找回密码
 注册

郑和七下西洋的真正目的

[复制链接]
Jer 发表于 17-7-2008 00: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成为YANBONG会员吧!
时下最热门的资讯、娱乐、贴图等分享都在这里等你发掘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明朝永乐三年,成祖朱棣派郑和率一只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这在古代世界航海史上堪称盛举。如此举世闻名的航海活动,其目的却是寻找建文帝。

明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兴兵造反,欲夺侄皇帝朱允文的皇位,经过三年的战争,燕军终于兵临城下,不久,攻克南京,建文帝不知下落。朱棣做了皇帝后,信传建文帝出逃海外,担心建文帝纠集当地的中国人,或是以宗主的身份号召南洋诸国兴兵,故特派郑和数下西洋,一为宣扬国威,一为踪迹建文帝。《明史》记载:“传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那么,如何证明此举确为寻踪建文帝呢?

        一、社会政治背景。永乐朝初期,虽然太祖朱元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当时明朝的严酷统治,引起了百姓的不满,加之天灾人祸频发,导致一些社会流民揭竿起义。“靖难”三年战争的破坏,更是把建文帝刚刚建立起来的“善民政策”扼杀在摇篮中。对自身未能名正言顺,皇位还尚未稳固的成祖来说,这种情况下进行海外探索或科考、贸易等等简直是不符合常理。

        二、总指挥郑和。郑和原为燕邸旧人,成祖朱棣之心腹,时为永乐朝的大太监,此人既不懂科学,又不精航海术,其身份完全不符合海洋探险及科学考察活动的逻辑。成祖之所以选其为船队的总指挥,是因为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相互的信任和忠诚。

        三、人员的配置。据《明史》记载:“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从这里不难看出成祖当时的用意决非等闲。试想,一只由当朝大太监指挥的、数万军队组成的庞大船队,根本没有任何科考的理由,且《明史》记载:“在郑和的船队里,还有一部分是锦衣卫,专门负责侦缉。”明朝的锦衣卫是干什么的呢?不言而谕,这是地道的军事行动,具体的说是一种搜捕行动。

        四、行动的性质。从七下西洋的行动来看,不是想去占领外国的领土,也不是去掠夺海外资源,只是怕外国拥立建文帝并对其用兵。《明史》中记载:“成祖疑蕙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通过史料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确实是寻找建文帝,而非科学探索。我们平时在书本上看到的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是有悖于史实的。历史终究是历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尊重历史,还历史于本来面目,才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yeJye~~凯杰 发表于 17-7-2008 00: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哟~又回到中学的历史课本了~~:yct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YANBONG

GMT+8, 22-11-2024 06: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重要声明:本网站是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本站对所有留言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用户不应信赖内容,并应自行判断内容之真实性。由于讨论区是受到「即时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即时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本站有权删除任何留言及拒绝任何人士留言,同时亦有不删除留言的权利。切勿撰写粗言秽语、诽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敬请自律。
Proudly hosted by
LinodeDigital Ocea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