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历史上的今天(每日增加)

[复制链接]
 楼主| Jer 发表于 13-9-2008 14: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向我国东北武装移民(1932年) (9月13日)

1932年9月13日,关东军制定满洲移民要纲。早在“九·一
八”事变前,日本已在中国东北进行过多次农业移民试验,但规
模较校“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强力掀起了向中国东
北大规模武装移民的高潮。
    这年6月,日本拓务省制定了移民计划,并由日本临时议会通
过了500名满洲移民费预算。9月13日,关工军特务部制定了《关
于满洲移民要纲案》,强调武装移民在军事、政治方面的目的
为:“在满洲国内扶植日本的现实的势力,以期日满两国国防的
充实、满洲国治安的维持以及在日本民族的指导下取得远东文化
的发展。”它将以往推行的普通的移民形式改变为特别的农业移
民即屯田兵制移民形式。这些移民从在籍军人中招募,按军队形
式编组,发给武器,实行边耕边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Jer 发表于 22-9-2008 20: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影星周璇病逝(1975年) (9月22日)

1957年9月22日影星周璇病逝。
    中国电影女演员、歌唱家。原名小红,江苏省常熟县人。自
幼被父母遗弃,卖到上海。8岁,养母的妹妹介绍她进一个小歌舞
班学艺。1931年秋进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团。“九·一八”事
变后,在一次演歌会上满怀激情地歌唱《民族之光》一曲,受到
观众热烈欢迎。随后,黎锦晖为她改名为周璇。1932年春,加入
新华歌剧社。1934年,在上海各家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歌星比赛
中,被称为新发现的小歌星,赞美她的歌喉“如金笛鸣、沁入人
心”,获得“金嗓子”的佳誉。
    1936年,在艺华影业有限公司的影片《花烛之夜》中扮演一
个小角色,接着又在《喜临门》(1936)、《百宝图》(1936)、
《满园春色》(1937)、《女财神》(1937)、《三星伴月》
(1937)、《狂欢之夜》(1936)等影片中参加演出。1937年,在影
片《马路天使》演女主角小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旧社会受尽
侮辱和损害,却对前途抱有美好理想的歌女形象。她在影片中主
唱的两首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多年来广泛流
传。1938年 5月,进国华影片公司,成为该公司基本演员。从
1939年下半年到1941年上半年,一连拍摄了《李三娘》、《董小
宛》、《苏三艳史》等近20部民间故事题材的影片。抗日战争胜
利不久,周璇到香港拍摄了《长相思》、《歌女之歌》、《莫负
青春》等片。1947年,回上海拍摄《忆江南》和《夜店》。在
《忆江南》中,她同时扮演采茶女和交际花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
角色,茅盾曾评论说:“周璇女士一身兼演此两个不同性格的角
色,颇有分寸,说得上难能而可贵。”不久又到香港,因受严重
刺激而精神失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返回上海,在参加影片
《和平鸽》拍摄工作中,旧病复发,于1957年9月22日去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Jer 发表于 22-9-2008 20: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1990年) (9月22日)

1990年9月规模空前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1990年9月
22日下午,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隆
重开幕。
    36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的5200运动员参加27个比赛项
目和2个表演项目的角逐,经过14天的激烈竞赛,亚洲各国运动员
创下一连串辉煌的纪录。中国健儿和各路健儿一起,刷新42项亚
细亚纪录和98项亚运会纪录,打破4项世界纪录,超6项、平5项世
界纪录、中国选手喜获大面积丰收,金牌和奖牌总数均居第一,
即:得金牌183枚、银牌107枚、铜牌51枚,总计341枚。
    第十一届亚运会的闭幕式于1990年10月7日晚在北京工人体育
场举行,中国近万名文艺工作者和青少年演出《今夜星光灿
烂》,中央电视台向国内外转播了闭幕式实况。参加本届盛会的
各国运动员遵照“团结、友谊、进步”的宗旨,使奥林匹克精神
——“重要的在于参与”在赛场得到充分的体现,第十一届亚运
会获圆满成功。
    汉城市长与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强交接亚运会会旗中国的陈龙
灿代表全体参赛队员宣誓由许海峰、高敏、张蓉芳点燃火炬 20岁
的中国江苏姑娘林莉接连在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等决赛中夺得4
枚金牌,1枚银牌,她以2分13秒 16游出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今
年的世界最好成绩
    背景资料:亚运会开幕式
    欢庆锣鼓
    这一天虽然太阳躲了起来,却是个辉煌的日子。
    人们掰着手指头算日子,等待的就是这一天。
    将光荣写上九霄
    举办亚运会对中国人来说是五千年才有的光荣。北京第一次
作东亚运,中国人和亚洲各地人民一起,在北京同声高唱亚细亚
的赞歌。
    这首赞歌从天空传来的飞机引擎声开始。金继曾,这个来自
湖南的汉子,望着缓缓飞过的国产运五飞机,眼睛湿润了。这位
三十多年前打破过定点跳伞全国纪录的优秀运动员怎么也想不
到,他会成为在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大型跳伞表演的地面指挥。
    六十位跳伞运动员在空中绽开朵朵伞花,他们把最美好的祝
愿,写在蓝天上。有十二年跳伞历史的跳伞世界冠军于梅从一千
二百米的高空开始,就注视着地面上一个光辉的圆环。这个圆环
越变越大。终于,她看见要落下的地方是一个欢乐的世界,人们
都在等待那个伟大的时刻。如今,这个时刻已是按分秒计算了!
虽然空中停留时间只有四分十秒,但这短短的时间将给她一个终
生难忘的印记。
    此刻,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记者大厅的电视墙上,三十六个屏
幕同时转播着主会场的情况。采访亚运会的中外记者五千人,进
开幕式现场的只有三千五百人。
    一面面亚奥理事会成员的旗帜从天而降。人们在观众席上注
视着这些旗帜,用掌声欢迎各方朋友的到来。
    最后一名跳伞员带的是五星红旗。数万名观众欢腾起来。这
是东道主的骄傲,这是北京人的自豪。
    走向同一个太阳
    开幕之日,北京比往常宁静。这是一次民族自信心、爱国心
的大检阅。人们的目光聚焦在北京,聚焦在主会常以人民解放军
军乐团为主体的行进军乐演奏,显示出中国人民团结奋进、无坚
不摧的力量。红色披肩,白色军服,火热,纯洁。华夏儿女筑起
的长城,在人们心中巍然屹立!
    一千四百人的中日太极拳联合表演,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进
行。开幕式前一天,日本前首相竹下登专程前往练习场看望七百
名日本太极拳运动员,老政治家渴望世界和平的愿望溢于言表。
    体育有其独特的魅力。体育是人类友爱的竞技常运动健将的
成就是人类的骄傲。
    来自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在亚奥理事会会旗引导下
入场。八名对体育事业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中国老运动员担任了护
旗使者。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邱钟惠颇有感慨,一个退役的老运动
员,如果不是在中国举行亚运会,她怎能在告别运动生涯的年代
得到这样的殊荣?中国已不是当年的中国了,中国已经大步向强
盛之国迈进。
    会徽旗队走过来了。一百四十名骠悍的男青年高擎亚奥理事
会会旗,齐步入场。“这才是中国人的样子!”一位戎马一生的
老将军看到这么出色的队伍,兴奋不已。
    北京亚运会创下了数不清的“第一”。当中国台北队入场,
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之时,人们除了表达一种发自内心的骨肉之
情而外,又何尝不为海峡两岸健儿初会亚运而欣喜呢?过去已成
为历史,干戈可化为玉帛。当年小球推动了大球,又有谁能断
定,亚运会不能成为沟通大陆与宝岛的金桥呢?
    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盛会,创下了一项亚运之最。中国
有凝聚力,世界在看中国。
    圣火燃亮亚细亚
    似乎是等待了一个漫长的世纪,亿万人的目光一齐集中到体
育场正南方那根直刺苍天的旗杆上。悠扬舒缓的乐曲中升起一个
酝酿6年的梦想,亚奥理事会会旗在人们深情的凝视中升到旗杆顶
部。
    终于,那簇在一个月内跨越40万公里的亚运圣火出现了!观
众们忽啦啦站起一大片,目不转睛地辨认着那三位被组委会一直
秘而不宣的火炬手。这时,大型电子屏幕上打出他们的名字:许
海峰、张蓉芳、高敏。他带着夺取奥运史上中国第一枚金牌时的
凝肃,她们带着中国女排五连冠和跳板世界冠军的自豪,跑向点
火台。
    那个让人等得心焦的时刻来到了!曾经濡沾过1.7亿人手上汗
水的火炬点燃了亚运主会场的圣火。体育场上空的云层猛地颤栗
了一下——全场哗然而起的掌声将作为中国人和亚洲人的自豪送
上蓝天。
    我们等待这份自豪已经太久太久。当圆明园被一把野火烧成
废墟之后,民族的积弱落后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国人绕不开躲不
掉的事实。一个世纪的沧桑变迁,始终没有拂去萦绕心头那个总
是要冲口而出的话题:振兴中华。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在走上强
国之路的同时,也扭过头来盯住世界赛场五星红旗的起落,期待
着中国体育率先实现强国之梦。体育的分量在中华儿女心目中也
许显得过于沉重了,但它寄托着一个古老民族在世界面前重新亮
相的强烈希冀。
    在点火台腾起烈焰的刹那间,11000羽信鸽骤然涌出,万羽鸽
翅织成洁白的巨网,温柔地覆盖在体育场上空,仿佛罩住一片吉
祥和安宁。似通人性的鸽群在场内盘旋一周之后,飘然散去,将
亚运开幕的信息带到四面八方。
    “我以全体运动员的名义,保证尊重和遵守亚运会的规则,
为了体育的光荣和运动员的荣誉,以真正的体育道德精神,参加
本届亚运会。”乒乓球运动员陈龙灿的宣誓把人们带进对奥林匹
亚山的遐想之中。正是在这座栖息着无数神氏的山峰诞生了奥林
匹克体育精神。在无数次向强者的挑战中,在无数个强者对自己
的否定中,横杆越升越高,秒表越走越快。亚洲体育以不容忽视
的势头,在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中占据着自己应有的地位。
    一瞬辉煌凝成永恒
    大型团体操《相聚在北京》在一片惊天动地的欢庆锣鼓声中
拉开序幕。
    地图上你可以找到临汾市,再找土门镇的亢村乡可就太难
了。
    黄土高原上的这样一个村子,齐刷刷来了88个纯朴的农民。
他们的绝技就是威风锣鼓。
    “一鼓作气”、“金山战鼓”,记下了中华儿女对鼓的敬
仰。今天,400面鼓齐鸣,吃苞谷长大的中国农民要擂个响,让世
界听听。24岁的刘建国特别卖劲,“俺把家里的农活都交待好
了,在亚运会上就是要让大家看看中国人的威风!”
    北京有所101中学。校名是郭沫若起的。郭老说,100分是满
分,但不能满足,要考101分。
    这个中学的女孩子担负了“碧水风荷”一场中荷花舞的表
演。已晋入毕业班的王赞全力投入亚运会开幕式的表演,这也是
一种“101”精神。
    在一场名为“童星闪烁”的儿童操中,你很难看出1300个孩
子互相有什么差异。一个叫黄涛的孩子发烧39度,父母给他吃了
退烧药,送到老师手中,说:“摔打摔打吧!娇生惯养,中国没
希望。”
    大型团体操在灿然的场灯照耀下,奏响了它辉煌的尾声:
5500名青年展开彩色拉环,七色彩虹幻化为体育场中央那面巨大
的本届亚运会会旗,随着他们身体的起伏缓缓飘荡。身穿白色运
动服的640名小伙子呈放射状散向四周,600多个姑娘手持藤圈在
体育场两端绽出几朵蓝花花。56个民族的代表舞进场内,数万只
五彩气球在跑道上互相簇拥着,冉冉升空,夜空中浮动出无数浑
圆而美丽的幻想。潮水般的掌声汹汹涌出体育馆,在《亚洲雄
风》强劲的旋律中,这一瞬辉煌将凝成永恒!
    古老的长城终于捧起了亚细亚灿烂的太阳!
    这是一个盛大的庆典,这是一个光辉的节日,这是中国体育
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9月22日,将一个色彩斑斓的记忆深深嵌入亿万亚洲人的脑海
之中。
    欢度亚运盛会,鲜花映着笑脸
    第六场:亚运之光
    健美的造型
    少年儿童是人类的希望和未来
刚刚上来YANBONG,但不知从何开始爬贴?欢迎使用 论坛导读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Jer 发表于 22-9-2008 21: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伊战争爆发(1980年) (9月22日)

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
    1980年9月22日,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爆发大规模持久战争。
    长期以来,两伊存在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
初,双方发生边境冲突。1975年在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的斡旋
下,两伊签订《国界和睦邻条约》(即《阿尔及尔协定》),规定
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伊朗同意将克尔曼沙赫省的约300
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伊拉克。两国矛盾有所缓和,但未真正解
决。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诺。1979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执政
后,两伊关系急剧恶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称要废除边界协
定,双方边境冲突逐步升级。
    9月17日,伊拉克宣布对阿拉伯河拥有全部主权。22日出兵伊
朗,战争爆发。战争初期,伊拉克得势,占领伊朗约2万平方公里
的土地,1981年3月底,双方形成僵局。1982年4月,伊朗发动反
攻,基本上收复全部失地。7月,伊朗军队越过边界,占领伊拉克
境内的一些城镇和据点。10月,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势,双方
进入相持阶段。1984年 4月起,战争向海峡水域和城市区扩展。
    为破坏对方经济和切断石油出口运输线,发生了“油轮战”
和“袭城战”,’双方竞相攻击对方的石油基地、中心城市,袭
击出入对方港口的油轮。两伊战争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
国、伊斯兰会议组织、不结盟国家等都曾多次出面调停,但由于
双方条件相距甚远,未能奏效。1987年7月20日,安理会通过结束
两伊战争的598号决议。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则坚持应惩办战争
祸首,要求萨达姆下台,拒绝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连续发动
进攻,收复失地后于7月又进入伊朗境内。7月18日,伊朗改变以
往强硬态度,宣布接受安理会的598号决议。8月20日,双方宣布
停火。8月25日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双方开始直接
谈判。至此,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这场战争使双方死亡约
100万人,伤约170万人,相当于四次中东战争人员伤亡总数的17
倍,整个经济损失高达约6000亿美元。
    1988年8月20日两伊正式实现全线停火
    两伊战争背景资料: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和伊朗爆发了全面的武装冲突。两伊
之战使原来并不安宁的国际局势,更加紧张起来,引起举世瞩目
和严重的关注。这里记叙的是两伊之战的来龙去脉,及其对国际
形势产生的影响。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伊之间的裂痕由来
已久,边界领土之争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地处西南亚的伊拉克和伊朗是相互接壤的邻国,两国有1280
公里长的共同边界,在两国边界线南段,有一条阿拉伯河,河左
岸有伊朗最大的海港、著名的石油工业基地阿巴丹和商港霍拉姆
沙赫尔;河右岸有伊拉克最大港口城市巴士拉和重要的石油输出
港法奥。
    两伊之争主要是在阿拉伯河。这条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
河汇合形成的河流,向南流入波斯湾。阿拉伯河既是伊拉克唯一
的出海口,又是世界最大的炼油厂之一——伊朗阿巴丹炼油厂的
出海口。河上游在伊拉克境内,下游约一百公里在两伊的边界地
区。1847年奥斯曼帝国(当时伊拉克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同
伊朗签约,规定两国间的界河按河东岸伊朗一侧浅水线划分,河
的主权全部属伊拉克。沿河两岸地区有着富饶的油田,对两国都
有重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1937年,两伊再度签订边界条约,规
定阿巴丹和霍拉姆沙赫尔港口地区划归伊朗,伊朗取得河上航行
自由,界河以河道中心线划分。作为交换条件,伊拉克通过征收
航行税来管理航行和护理河道。伊拉克对边界地区的划分始终有
异议,认为这是当时全盛时期的伊朗强加给伊拉克的。数十年
来,两国因边界纠纷而发生的冲突事件连续不断。
    当英国撤走在海湾的驻军后,伊朗于1971年11月出动海军,
驻扎在海湾入口处的三个小岛,即大通布岛、小通布岛和阿布穆
萨岛。这三个岛地处霍尔木兹海峡,象三只看门虎一样扼守着海
湾的咽喉。伊拉克对此一直愤恨不已。可是,伊拉克当时正忙于
应付北部库尔德族谋求“独立”的战乱,而库尔德族又是得到伊
朗军火支持的,因此难以向伊朗抗争。
    经过调解,两伊于1975年3月6日在阿尔及尔又签署了边界协
议:伊拉克默认伊朗占驻三岛,同意与伊朗分享阿拉伯河的控制
权。伊朗则保证停止对库尔德族的军火援助,使伊拉克得以平息
了内乱。然而,伊拉克认为阿尔及尔协议是不公平的,坚持海湾
三岛应归属阿拉伯。
    除了领土之争,还有教派纷争。两伊虽然都是信仰伊斯兰教
的国家,但却分属相互对立的两大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在伊
斯兰国家中,逊尼派为多数,什叶派为少数。伊朗百分之九十以
上的穆斯林为什叶派;伊拉克的穆斯林虽然百分之六十是什叶
派,但执政的却是逊尼派。1963年,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因领
导反对巴列维国王的“白色革命”,被流放到伊拉克。他流亡了
十四年,在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中很有影响。1979年巴列维国王
被迫离开伊朗后,霍梅尼回到了德黑兰,在伊朗推行“伊斯兰革
命”,并向邻近的伊斯兰国家输出“革命理论”,提出要建立伊
斯兰的“神教统治”。
    霍梅尼“一直号召伊拉克多数派什叶派穆斯林推翻侯赛因总
统”,从而使伊拉克对伊朗的旧仇又添新恨。伊拉克在国内允许
反霍梅尼的势力从事活动,伊朗前首相赫蒂亚尔、前德黑兰军事
执行官员拉姆·阿里·奥韦西将军在巴格达设有广播电台,直接
向伊朗播送反对霍梅尼政权的节目。今年四、五月间,巴格达将
四万名伊拉克籍的伊朗人驱逐出境。随后,伊拉克什叶派宗教领
袖穆罕默德·巴吉尔·萨德尔又在巴格达遭到暗杀。
    领土纷争与教派矛盾进一步激化,导致了两国兵戎相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Jer 发表于 2-10-2008 00: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帝统一台湾(1683年) (10月2日)

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领官兵,自澎湖启船,十三日,入鹿
耳门,抵达台湾。台湾人“壶浆迎师”。十八日,郑克土爽及其
武平侯刘国轩、忠诚伯冯锡范等文武官员,剃发受诏,缴册印
降。寻加施琅靖海将军,封靖海侯。自郑成功入台,至是二十二
年,清终于统一台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Jer 发表于 2-10-2008 00: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冰岛火山爆发(1996年) (10月2日)

1996年10月2日,冰岛著名的瓦特纳冰原发生火山爆发,大量
的熔岩如巨大的喷泉喷射而出,在冰川流淌成一道长达10公里的
红河,同时还有大量的火山灰喷出,形成高达300米的巨大黑色尘
柱。此次火山爆发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引起洪水等灾害,造成重
大损失。瓦特纳冰原位于冰岛东南部,是欧洲最大的冰原,总面
积超过8300平方公里,约占冰岛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冰原上有
些地方的冰层厚达1000米。据科学家估计,这次火山活动发生在
冰面以下500米至700米处。
刚刚上来YANBONG,但不知从何开始爬贴?欢迎使用 论坛导读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Jer 发表于 2-10-2008 00: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民众反日游行示威(1931年) (10月2日)

10月,全国民众反日运动蓬勃发展。上海、北平、天津、广
州、南京、汉口、南昌等地工人先后举行反日罢工,学生举行罢
课,并组织起若干支义勇军或义勇队,要求国民政府发给枪械对
日作战。在反日运动推动下,上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
开始改变政治态度,要求蒋介石国民党在政治上“改弦易辙”,
停止反共内战政策。
    10月2日,上海150多个工会举行代表大会,讨论抗日救国纲
领。会议决定发表《告世界工人书》,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出
兵侵略中国的罪行。同时,还通过了多项决议案:要求国民政府
“立即出兵抗日”,给义勇军“颁发军械”,“从速救济日厂华
工”,一致对日实行经济绝交,查缴日货及严惩奸商奸细等。3
日,湖南民众举行反日大会。南京妇女界代表人物吴木兰、王信
芳、李志明、黎吉等发起组织中华国民救国女子军,抱牺牲的决
心,舍身救国。3天签名参加者达1300多人,以南京女子法政讲习
所为筹备地点进行组织,分救护队、宣传队、决死队3部分,并开
始征募训练。
    青年学生在反日爱国活动中起了先锋作用。各地学生除了发
表抗日救国的宣言通电外,还纷纷派代表到南京向国民政府请
愿,开封中等以上学生8000余赴省府请愿抗日。5日,广州学生及
各界举行反日示威,广州当局令军警开枪射击检查日货学生,死
十余人。南京国民政府下令禁止各地学生集队赴南京请愿,北平
市长周大文、公安局长鲍毓麟、教育局长周学昌、宪兵副司令邵
文凯等人,到车站劝诱学生回校读书,不要去南方请愿,均遭拒
绝。
    5日,北京大学学生在南京举行示威游行,国民党的军队1000
多人包围示威学生,十余名学牛被殴伤,180余人被逮捕。
    南京中央大学学生组织义勇军,这是他们在高呼抗日口号杭
州市举行抗日救国大会。当天大雨,参加大会的10万人在雨中鹄
立数小时,悲壮激昂,精神抖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Jer 发表于 3-10-2008 02: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拿大7000多头驯鹿渡河溺死(1984年) (10月3日)

1984年10月3日,在过去的两夭中,在跨越魁北克北部两条河
流时,7100多只迁栖的驯鹿溺水而死,这被奥杜邦协会称之为
“一次自然环境的巨大灾难”。生物学家们说现共有7l00具驯鹿
尸体,但魁北克的官员们估计至少有1万或许2.2万只驯鹿在试图
穿过卡尼亚皮斯科河和科克索克河时被淹死。
    这些驯鹿是乔治河东区驯鹿群的一部分,它们是北美最大的
驯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驯鹿之一;它们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迁
栖大转移。
    爱斯基摩领导人指控魁北克水电公司,建造水坝河水上涨而
使驯鹿淹死。
    爱斯基摩领导人说,该公司曾被敦促在出事地点修建栅栏,
以避免驯鹿丛这一险处通过。但是魁北京水电公司官员对这一指
控提出质疑,他们说由于今年雨季的丽量为往年平均雨量的一
倍,所以河水猛涨。
    一位公司发言人说,多年前,爱斯基摩人根据他们自己雇佣
的工程师的建议同意泄水,根据有些地方驯鹿尸体五六个摞在一
起的情况,魁北克官员正筑起一道“安全墙”以驱赶走其它驯
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Jer 发表于 3-10-2008 02: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裂45年的德国重新统一(1990年) (10月3日)

1990年10月3日0时,分裂长达45年之久的德国重新统一1990
年10月3日零时,对于8000万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人民来说,是一
个非同寻常的时刻,在柏林帝国议会大厦前,伴随着联邦德国的
国歌声,特制的旗杆上徐徐升起了黑红黄三色的联邦德国国旗。
这一仪式向全世界宣告,分裂长达45年之久的德国重新统一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个国
家。1955年又分别加入华沙条约组织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两德
长期相互对峙。1989年底,民主德国政局发生激烈变化。1990年
3月,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德梅齐埃上台组阁,两德政府正式谈判
统一问题。5月18日,签署了关于建立两德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
的国家条约。规定从7月1日起,两德都使用西德马克,国家的经
济基础是社会市场经济,实行西德的劳动法规。8月31日,又签署
了关于两德实行政治统一的第二个国家条约。规定民族恢复1952
年7月行政区划改革前的5个州建制,东西柏林合并成一个州,于
10月3日按西德《基本法》集体加入联邦德国。
    9月12日,两德外长又与美苏英法外长签署最后解决德国问题
的条约,使德国的统一得到前战胜国的同意。1990年10月3日,民
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两德实现统一。12月2日,全德举行议
会选举。基督教民主联盟获胜,科尔任统一后德国的第一任总
理。
    1990年10月2日,原民主德国的国旗徐徐降下,分裂45年之久
的两个德国即将统一
    背景资料:德国分裂与统一大事简记
    进入70年代,东、西德双方敌视、对峙态度有所缓和。1972
年5月26日,东、西德政府在柏林签署第一个国家间条约,即关于
运输和交通的总协定。
    1972年12月21日,西德和民德签署《两国关系基础条约》,
确定东、西德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相互之间的正常的睦邻关系,
“互设常驻代表机构”等。
    1973年9月18日,东、西德同时加入联合国。
    进入80年代,随着世界及欧洲局势的发展变化,两个德国的
关系也发生了演变。
    1984年2月,西德总理科尔和民德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昂纳
克在莫斯科会晤并发表声明,强调两个德国的和平共处对欧洲发
展起着有利作用。
    1985年3月,科尔和昂纳克在莫斯科再次会晤,称双方愿在
1972年两德签订的《两国关系基础条约》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
决不允许从德意志土地上再次爆发战争。
    1987年9月,昂纳克首次访问西德。
    1988年9月14日,东、西德再次达成包括过境、扩建高速公路
等协议,进一步发展相互交通往来。
    1989年3月30日,民德宣布从4月1日起放宽民德人去西德旅游
的条件。
    1989年8月起,大量民德公民涌入西德。
    1989年10月18日,昂纳克总书记宣布辞职,克伦茨接任总书
记职务。11月9日,民德宣布开放柏林墙和两国边界。
    1989年11月28日,科尔提出实行德国统一的“十点计划”。
    1989年12月19日至20日,科尔总理访问民德,两德领导人商
定双方之间将建立以经济合作为中心内容的条约共同体。
    1990年2月1日,民德部长会议主席莫德罗提出了统一德国的
“四步方案”。
    1990年2月7日,西德政府向民德建议立即开始有关货币联盟
及经济改革的谈判。13日,莫德罗和科尔在波恩举行会谈,双方
表示要在欧洲范围内实现德国统一的目标,两国还就建立货币联
盟专家委员会达成协议。
    1990年2月13日,美、苏、英、法4国和两德外长在渥太华商
定,举行“二加四”外长会议,讨论解决有关统一的“外部问
题”。
    1990年2月18日,民德大选揭晓,德国联盟获胜并组阁。基督
教民主联盟主席德梅齐埃出任总理。
    1990年5月18日,两个德国签署了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
联盟的国家条约。7月1日,该条约正式生效,西德马克取代民德
马克,民德在货币、经济和社会领域全面引入西德的现行法律制
度。
    1990年8月2日,两德政府草签了选举条约,决定于12月2日举
行全德大眩1990年8月23日,民德人民议院特别会议通过1990年10
月3日加入联邦德国的提案。
    1990年8月31日,两德政府签署关于实现政治统一的“统一
条约”。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4国和两德外长在莫斯科举
行第四轮“二加四”会谈并签署《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
条约对统一后德国的边界、军事政治地位、结束4大国对德权利和
责任、统一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等作出一系列规定。
    1990年9月21日,两德议会批准两德统一条约。
    1990年10月1日,英国、法国、美国、苏联和两德外长们在纽
约签署一项宣言,宣布停止英、法、美、苏4国在柏林和德国行使
权力。
    1990年10月3日,两个德国实现统一。
    1990年10月3日,吴学谦副总理在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中
国大使韩培德时说:“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贯理解、同情和支
持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统一的愿望。我们尊重德国人民的选择,
欢迎德国最终实现和平统一”;中国政府和人民希望德国统一将
有利于欧洲和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中国过去同两个德意志国
家有着良好的关系,今后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统
一的德国加强和发展中德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Jer 发表于 3-10-2008 02: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埃塞俄比亚抗意卫国战争爆发(1935年) (10月3日)

1935年年底,墨索里尼的部队估计达65万人左右1935年10月3
日,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埃塞俄比亚抗意卫国
战争爆发。
    法西斯意大利为摆脱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带来的困难处
境,决定侵占埃塞俄比亚,以控制英、法从红海通向印度的航
道,参加列强间的竞争。1934年 12月5日,意军从意属索马里对
华尔地区的埃军发动袭击。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在长期准备
后,发起全面进攻。
    埃塞俄比亚政府号召国民起来保卫祖国。抗意卫国战争开
始。意大利在东非拥有现代化装备的军队30万人,埃塞俄比亚皇
帝卫队和各封建主军队总数虽有35万人,但训练较好的不过万
人。意军分三路进攻。北路意军由意大利东非总督德·波诺将军
率领,从厄立特里亚进攻提格雷省,10月6日占领阿杜瓦,突破北
部埃军防线,11月8日占领提格雷省首府马卡累。从阿萨布进攻的
东路意军在埃军的顽强抵抗下进展甚少。南路意军由格拉齐亚尼
率领,从意属索马里进攻欧加登,11月8日占领戈腊黑。此后战事
进入僵局。埃军挫败意军速胜企图。国联于1935年10月7日宣布意
大利为侵略国,但在制裁中没有把意大利急需的战略物资石油列
入禁运,英、法仍对意大利开放苏伊士运河。
    1936年3月31日,在阿散季湖附近的梅丘,埃军主力被击
败。5月3日,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5月5日,意军占领亚的斯亚
贝巴。5月9日,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并入意属东非殖民地。此
后,埃塞俄比亚抗战进入游击战争阶段。1937年夏,抗战部队领
袖在首都附近的安博成立“团结和合作委员会”,选出统一的指
挥部和政治领导。至1939年游击队已发展到40万人,控制大部分
国土。
    1941年1月塞拉西率部从苏丹返国,爱国者起而响应,队伍迅
速扩大。4月6日,英、埃军队解放亚的斯亚贝巴。5月5日,塞拉
西一世进入首都,埃塞俄比亚复国,抗意卫国战争赢得胜利。
    装备着坦克、空中力量和毒气的意大利现代化军队的全部兵
力被动员起来攻打武备低劣的埃塞俄比亚部落战士
刚刚上来YANBONG,但不知从何开始爬贴?欢迎使用 论坛导读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YANBONG

GMT+8, 3-5-2024 00: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重要声明:本网站是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本站对所有留言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用户不应信赖内容,并应自行判断内容之真实性。由于讨论区是受到「即时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即时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本站有权删除任何留言及拒绝任何人士留言,同时亦有不删除留言的权利。切勿撰写粗言秽语、诽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敬请自律。
Proudly hosted by
LinodeDigital Ocea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