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節日的由來~2

[复制链接]
Persephone 发表于 18-2-2008 16: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成为YANBONG会员吧!
时下最热门的资讯、娱乐、贴图等分享都在这里等你发掘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七夕﹞  
《一》床母生日  
       多神崇拜的社會,樹有樹神,床也有床神是女性神,所以叫「床母」。民間信仰的床神是女性,所以叫做「床母」,她是兒童的保護神,通常有小孩的家庭,在孩子十六歲以前都要拜床母。
《二》七娘媽生日
      七娘媽就是七星娘娘,是民間將天上七星人格化的結果,也是孩子的保護神,農業社會醫學不發達,孩子常因一些疾病而夭折,所以要請求七娘媽保佑未滿十六歲(舊時以十六歲成年)的孩子,能平安長大,因此都要配帶七娘媽的香火,等到十六歲的七月七日當天還願,舉行盛大的際祀,酬謝七娘媽。
《三》牛郎織女會
      相傳天上和人間只隔著一條淺淺的天(銀)河,織女是天上美麗的仙女有著一雙靈巧的手,可以織出千變萬化的衣裳,在天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而牛郎則是人間窮苦人家的孩子,在兄弟分家的時候,只分到一條老牛,可是牛郎非常勤勞,又細心照顧老牛,所以老牛感謝她,讓他見到織女,最後天帝將織女嫁給牛郎,並留在天上住。過沒多久,牛郎想回家探望,但因為以前已在天帝面前發過誓,將永遠陪伴織女住在天上,違誓就會受到處罰。結果因為牛郎違背誓言,所以和織女分隔在河銀河的兩邊。天帝說只要天河的水乾了,就讓他們見面。結果牛郎帶著他的孩子,日夜不停的舀水,終於感動天帝,讓他們每七日見一次面,結果喜鵲傳錯話,變成「每七夕」見一次面,後來喜鵲王為贖罪,發動所有的喜鵲搭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從天河兩邊可以快一碰面相會。(這個故事民間流傳許多不同的版本無妨,口耳相傳很自然會有這樣的結果。)
《四》乞巧會
       相傳七夕拜織女,會有一雙巧手,像織女一樣,會做許多巧事。所以古代有女兒的人家都會在七夕夜,向織女乞求,賜給一雙靈巧的手。
《五》魁星生日
相傳這一天是魁星夫子的生日,魁星是讀書人所崇拜的神明。魁星是自然神,是北斗七星的第一星,稱做魁首或魁斗星。從前的讀書人相信魁星和金榜題名有很密切的關係,所以稱中了狀元叫做「一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  top

﹝中元節﹞  
中元節為儒釋道三教的節日
《一》地官大帝生日
傳說七月十五是地官大帝的生日,也是地官赦罪日。
《二》地藏菩薩生日
地藏菩薩是釋迦摩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據說七月十五是他的生日。民眾到地藏菩薩廟用鮮花、水果祭拜。
《三》盂蘭盆節
相傳目蓮尊者為拯救陷在地獄的母親,親自進入地獄,羅列百味供養眾餓鬼,以解救母親。
‧普渡  
      普渡時都會擺設長長的供桌,家家門前、簷下都掛盞圓形紙燈,一面寫「陰光普照」或「慶讚中元」,一面為「路燈」,這是用來照引路途,使這些孤魂野鬼能找到可以供養他們的地方。通常以寺廟為中心,附近居民將祭品拿到寺廟來祭拜;或是以行業為主,例如:市場普;也有里長來主辦,社區鄰里為對象。祭品不拘,通常都很豐盛,糕點和粿類通常都不能少,因為七月天氣炎熱,祭拜時間又長,所以食物容易腐爛,以前的人都認為七月普渡的東西容易壞,是因為那好兄弟、孤魂野鬼來吃過,其實不是這個因素,而是因為天氣熱、時間長的關係。
‧放水燈
       是雞籠、中港等港口所特有的活動,目的是普渡水中的孤魂野鬼,因為靠海邊,常會有人戲水溺斃或船員出船遭遇不幸的情形,所以除了陸地上的孤魂野鬼,也照顧水中的。而且場面熱鬧,甚至已變成許多人,中元到雞籠等地參觀的重要的活動了。
‧中元搶孤
      在板橋、頭城、恆春、澎湖等地盛行在中元時舉行「搶孤」的活動,孤棚是由在四根柱子(電線桿)所構成,上面塗滿牛油,與賽者分成四隊,從四個方向向孤棚前進,在孤棚的頂端,四邊都有祭品在上面,先搶到的隊伍獲勝。這項活動不能用蠻力,而是要智取,並且全隊要同心協力才能將隊友送上孤棚的頂端。這項活動在頭城中元已成為最重要的活動,並吸引許多觀光客前往參觀。  top

﹝中秋節﹞  
有關中秋節來源的故事有以下幾則:
《一》嫦娥奔月
      據說遠在四千多年前,有窮國的國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體恤民間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長生不老,從崑崙山找來長生之藥,準備擇日吞藥,此事為嫦娥得知,為體恤子民,免售后羿長期殘暴統治,乃先將此藥吃下,突然身輕如燕,飄飄然向月宮騰空飛去,后羿發現,以箭射嫦娥,嫦娥以進入廣寒宮,成了月神,稱為「明月之神」或「太陰娘娘。」
《二》月神生日
      八月十五日是月神的生日。月神是女性神,相傳為日神的配偶神。我國以嫦娥為月神,代表美麗、善良以及一切足以代表女性優美的性格。中秋節為月神生日,臺灣並沒有專祀月神的廟,都配祀在太陽公廟裡。臺北市內湖太陽公廟,八月十五日信徒們前往祭拜月神,一般民眾:有在戶外院內設香案供鮮花、水果、月餅、焚香燒金,放炮祭月,全家人在團圓的氣氛中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就是所謂的「拜月」。
《三》土地公生日
       八月十五日除了月神生日外,也是土地公生日,土地公廟要演戲酬神,農夫們在田裡插「土地公拐杖」,用竹子一根,上端綁以金紙,這種竹杖是給土地公走路時作拐杖用,並祈求明年會存更好的收成。
《四》推翻元朝
      相傳,元末,中原漢民不甘受其統治,愛國之士紛紛抗元,朱洪武的軍師劉伯溫要屬下扮道士到各縣賣符,並稱:今年天將降災,要避災者可於八月十五日懸掛日月旗,旗將藏於大月餅中。到了這天,各地民眾都切大月餅,將其中所藏的旗都掛起來,元人看了大吃一驚,朱洪武就一擊成功,結束了元朝的統治。後來,這種日月旗就是「明」旗。另外類似的傳說是月餅內藏一條紙,內寫「八月十五夜殺韃子」,大家切月餅時看到這一張紙,大家一起把韃子殺了,元朝就推翻了。八月十五中秋節,來源已久,可能在原始時期就已經有了。古代民族在中秋節前後舉行豐祭,同時也祭祀月神,有文字記載中秋之事亦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記載更多,後來加上吃月餅殺韃子的傳說,中秋節成為有民族意識的節日。明清以來成為一年中三大節日之一,現今成為國定假日。
‧賞月:
       中秋節的月亮是特別的皎潔、明亮與圓滿,具有象徵性的意義。更有許多人想看月亮裡的玉兔和吳剛伐木。
‧吃月餅:
       吃月餅的習俗有文字記載是始於明代,傳說把節慶的食品神奇化,並賦予愛國的意義。中秋應景的品是「月餅」,與端午節吃粽子一樣,月餅是紀念反抗異族的統治。
‧團圓:
  大家吃月餅、賞月、酬謝社區之 ─土地公等習俗,都在祈求人生圓滿光輝,家庭團圓幸福,社區平安,表現出月圓人亦圓的理想。  top

﹝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又稱「重九」。重九成為節日,據文字記載可以早到漢代,「西京雜記」載:「漢武帝宮人賈佩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可見西漢時以過重九節。重陽節經過二千多年的變遷,以成為多元性的節日,並存著各種習俗,成為一個多彩多姿的節日。民國六十三年內政部為敬老崇孝而核定重陽節為「老人節」,增加了重陽節的內涵。重陽節原有許多特殊的習俗,如吃重陽糕,「高」與「糕」諧音,有「百事俱高」的吉祥意義。現在少有此一習俗,倒是以下習俗較常見。
《一》祭祀祖先
漳州籍的移民,在重陽節,供牲醴祭祀祖先。
《二》飲菊花酒
喝菊花酒,菊酒與九九諧音,喝菊酒可以延年益壽,活得更「久」。
《三》賞菊花
       菊花在重陽節時正是盛開的時候,所以重陽賞菊便成為文人雅士的重要活動,並且藉賞菊作詩也是常有的事
《四》登山(高)
       登高郊遊,此俗自漢代開始一直到現在,在漢代時除登高郊遊之外,並增加野宴。發展到後來,大家乘登高之便,並兼掃先人的墳墓,增加了重陽在慎終追遠的孝親精神。
《五》佩茱萸
茱萸是中藥材有去疾殺蟲的作用,民間視為「辟邪翁」。
《六》賽風箏
       九月是秋天,天高氣爽,過去青少年在這天爭放風箏,俗語說:「九月九,風吹(風箏)滿天哮。」就是重陽滿天飛的景象。現在在國父紀念館或是木柵河堤邊,有放風箏的活動,增添節日的娛樂氣氛。
《七》拜訪老人
      中國社會是一個敬老尊賢的社會,近年來老人地位日漸沒落,老人過去對家庭、社會、國家的貢獻,功不可滅,沒有他們過去的努力,就沒有今日社會的繁榮,所以,敬老實只是對老人過去辛勞的一種精神回報。九九重陽,以其長久長壽之義,定重陽為老人節或敬老節當日臺北市長到市內訪問人瑞,並舉辦敬老大會,老人們接受首長的慰問和贈禮,讓老人們過一個快樂的節日,以宏揚敬老的美德。  top

﹝冬至﹞  
      天文學家將圓天分為三百六十度,作為一年時間的分配,自春分起,將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各放在九十度的位置上,所以冬至是以陽曆而論,每年的冬至約在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農民曆解釋冬至的自然現象:「斗指戊,斯時因氣始至明,陽氣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晝最短,夜也最長。」
      冬至這一天,對北半球的我們來說,太陽直射南迴歸線,所以斜射角度最大,日照最不足,太陽東偏南(篇離角度最大)升起,當天正午的太陽的高度角最低約約只有48度,所以白天最短,晚上最長;所以也叫「最長的一夜」。過了這一天,太陽直射位置慢慢往北移(往赤道方向),白天就慢慢地變長起來,太陽高度角也逐漸變大。所以在時序的轉進中,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冬至這一天,冬至成為重要的節日,民間稱為「冬節」。
       冬節周代已有,自漢以來,冬節更為隆重「唐書」載:「元正,歲之始;冬至,陽之復,二節並重。」唐代以與新年並重,所以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到了宋代民間更為熱烈慶祝,杭州市區休假三日來歡度冬節。
《一》敬神明  
冬節一早,煮甜湯圓,先在大廳敬供神明與祖先。
《二》拜祖先和祭祖
中午時備酒菜,先祭祖先,然後全家聚餐,歡度冬節。冬至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廟」的就要合族舉行祭祀典禮,稱為「祭冬」。有的在冬至前十天舉行,儀式隆重,祭後設宴招待親友,深具敦親睦鄰的功能。
《三》吃甜圓仔添歲
祭祀神明、祖先完畢一家人吃圓仔,全家團圓而食,叫做「添歲」,即古所謂「亞歲」。清代「重修鳳山縣志」記載:「十一日冬至,家作米丸,祀祖先,禮神畢,卑幼賀尊長者,節略如元旦。」
民間在冬節前一、二天,家家戶戶開始磨粉,在節前夕全家大小一起來搓湯圓,有紅的,也有白的,小朋友們則用米粉塑造的家飼如雞、狗、豬等等,俗稱「做雞母狗仔。」
《四》餉耗
在鄉下祭拜結束後,會將湯糰黏一、二個在門戶器物之上,即所謂「餉耗」。高拱乾修「臺灣府誌」中的記錄有「門扉器物,各黏一丸,謂之餉耗。」這雖是清代的習俗,但卻仍存留在我們民間的社會裡。
《五》補冬
在王詩琅所編艋胛歲時記中有關「補冬」的記載如下:「有的宰雞殺鴨燉八珍,有的買羊肉和烏棗燉食,貧戶則以福眼肉(龍眼乾肉)和糯米、糖炊米糕而食,俗謂此日食補品,於身體特別有益。」現代人到冬天常見街上有「紅面蕃鴨」、「薑母鴨」和各式各樣的「羊肉爐」(土羊肉或洋羊肉,臺灣式或外國式的)。不就是以前家中冬天的補品,一般人繁忙,沒時間燉煮,方便大家進補啊!這些補品都是較烈(熱)的食品,不宜吃太多,會造成流鼻血。  top

﹝尾牙﹞  
       臺灣人每逢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都會祭拜土地公,稱做「做牙」,而一年當中最後一次「做牙」,也就是農曆十二月十六日,在民間也有酬謝員工的情形。  
《一》祭祀土地公  
       這是一年當中最後一次祭拜土地公的日子,商家為了酬謝土地公一年來的照顧,所以祭品比平常多,而祭拜之後的食物也好犒賞員工。
《二》吃割包或潤餅
一般家裡都在這天準備割包或潤餅,表示一年歲末的祈福及慰勞自己的意思。
《三》頭家請吃尾牙
      民間習俗當頭家(老闆)的通常在這天準備豐盛的酒菜,犒賞員工,感謝員工這一年來辛勤的工作,為頭家賺取利潤;同時也在這天對不適任員工做一番暗示,將「雞頭」朝向頭家有意解雇的員工,代表該員工過完年之後即不必來上班員工。這正是臺灣富人情味的地方---讓員工有心理準備,不致於影響到該名員工的家計生活。而近年來,由於勞工權益抬頭,勞資雙方都希望能有一個較和諧的關係,所以「尾牙聚餐」時都將「雞頭」朝天(上),以免造成勞資關係緊張。
top
﹝除夕﹞  
      傳說中年獸是隻可怕的動物,牠都在歲末的時候出來吃來,所以全家團聚吃頓豐盛的晚餐,等待死期,後來沒被年獸吃掉,而且發現年獸怕紅色,所以以後都在家門口貼紅紙,避年獸,才演變成過年的習俗。農曆十二月三十或二十九是一年最後一天,俗稱過年,是一年最重要的節日。在農耕的社會與作物的收穫有關,在殷墟甲骨文上,「年」字亦可能解釋為「收穫」,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穀熟」,所以古代過年與今日原住民的豐年祭相似,表示一年的結束並慶祝作物的豐收,神人同樂,另一方面,祭祀神靈,感謝其護佑,並祈求來年好運。農業社會的過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俗稱「入年關」是大致上從農曆十二月廿四日開始至正月初五。
《一》送神(農曆十二月廿四日)
      原來這天所送的是地界眾神,所準備祭品較豐富,有茶果牲禮,後來俗傳送「灶君」,因此人們準備甜點,一早將司管人間的灶神送回天上,向玉皇大帝報告各家各戶的善惡,等到初四才接神。為了能多放幾天沒「神」監視的日子,通常「送神早,接神遲」而且希望駐在家裡的神能多說幾句好話,所以都用甜料(以麥芽糖、湯圓甜為祭品)「吃甜甜,說好話」來祭拜,並在神像兩旁貼「好話傳上天,壞話丟一邊」。送神之後就準備過年,所以有「廿四送神,廿五挽面」,接著廿六日就舉行大掃除,俗稱「拂塵」,將家內刷洗一新,意味著除去舊年的一切晦氣。此時各種服務業,像:理髮、美容、計程車等,都會開始增家服務費(漲價),一般民眾也會同意隨俗多給一些錢,因為這些人終年辛勞,可沒有年終獎金啊!近年來消費意識投頭,通常只在除夕前二、三天才准許有「加價」的行為。送神之後也開始賣春聯和過年可用的吉祥裝飾品,時代越進步,飾品也多以塑膠為多,不過「花市」的各式各樣應景的「金棗樹」、「金桔樹」等也都粉墨登場,準備到各家增添喜氣。
《二》蒸糕(炊粿)
       通常十二月廿五日、廿六日開始蒸年糕,傳統口味有甜、鹹,有以下幾種:
1.甜粿(甜年糕):
       甜的年糕一定要有,因為「吃甜甜,好過年」。甜粿是用糯米做的,吃年糕有「年年高」、「步步高升」的含義。
2.菜頭粿(蘿蔔糕)
       蘿蔔糕就是菜頭粿,因為「菜頭粿,好彩頭」,而「菜頭」是當季最盛產的蔬菜,最符合經濟效益。菜頭粿是用再來米和蘿蔔一起蒸熟。
3.發粿(糕):
       因為它的形狀像一朵花,而且發糕有「發財」的意思,因此有「發粿發
財」一說,發糕以前會加紅朱膏(紅色色素)是為了和春節的紅春聯的
紅相互輝映討吉利,但是現在人為了不吃太多色素,大都不使用色素了!
4.芋粿、包仔粿:
       芋粿是用芋頭加糯米做成的糕點,具有「護(芋)護(芋)孫」的意思;而包仔粿則有「鹹的包金,甜的包銀」的吉祥意義,它也是糯米的製品。
《三》辦年貨
      包括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一應俱全,因為農業社會常常都是初五以後才開張營業,所以要儲存較多的食物,大過年的才不會食物匱乏;而近年來,工商業發達,大家過年的氣氛較淡,大年初一超級市場就開張營業,所以就不必準備許多食物,而且加上營養觀念的開放,食物新鮮才能吃得營養又健康。
《四》除夕
1.拜天公:
       除夕當天一早,備好鮮花、素果祭拜玉皇大帝,感謝一年來庇佑,祈禱來年順利、平安。
2.辭歲:
      除夕當日午後,各家張燈結綵,每家備牲醴、菜碗、粿類祭祀祖先和神明,供品中一定會有發粿和年糕,表示年年高、步步高,事業發達。還有飯上插春花,稱為「春飯」,春和「剩」諧音,表示「富裕」,另外加一碗「長年菜」,這些供品都有吉祥的意義。通常對除夕當天下午祭祀吉祥的意義。通常對除夕當天下午祭祀祖先的儀式稱做「辭年」或「辭 」。
辭歲除夕祭祖是民間大祭,有宗祠的要開宗祠。祭祀前的門聯、門神、桃符均已煥然一新,並要點大紅色蠟燭,全家按長幼順序拈香。除夕的祭祀是感謝神明和祖先一年來的庇佑並求來年多福。
3.貼春聯:
      春聯相傳是由桃符演變而來,而桃符則是用桃木板在上面畫上門神的圖案,後來則用紙畫門神,也有貼上吉祥圖案的年畫。年畫通常在大陸地區較盛行,較負盛名的是楊柳青年畫。春聯是一種結合文學與書法的民間藝術,家家戶戶在門楣上貼各種適合自家的春聯,從春聯可以看出主人是經商、務農或書香門第等,例如: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三羊開泰,五福臨門」
「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春風春雨春常在,宜室宜家宜放懷」
除了長長的春聯,小型的紅紙條寫著各各樣的吉祥話,也貼滿家裡各個角落,因位置不同內容也各異如下。
 ⑴神桌:「春」、「福」
 ⑵大門:「恭喜發財」、「招財進寶」
 ⑶米缸:「滿」、「五穀豐收」
 ⑷廚房:「山珍海味」
 ⑸豬圈、雞舍:「六畜興旺」
 ⑹商店:「日日見財」、「財源廣進」
4.圍爐:年夜飯
      祭祀神靈之後,一家大小圍坐一桌吃年夜飯,俗稱「圍爐」。古人席地而坐,圍著爐子吃飯,有桌子之後,將爐子放在桌下,不忘古人圍爐的習俗,並在爐的四周攤舖制錢,象徵財旺。圍爐時所備的菜也都有吉祥意義,如菜頭取意好彩頭,長年菜取意長壽。魚圓、肉圓和蝦圓取意三元及第,魚取意年年有餘,吃的時候越慢越好,取意長久,菜中唯獨魚不能吃完,要留下才有剩餘。
5.壓歲錢:
       圍爐之後,長輩分壓歲錢,將爐周所攤的制錢或另用紅線穿的銅錢一百個( 取其長命百歲 )作為壓歲錢,現在則以紅紙包紙錢,俗稱「紅包」。
6.守歲:
       就是「守長壽歲」,分過壓歲錢後,一家人圍坐爐邊,歡談達旦,稱做守歲。民間認為守歲具有為父母祈壽的效用,替父母守住長壽,祈求閤家平安,是孝道的表現。守歲到午夜十二時後,大 家放炮,竹迎接新年。  top

﹝萬聖節﹞  
      西方國家一年中最“鬧鬼”的這天(10月31日)夜裡,各种妖魔鬼怪、海盜、外星來客和巫婆們紛紛出動。在基督紀元以前,凱爾特人在夏未舉行儀式感激上蒼和太陽的恩惠。當時的占卜者點燃並施巫術以驅赶据說在四周游蕩的妖魔怪。后來,羅馬人用果仁和蘋果來慶祝的豐收節與凱爾特人的10月31日溶合了。在中世紀,人們穿上動物造型的服飾、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萬聖節前夜驅赶黑夜中的鬼怪。盡管後來基督教代替了凱爾特和羅馬的宗教活動,早期的習俗還是保留下來了。現在,孩子們帶著開玩笑的心理穿戴上各种服飾和面具參加萬聖節舞會,這些舞會四周的牆上往往懸挂著用紙糊的巫婆、黑貓、鬼怪和尸骨,窗前和門口則吊著齜牙裂嘴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燈籠。孩子們還常常試圖咬住懸挂著的蘋果。美國和加拿大的孩子們在這天穿戴上古怪的服飾去按鄰居家的門鈴,並按傳統發出“是款待我還是要我耍花招”的威脅。鄰居們不管是否被嚇著,總是準備了一些糖果、蘋果等點心,孩子們則一一收入自己的袋內。  top

﹝聖誕節﹞  
      聖誕節是基督徒紀念耶穌誕生的一個重要節日。根據聖經記載耶穌誕生在猶太的一座小城(伯利恆)。該書記載聖母瑪利亞是因聖神的感動而懷孕,就在與丈夫若瑟返往家鄉時遇上所有的旅店客滿,因此瑪利亞被迫在馬槽裡產下耶穌。據說當耶穌安祥的睡在馬槽裡,在遙遠的東方有三博士追隨天上的一顆明亮星星找到耶穌,並膜拜他。牧羊人在曠野中也聽到有天使的聲音在天上發出,向他們報耶穌降生的佳音。耶穌誕生的年份已無從考察,但大多數考古學家都認為應該是在劃分世紀的那一年(即是公元前一年)為其誕生之年。但正確的日期卻無法確定,因此在早期的基督教派便把羅馬帝國密司拉教在十二月二十五日紀念太陽神誕辰改為聖誕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YANBONG

GMT+8, 5-1-2025 07: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重要声明:本网站是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本站对所有留言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用户不应信赖内容,并应自行判断内容之真实性。由于讨论区是受到「即时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即时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本站有权删除任何留言及拒绝任何人士留言,同时亦有不删除留言的权利。切勿撰写粗言秽语、诽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敬请自律。
Proudly hosted by
LinodeDigital Ocea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