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日本戰國時代系列

[复制链接]
Persephone 发表于 10-1-2008 01: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成为YANBONG会员吧!
时下最热门的资讯、娱乐、贴图等分享都在这里等你发掘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何謂日本戰國

戰國時代究竟是甚麼,一般社會環境又如何?正確來說是應仁之亂開始﹙1467年﹚至大阪夏之陣﹙1615年﹚止。應仁之亂是因為細川氏為足利幕府繼承人而發生家內內亂,跟著其他地方也擁護自己的勢力,更成為全國的內亂。雖然此亂平定了,但是有些地方勢力堀起,而幕府也無法控制,這個時候,經常聽到子殺父,家臣殺大名的情況,不過有勢力的大名開始抬頭,統佔一個甚至數國,形成一些大的勢力,例如統佔西中國﹙這是日本地域名﹚的大內氏、東中國的尼子氏,在豐後能與大內家匹敵的大友氏和與足利幕府親密的細川氏。﹙註:這是1534年以前的環境﹚
大致上與中國的春秋時代一樣,多數大名仍尊重幕府﹙周天子﹚,而他們經常上洛以保持對幕府的忠誠,戰國時期就是這樣形成的了。

由于我相當喜歡日本的戰國時代, 所以就把手上的資料貼上來嚕
請有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討論和指教哦!!


天下之副將軍--奧州之獨眼龍-----伊達政宗大傳!!!

伊達政宗,奧州伊達氏第十七代家督,輝宗長子,戰國時代末期的名將,人稱「奧州之獨眼龍」;永祿十年(1567)八月三日出生於米澤城。說起政宗的出生,還頗有傳奇色彩。政宗的母親是當時出羽的大名最上義守之女義姬,最上義光之妹。當時伊達家有意與最上家聯姻,派中野宗時做使者到最上家提親,但有反叛之心的中野宗時與最上義守、義姬密謀假意聯姻,等與輝宗成婚並生下一子後,謀殺輝宗並帶兒子回最上家山形城。兩人成親後,在龜岡文殊堂度蜜月。當晚,義姬夢到獨眼神僧萬海上人希望轉世。因為這個吉瑞之夢而懷孕,於永祿十年(1567)生下了政宗,父親輝宗為愛子起名“梵天丸”。

輝宗深信梵天丸是萬海上人的轉世,給予最好的教育及最佳的助手、近侍,包括請來名僧虎哉禪師為師,命片倉小十郎景綱及族弟伊達藤五郎成實為左右手。

五歲時,政宗得了皰瘡,雖保住性命,但是右眼因此失明。這更使輝宗堅信政宗是獨眼神僧萬海上人轉世,但獨眼的梵天丸卻遭到母親義姬的嫌棄,而把母愛全部轉移到了比政宗小11個月的次男竺丸(政道)的身上;而梵天丸亦因此而感到自卑及不願公開露面。

天正三年(1575),輝宗開始與信長交通,得到不少奧州罕有的南蠻品作為回禮,令梵天丸大開眼界,同時也造就了他放眼全世界的廣大眼光。

天正六年(1578),輝宗正式給梵天丸元服,受領伊達家歷代家督之小名

豐臣秀吉

出身低微 在眾多日本人的眼中,豐臣秀吉(ToyotomiHideyoshi,1536~1598年)的誕生充滿神奇色彩。最膾炙人口的傳說如下:天文五(1536)年丙申(猴年)一月一日,尾張國愛知郡中村(現名古屋市中村區)的農民木下彌右衛門的家中,在這喜氣洋洋的元旦氣氛中,誕生了一個男孩。彌右衛門的妻子平日篤信日吉權現(太陽神),經常向日吉權現祈禱能夠生一個男孩。有一天晚上,她夢見太陽進入她身體,之後,她懷了身孕。十三個月後,這個小孩誕生了。由於是日吉權現所賜之子,因此命名為日吉丸(Hiyoshimaru)。這個小孩,臉長得像猴子一樣,所以大家都叫他猴子。古今中外,英雄偉人的誕生難免染上神話色彩。上述的這則傳說自然也不例外,疑點甚多。譬如說,後來秀吉用來自我宣傳的《關白任官記》裡,就記載他的生日是天文六(1537)年丁酉二月六日。關於他母親因夢見太陽神而懷孕的故事,在後來豐臣秀吉寫給朝鮮國、中國、台灣國等的正式外交文書中也有提及。其實,當秀吉受封「關白」(相當於朝廷中宰相的地位,通常由地位最高的貴族擔任)一職時,他曾說他的祖父是朝廷的公卿,因受小人的陷害而至鄉下生活。有一次,他母親至京都探訪親戚時,與公卿貴族發生關係而生下他。後來他又改口說是他母親與天皇發生關係而生下他,最後,終於發展成他是「太陽神之子」的神話。豐臣秀吉的父親木下彌右衛門曾經在織田家擔任「鐵砲足輕」(火槍步兵),受傷後回到老家當農民。在豐臣秀吉一統天下後,或許他認為必須誇張自己的背景,使自己更具有權威性,另一方面,或許只是他自己的自卑感作祟而已。不過當他從替織田信長拿拖鞋的身份,搖身一變成為天下霸主時,連當時的知識份子也覺得不可思議,認為他似乎不只是個凡人。因此,對於當時的一般民眾而言,或許「太陽神之子」是個能夠讓人接受的說法。

沒沒無聞的童年根據比較可靠的史料《太閣素生記》,以及其他傳記的記載,秀吉確實長得像隻猴子,因此他的綽號叫猴子。這並不只是個謠傳而已,現存的織田信長的信中留有證據。此外,織田信長的信中還透露,秀吉還有個外號,叫做「禿鼠」。秀吉中年以後,毛髮逐漸稀疏,晚年出征的時候,為了使自己更有威嚴,經常要畫眉毛,裝假鬍鬚。不管是猴子還是禿鼠,總之豐臣秀吉的外貌極為不揚。秀吉在八歲時與父親死別,沒多久,一個名叫筑阿彌的茶藝師當了他的繼父。在繼父的眼中,秀吉不管外表或個性方面,一點都不可愛,而且家裡又貧窮,因此就叫秀吉出去當幫傭。秀吉不管到哪裡幫傭,都不受歡迎,每個地方都待不久。最後,在十六歲那年,秀吉拿著生父留給他的永樂錢一貫文離家出走,獨自尋找幫傭的主人。秀吉的出生地尾張(現愛知縣),介於京都與偏僻的東國之間,是塊肥沃的平原,可說是僅次於京都的先進地帶。這個地方商人熙來攘往,因此可以接觸各地來的訊息。在這種環境下,秀吉當然也得到一些商業的資訊,而且他天生聰慧,在旅途中,他將永樂錢換成便於攜帶的商品「木綿縫針」,然後再將縫針賣掉,獲取利潤成為旅費。最後,秀吉終於如願以償,進入遠江國(今靜岡縣)的松下嘉兵衛家中幫傭。秀吉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幫主人拿拖鞋。由於至武士家庭工作是他的最大願望,因此秀吉工作勤奮,沒多久即受到嘉兵衛的重視,將他提拔為出納管理員。然而好景不常,秀吉的能幹與勤奮受到同事的嫉妒,一大群人經常在嘉兵衛的面前中傷秀吉,儘管嘉兵衛再三保護他,但阻止不了眾人的誹謗,終於在嘉兵衛善意的說明原委之後遭到解雇。秀吉在松下嘉兵衛家裡工作四年,雖然遭受解雇,但是他仍然感謝嘉兵衛對他的提拔與呵護。後來,豐臣秀吉稱霸天下之後,他派人去尋找松下嘉兵衛,在遠江國久能地方賜給他三萬一千石的領地,並任他為大名(諸侯)。

侍奉織田信長回到尾張之後,秀吉想盡種種辦法接近織田信長。在織田家中,他的第一份工作仍是替信長拿拖鞋。雖然同樣是拿拖鞋的工作,但秀吉比從前更加用心。譬如說在寒冬的清晨,他將信長的拖鞋放進懷裡溫暖,信長對於這種用心當然會有所回報。在六年後,也就是永祿二(1560)年,織田信長在桶狹間發動奇襲,打倒今川義元,一躍而成為天下出名的武將。此時,秀吉擔任雜物採購官,發揮了開源節流的長才,他將支出減少了三分之二,當清洲城城牆破損而沒錢修理時,他又毛遂自薦擔任營繕官,將城牆修補完畢。就在桶狹間之戰的那一年,秀吉與織田家的淺野又左衛門長勝的養女Nene(後來尊稱為北政所Kita noMandokoro)結婚。由於他是從步兵之子入贅於武士之家,所以改名為藤吉郎(Toukichirou),另一名字為秀吉。此時秀吉二十五歲。後來約在秀吉三十八歲時,他又從織田家的大老丹羽長秀與柴田勝家兩人的姓中各取一字,改姓為羽柴(Hashiba)。永祿九(1566)年九月,當織田信長攻打美濃的齋藤氏時,織田軍最重要的戰術工作就是於墨俁(Sunomata,現岐阜縣安八郡)建築堡壘。織田信長派遣三分之二的軍隊去建築堡壘,剩下的三分之一用來防衛敵人的攻擊。這建築堡壘的工作就由秀吉來負責。秀吉先將建築堡壘的木材運往木曾川的上游,然後用木筏沿著河流運送下來。建材運到之後,才二、三天,堡壘就建好了。之後,秀吉又建議借用當地土豪的野武士力量,夜襲敵陣,結果獲得大勝。這次大捷,秀吉成為信長麾下的一名大將。

本能寺之變1682年6月2日拂曉,明智光秀舉兵叛變,織田信長在本能寺自殺身亡。這一個事件改變了秀吉的命運。根據《川角太閣記》(KawazumiTaikouki)的記載,明智光秀在事變之後,立刻派密使去向毛利氏報告。沒想到這密使在暗夜中迷失方向,誤入羽柴秀吉的兵營中。此時正好是本能寺之變的第二天。秀吉知道此事後大吃一驚,同時他也預感到他的一生的命運將會有巨大的轉變。羽柴秀吉不敢張揚此事,翌日(4日)立刻與毛利(Mouri)軍的高松城城主清水宗治達成和談協議。6月5日清晨,秀吉從高松城撤退,揮兵討伐明智光秀。秀吉的軍隊在滂陀大雨中,日以繼夜的強行軍,奔馳了約一百零八公里的路途,終於在七日的傍晚抵達自己的居城姬路城。秀吉一回到姬路城,立刻跳進澡池裡泡熱水澡。他在澡池裡面,發布出兵的順序,並命令將城中所有的資金與兵糧完全分發給將士,毫不保留。從這裡可以看出,羽柴秀吉為了這一戰,將他一生的命運孤注一擲。

山崎之戰,此時秀吉心中應早有勝算。因為明智光秀背負著反叛主君的罪名,事實上連光秀以為一定會來援助他的細川父子都剃掉頭髮,與他絕交。表面上看起來,明智光秀似乎太過盲動了,其實本能寺之變時,織田信長的主要將領都在遠方與強敵作戰,而織田信長最忠實的盟友──德川家康也正在京都大阪觀光,幾乎不帶一兵一卒。因此明智光秀舉兵叛變的時機並沒有錯誤,只是他的運氣太差了,真可謂人算不如天算。現代日語中,有「天王山(Tennouzan)」一詞,意為決定勝負的重要關鍵。這是指明智光秀聽到秀吉率領快軍往京都來時,他立刻帶兵前往自古有要塞之稱的山崎(Yamazaki,位於京都大山崎町),並欲控制山崎後方的天王山。沒想到秀吉已經早他一步佔領了天王山。此時,秀吉的軍隊約四萬人,光秀一萬六千人,勝負早已揭曉。光秀在逃亡中被土民殺死,他的軍隊也四分五裂。

山崎之戰後,秀吉的聲望扶搖直上。6月24日織田君的主要將領聚集在尾張的清洲,討論信長的後繼人選,以及分配領地的會議,這就是所謂的清洲會議。在會議中,大老柴田勝家推出信長的三男信孝當後繼者,但是秀吉卻決定由信長的年僅三歲的孫子三法師來繼承。柴田勝家的不滿可想而知,織田軍的內戰已不可避免,翌年(1583)終於發生賤嶽(Shizu gaTake,位於滋賀縣北部)之戰。在賤嶽之戰中,秀吉的陣營中傳來前線已經敗北而撤退的消息,但是秀吉卻對部下高喊:「我們打勝了!」秀吉判斷敵軍雖然戰勝,但一定已經精疲力竭,當天晚上將會在大岩山附近過夜。於是秀吉指揮軍隊,連趕十三里的道路,來到退守的前線陣營。到了晚上,當柴田軍的佐久間勢站在大岩山,看到山下一大群火把在移動時,他嚇了一大跳,他作夢也沒想到秀吉那麼快就趕回來。賤嶽之戰,就在秀吉迅速果敢的行動中獲得大勝。

大阪築城,在山崎之戰與賤嶽之戰獲得大勝之後,秀吉於1584年與德川家康(Tokugawa Ieyasu)、織田信雄(OdaNobukatsu)的聯軍大戰於小牧(Komaki)、長久手(Nagakute)。遇到驍勇善戰的德川家康,士氣如虹的秀吉首次碰到釘子,但是他非常聰明,立刻與家康和談,並收家康的次子於義丸為養子。其餘的戰爭,如1585年攻打紀州與四國,1587年征討九州,1590年出征小田原,秀吉的軍隊都勢如破竹,邁向統一日本之大道。1583年,秀吉在大阪著手建築一座超越安土城的城堡。其天守閣外觀五層,內部八至十層,於1585年完成,其動員的人數,據史料記載,「超過六萬人」,「如同螞蟻進入蟻穴般」。秀吉為了向大家炫耀大阪城的豪華壯麗,經常招待訪客去參觀,其中還包括外國的傳教士。秀吉向傳教士說:「現在你們看到的房間,到處都是金、銀、生絲、綢緞、高級茶器,另一間房間則都是長短刀,以及其他的武器。」換言之,大阪城比安土城更像一座寶山。此外更令參觀者驚訝的是,秀吉還製造了一間活動式的黃金茶室,牆壁、天花板、地板都是由黃金製造的,甚至連紙門的骨架也是黃金打造。他的寢室也是極為華麗,棉被是鮮紅色的高級布料,床頭以黃金雕刻裝飾。這大阪城在1615年被德川軍燒毀,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大阪城天守閣是在1931年11月以鋼筋混凝土重建而成的。傳教士佛洛伊斯於1593年的報告書中介紹秀吉的夜生活如下:「關白(秀吉)極為好色而不知廉恥,經常沈迷於動物性的肉慾中,在他的宮廷內,擁有二百名以上的女人。這不幸的暴君年齡已經超過六十歲(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老),但是他還派人出外搜尋美女,不管是商人或是工人的女兒,也不管是未婚或是寡婦,只要是容貌美麗,都被他召進城內。而且他都只留一二天,就讓那些婦女回家,只有讓他滿意的,才長久留在城內。」他的側室為數眾多,比較有名的有:淀殿(Yododono,也就是淺井長政的長女茶茶)、加賀局(Kaga noTsubone,她是前田利家的三女摩阿)、松丸殿(Matsunomarudono,京極高吉長女龍子)、三條局(Sanjou noTsubone,蒲生氏鄉的妹妹阿虎)、三丸殿(Sannomarudono,織田信長的五女)、姬路殿(Himejidono,信長的弟弟信包的女兒)等。有人說,秀吉出身低微,所以喜歡蒐集名門閨秀當側室。

藤原秀吉與豐臣秀吉就在大阪城完成的1585年,也就是秀吉五十歲那一年,他改姓藤原,升任代表朝廷最高權勢的「關白」一職。這「關白」一職,自古以來,都由藤原氏所獨佔,特別是藤原家的近衛、鷹司、九條、二條、一條,稱為「五攝家」。因此秀吉乃先認前關白近衛前久為乾爹(近衛亦為藤原一族),然後才晉升關白。至於,為何秀吉不擔任「征夷大將軍」而去當朝廷的「關白」一職,雖然有種種說法,但其實當時的戰國武將,一聽到朝廷要賜給他們虛有其名的官位,都會感動得流淚。所以秀吉晉升「關白」,自然會感到無限的光榮。晉升關白後的翌(1586)年,就在後陽成天皇即位的那一天,秀吉晉升律令制度下的最高官位「太政大臣」。「關白」一職雖然代表最高權勢,但從正統的律令制度來看,仍屬「令外之官」,從此看來,秀吉擬依律令制度的官位重建天下秩序。另一方面,或許秀吉認為藤原這個姓太過老舊,無法顯現出他是歷史上最大的偉人,因此秀吉又獲得天皇的許可改姓豐臣,象徵日本統治者的豐臣秀吉於焉誕生。

「刀狩令」與「太閣檢地」戰國時代,人民擁有大量的武器,動不動就以武力來抗爭,因此連戰國武將都感到害怕。1588年,秀吉下達一道命令,禁止百姓擁有長短刀、長槍、火槍等武器,這就是有名的「刀狩令」。雖然在這之前,也有其他的武將實施刀狩令,但不像秀吉的刀狩令那麼徹底,而且是屬於全國性的。當時的農村究竟擁有多少武器,我們從加賀國江沼郡所沒收的武器即可一窺端倪:武士刀一千七百零三支、腰刀一千五百四十支、長槍一百六十支、耙刀五百支、小刀七百支。另外出羽國仙北郡則沒收武士刀二百五十支、腰刀二千七百三十支、長槍三百三十六支、火槍二十六支、弓七十六把、盔甲十二具、頭盔五頂。農民的暴動固然可以用「造反有理」來解釋,但反過來說,一個農村擁有這麼多的武器,不造反也很難。在秀吉的「刀狩令」實施之後,農民的武力可以說遭到去勢。在日本史上,有所謂的「太閣檢地」,這太閣當然是指豐臣秀吉,而所謂的「檢地」就是重新測量土地的面積,並調查作物生產量的意思。秀吉在1591年12月辭去「關白」,由他的養子秀次繼承「關白」,自己則成為「太閣」。「太閣」是「關白」禪讓之後的稱呼。就在秀吉成為「太閣」這一年,開始作全國性的檢地,因此稱為「太閣檢地」。其實,秀吉從1583年起就開始檢地,在這之前,其他的戰國武將為了想要重建業已崩潰的土地制度,因此也曾經做過檢地的工作。「太閣檢地」之所以具有特別的重要性,那是代表豐臣秀吉已經完成了日本的統一工作,同時,也表示他為了將來出兵朝鮮而預先作國力調查。此外,經過秀吉的嚴格檢地之後,每塊田地的收穫量都統計得很清楚,農民具有耕作權,同時必須擔負繳納年貢的義務,農民與政府之間的剝削階級(豪農)從此消失。

禁止基督教與出兵朝鮮基督教是於1549年隨傳教士沙必略傳到日本的,三十三年後的1582年,日本的基督徒已經到達十五萬人,可以說是一百個日本人當中就有一個基督徒,可見基督教的傳播速度非常快速。然而在1587年,豐臣秀吉卻發出一道命令,禁止基督教傳教士進入日本。其最大的原因是,豐臣秀吉唯恐基督教大名(諸侯)將領地捐獻給教會,再度出現類似一向宗信徒暴動的局勢。在禁令中的第一條提到,日本是神國,這表示日本開始吸收歐洲的文明,已經不在印度、中國的圈子裡。有人說,這是最早的「脫亞論」。就在長久的戰亂接近尾聲,人們歡欣鼓舞地迎接和平的日子來臨時,1592(文祿元年)正月,豐臣秀吉突然發佈出兵朝鮮的命令。秀吉的野心不止於朝鮮,他最終的目的是要征服明朝,甚至想要將帝國的版圖擴大到印度、東南亞。雖然有人說秀吉出兵朝鮮的動機,是由於他喪失了最心愛的三歲大的兒子鶴松(1591年),但是在這之前,他已經向傳教士說過要出兵朝鮮,所以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比較可靠的說法是,沒有一個封建領主不想擴大自己的領土,而且豐臣秀吉統一了日本之後,已經沒有領地可以犒賞有功的將領。如果佔領了中國,當然不愁沒有領地可以分發。就在出兵朝鮮的前後,秀吉分別寫信給琉球(1590年)、菲律賓(1591年)、高山國(台灣,1593年),要求服從朝貢。當時的台灣正是中國等海盜的根據地,是軍事、貿易、交通的要衝。秀吉的軍隊在攻打朝鮮二十天後,已經攻陷漢城,可謂勢如破竹,日軍的致勝關鍵在於擁有先進的歐式火槍。就在秀吉得意忘形之際,朝鮮的游擊隊開始在各地反擊,名將李舜臣更率領朝鮮的水軍,以龜甲船及船砲震天雷大破日本的軍隊,控制了制海權。進入嚴寒的冬天之後,明朝的救援軍隊又趕到朝鮮,日軍在飢寒交迫中犧牲慘重,厭戰氣氛瀰漫。秀吉本來想要談和,但是1596年9月1日看到明使的國書,上面寫著要封秀吉為日本國王,並將日本當作明朝的屬國。秀吉看了之後暴跳如雷,當天晚上發佈命令,再度出征朝鮮。這次的出兵軍隊只有十四萬,而且僅能佔據朝鮮的最南端。在第二次出兵的前後,日軍隊朝鮮民眾的殘害更加激烈,而且日軍為了爭取戰功,將戰死的朝鮮軍隊的鼻子、耳朵割下,用鹽醋防腐寄回日本給豐臣秀吉,由於以數量記功,所以很多無辜的老弱婦孺都受到殘害。這些鼻子與耳朵埋葬在京都方廣寺大佛的西側,今日則稱為「鼻塚」。至今,韓國人一提到豐臣秀吉,莫不咬牙切齒。秀吉的軍隊除了殺害朝鮮軍民之外,又強行押解五、六萬朝鮮俘虜到日本耕作。除了農民之外,日軍還強押大量的陶藝、印刷、刺繡等師匠到日本來,使得日本的陶藝水準大舉提高。銅活字的傳來,更帶動了日後江戶時代的出版風潮。朱子學者姜沆則帶給日本的朱子學莫大的影響。這是侵略戰爭無意中的文化產物。

夢中之夢在征服朝鮮的軍隊陷入苦戰之下,如同前面所述,豐臣秀吉將自己的「關白」一職讓給外甥秀次,自己則引退,成為退休的「太閣」。可是在1593年8月,也就是秀吉五十八歲那年,愛妾淀殿又再生下一子,秀吉欣喜若狂,取名為「拾」,亦即後來的「秀賴」。就在秀吉為如何替兒子的未來鋪路而傷腦筋時,秀次為了討好朝廷,獻上大量的金銀財寶。秀吉得知之後,即以謀反的罪名命他切腹,並將秀次的妻妾子女三十餘人斬首,據說當時鮮血染紅了京都的鴨川。1594年,秀吉五十九歲時,關白秀次的文書官在日記中記載,秀吉在晚上睡覺時尿床而不自覺。為了防止肉體老化,秀吉乃命令朝鮮的將士捕捉老虎給他進補。儘管吃了大量的虎肉與老虎的內臟,然而秀吉的健康狀況仍然沒有好轉。到了1598年,秀吉的身體情況稍好,乃於3月15日在山城的醍醐(位於京都市伏見區)舉行盛大的賞花大會。其規模遠比十一年前在北野(位於京都市上京區)舉行的茶道大會還盛大。然而與北野的茶道大會不同的是,當年的茶道大會,販夫走卒都可以自由參加,而這次的賞花大會卻是戒備森嚴,彷彿暗示著世人對豐臣政權的不滿。到了七月一日,秀吉夢到織田信長來對他說:「藤吉郎,你的時候差不多到了,我來迎接你。」秀吉回答說:「藤吉郎替主君報仇,是為了報答主君的恩惠。請主君再稍等一段時間。」信長猛拉著秀吉說:「不!我的孩子被你害得很慘,一想到這件事,我就等不下去了,快點過來!」秀吉醒來,發覺自己已經爬離床位了。自從作了這個夢之後,秀吉自己知道來日不多,他最擔心的仍是愛子秀賴的未來。八月五日,秀吉將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上杉景勝)叫到床邊,不停地說:「拜託各位一定要照顧秀賴。」八月十八日,秀吉終於在伏見城內結束他那波濤洶湧的一生,享年六十三歲。他留下一首辭世歌:「隨露珠凋零,隨露珠消逝,此即吾身。大阪的往事,宛如夢中之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ersephone 发表于 10-1-2008 01: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斐之虎-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原名晴信,號德榮軒,信玄是法名。生於世代為甲斐守護大名的武田氏家。其父武田信虎是甲斐國守護。十五世紀至十六世紀初,奮駐甲斐各地的武田氏同族,不斷演出箕豆相殘的悲劇,武田信虎作為武田氏的家督不得不把主要力量用於討伐同族的反叛和維護家督的地位。1519年,信虎從石河遷到古府中的躑躅崎(今甲府市),在要害山建立了城堡。1521年11月3日,駿河今川氏的部將率兵一萬五千人來攻,兵臨古府中。武田信虎將懷孕的愛妻安置在要害山麓的積翠寺,自己卻披甲上陣,狙擊來敵。就在敵軍保衛中,武田信玄誕生了,迎接他的是陣前的撕殺聲。

武田信虎因爲擊敗了福島正成的入侵,聲譽大振,很快統一了甲斐(今山梨縣),結束了武田氏一族長期的紛爭。此後,武田信虎開始向鄰近地區伸展勢力。

正當武田信虎專心于向外擴張的時候,在其家臣團中間,正在醞釀著扶持武田信玄爲家督的計劃。

1541年6月,武田信虎勝利地攻佔了佐久口。凱旋途中,在韭崎地方休息的時候,重臣板垣信方等人來到他的營帳,對他說:“今川殿下(指駿河國的今川義元)接你的轎子在外面等著,請上轎吧!”信虎疑惑地問:“今川殿下爲何派轎來迎我?”板垣信方說:“今天晴信成了武田家的頭領,您暫且到駿河的隱居所悠閒靜養吧!”信虎頓時拔刀大喊:“想造反嗎?你這個東西!”這時同來的甘利虎泰猛撲上去,捆住了信虎雙手,然後把他押上轎子,驅逐到駿河去了。是年,武田信玄二十一歲。關於武田信玄奪取父權的原因,歷來其說不一。不過,如下兩個方面是不可忽視的。其一,武田信虎爲人暴戾,據說曾剖孕婦腹,以取胎兒爲樂。家臣中若有諫言,他便殘酷處決,招致家臣們的不滿。他是個好色之徒,曾不顧家臣的反對,搶奪關東的上杉憲房的後室爲器爲妾。家臣中的美貌妻室也屢屢被其佔有。平時路途上遇有豔麗女子,他也必定強娶爲妾;其二,寵愛次子信繁,曾說過:“繼武田氏家業者,信繁也”,而信玄聰慧,頗得家臣們賞識。或許這些都是促使武田信玄下決心放逐其父的緣由吧!

武田信玄當上甲斐守護後,擺在他面前的形勢是嚴峻的。當時,在甲斐的東面有北條氏,南面有駿河的今川氏,西南有尾張的織田信長,西有信濃(今長野縣的諏訪氏,北有越前的上杉氏等群雄與其對峙。在如此局勢面前,武田信玄立意突破西線,征服信濃。他首先制服了防守諏訪口的諏訪氏一族,接著進攻控制佐久口和信濃北部的村上義清及信濃守護小笠原長時。然而,與村上、小笠原的爭奪,並非如他所預料的那樣順利。兵來將往,歷時十二年,勝負才見分曉。其中最關鍵的一仗是在鹽尻卡(今長野縣中部)發生的。

1548年2月,在白雪覆蓋的上田原(今長野縣上田市),武田信玄慘敗於村上義清。他所信賴的部將板垣信方等人戰死,自己也受輕傷。看到武田信玄戰敗後,原先歸附他的信濃地方領主,也蠢蠢欲動,要驅逐武田的勢力。小笠原長時借機聯合村上義清、仁科修理、藤澤賴親等組成反武田聯盟,企圖一舉消滅武田信玄。武田信玄則決心雪恥,在回到甲斐後,積極擴充、改編軍隊,準備再戰。

同年7月,小笠原長時率六千人布陣於鹽尻卡。武田信玄得到情報後,決心以騎兵二千五百人奔襲小笠原。18日夜,騎兵隊出發。武天信玄命令兵士給馬蹄套上草鞋,讓馬銜枚疾走,無聲無息地趕到了鹽尻卡下。接著,武田信玄命令戰士束馬凳山,悄悄接近小笠原的營地。小笠原的軍隊睡夢正酣,毫無防備。19日,東方欲曉,突然法螺聲四起,武田信玄下令發動攻擊。小笠原的聯軍猝不及防,雖竭力抵抗,但終於不支,丟下無數死屍倉惶敗逃。

通過鹽尻卡戰役,武田信玄轉危爲安,並打破了小笠原長時爲官的聯盟,繼續向信濃推進。

武田信玄能夠取勝,雖然與他英勇善戰有關,但更重要的在於也有堅實的政治經濟基礎。他注意保護農民和發展生産。例如,他在流經甲府盆地的許多河流兩岸,修築了所謂的“信玄堤”,以防洪水淹沒盆地。他還注意對家臣的控制,在1547年發佈了有名的家法《甲州法度》,詳細規定了主君和家臣的關係,對家臣的義務和日常生活也作了詳細規定。

武田信玄在信濃的順利推進,對於北部號稱“雪國之虎”的上杉輝虎是極大的威脅,上杉輝虎力圖阻止武田信玄控制信濃,於1553年,突然出兵包圍了武田信玄剛剛由村上義清手中奪來的葛尾城。信玄不趕匆忙應戰,連忙撤回甲斐,秣馬曆兵,準備再戰。1559年,信玄從幕府將軍足利義輝那裏得到信濃守護的職位,他與上杉輝虎之間的鬥爭更趨激烈。兩雄難於並存。武田信玄要竭力維護自己在信濃的既得土地和權力,而上杉輝虎則千方百計地要把武田氏從信濃驅趕出去。於是,戰國時代有名的三大戰役之一——川中島會戰終於爆發了。

川中島決戰包括多場戰鬥,但究竟進行過幾次戰鬥,其說不一。一般史學家都認爲進行過五場戰爭。分別發生在1553年8月、1555年7月、1557年8月、1561年9月和1564年8月。其中最激烈的是發生在1561年的第四次會戰。

川中島(今長野縣長野市附近)距上杉輝虎的城堡所在地春日山(今新瀉縣沿海一帶)僅六十公里。上杉輝虎認爲這是在信濃境內防止信玄進攻越後(今新瀉縣)的最後防線,必須全力抵制。武田信玄則認爲,如果讓上杉輝虎控制川中島一帶,不僅自己對信濃的控制會發生動搖,甚至會威脅甲斐(今山梨縣)的安全,自己就不能實現進入京都的宿願,要舉力攻佔。於是川中島成了兩方拼死以爭的地方。

1561年8月,上杉輝虎率一萬三千人出兵信濃川中島一帶。他把五千人留在善光寺附近作後衛,另外八千人挺進至妻女山紮營。從妻女山(今長野松代)可俯視信玄控制的海津城。與此前後,武田信玄也率軍二萬從古府中(甲府)出發,進抵海津城。一向作戰慎重的信玄把二萬軍隊分爲兩部,八千人在正面布陣,另一萬二千人隱藏于妻女山後,準備於9月10日黎明,腹背夾襲上杉輝虎。但上杉輝虎似乎識破了信玄的計策,在9日夜偷偷下山,伏兵於川中島。10日晨,濃霧密布,當信玄率八千人在八幡原布陣準備發起進攻時,突然遭到上杉輝虎的襲擊。濃霧中兩軍對陣,馬嘶人呼,血肉橫飛。武田軍舉青色布旗,上書金色大字:“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上杉軍舉白色絹旗,上書“毗”字。武田氏擺諸葛亮八陣,上杉氏則用孫武的車輪陣。開始時,信玄兩處負傷,其弟信繁戰死,似乎處於不利地位。正在危急時刻,隱藏于妻女山後的一萬二千人信玄軍及時趕到,扭轉了戰局。上杉輝虎不敢戀戰,急忙撤回越後,戰鬥中雙方各死數千人。武田信玄控制了北部信濃地區。

川中島激戰後,信玄出兵關東,平定了上野西部(今群馬縣)。然後又把矛頭指向今川氏控制的駿河。在採取這些行動之前,爲對付上杉輝虎,解除後顧之憂,武田信玄曾與今川氏、北條氏結成三方同盟。但在1560年,今川氏敗給尾張的織田信長後,武田信玄又想乘機攫取今川氏的駿河。在進攻駿河之前,信玄首先與織田信長和三河(今愛知縣)的德川家康結盟。又通過德川家康與宿敵上杉輝虎講和,從而緩解了腹背受敵之勢,並向今川氏發動了進攻。在外交上陷於孤立的今川氏,抵擋不住武田信玄的進攻,不得不逃至小田原投靠了北條氏。

就在武田信玄攻佔駿河,企圖西上京都的時候,尾張的織田信長勢力獲得迅速發展,相繼控制了自由商業城市 。由於能製造火槍,力量大增,頗有統一天下之勢。於是,曾是盟友的織田信長,便成爲懷有同樣野心的武田信玄的頭號敵人。武田信玄展開頻繁的外交活動,與北條氏、越前(今福井縣)的朝倉氏、近江(今滋賀縣)的淺井氏以及一些大寺院結成同盟,形成了對信長的包圍圈。之後,又於1572年10月,率二萬軍卒向遠江的三方原臺地進發,並於12月22日抵達目的地。這時,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的一萬聯軍前來狙擊,爆發了有名的三方原之戰。織田與德川的聯軍敵不過武田的精銳騎兵,紛紛敗退。武田信玄舍德川家康於不顧,直逼織田信長的根據地尾張。這時,淺井氏與朝倉氏的大軍也向織田信長髮起進攻。信長兩面受敵,陷入危機,就在這一關鍵時刻,武田信玄忽患重疾,不得不撤兵。1573年4月12日,在返回甲斐途中,死於信濃駒場,時年五十三歲。死前,他把親子勝賴召到面前,對他說:“勝賴好好聽著,就是我死了也不要停止遣軍西上。我死後要密而不宣,全力攻陷京都。我之宿願是讓武田旗在京都飄揚。”

武田信玄是一名卓越的戰術家。他《孫子》的“風、林、火、山”爲作戰的指導思想,既謹慎而又果決,成爲戰國時代的名將。此後,有許多兵家研究他的戰術,形成了所謂“甲州流”兵學,對日本軍事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他還注意鞏固自己統治地區的經濟、政治基礎,並開展縱橫捭闔的外交攻勢,使自己立于群雄之列。象武田信玄這種具備高超政治與外交才能的人,在當時的戰國大名中也是不多見的。


織田信長的堀起

尾張的實力者織田信秀的嫡子,幼名是吉法師,與美濃齋藤道三的女兒結婚。自稱“第六天魔王”,蔑視傳統的佛法禮教,立志以武力統一天下,創建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在即將成功之時,因部下謀反而于本能寺自殺。

織田家本來是尾張守護斯波家的家臣。但是到了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時,已經壓倒斯波家成為擁有尾張下四郡的的大名。當時織田家四面開戰,東面和松平(也就是后來的德川家),今川打仗,北面和美濃的齋藤打仗,而且尾張的另外一些勢力,也只是表面上的友好。在這期間,織田信長和被劫持到尾張的德川家康(當時叫松平千竹代)交上了朋友,后來織田信秀出于政治目的,又給他娶了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這兩者對織田后來的事業都有巨大的幫助。

盡管織田信長是家族的長子,但是他由于舉止奇怪(例如扮成女孩去參加村莊的聚會,去沼澤抓蛇,半裸著身體到處跑,甚至就這樣出巡和晉見父親),被稱為“尾張大傻瓜”。家臣們對他很沒有好感,而是主張讓其弟弟織田信行即位。

信秀死后,織田信長成為織田家的當主,仍然胡作非為,搞得家臣們非常不安。為此,他的老師平手政秀對他死諫。織田信長這才有所收斂。信秀死后,各方力量都對這個“尾張大傻瓜”的領地很感興趣,而內部家臣中以林秀貞,柴田勝家為首的一些人也想擁立織田信行。織田信長因此打了好幾戰,終于統一了清州。比較有名的是“奪回清洲”和“稻生之戰”。其中“稻生之戰”織田信長以劣勢兵力擊敗弟弟信行,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后來信行還想謀反,被織田信長暗殺。
另外一個對織田信長很感興趣的是他的岳父齋藤道三。他和織田信長在政德寺會面后,對這個女婿非常滿意,極為看重。正因為這樣,1556年4月,當他的兒子齋藤義龍謀反,在長良川擊敗他后,這個“戰國第一陰謀家”便把美濃作為女兒的嫁妝送給了信長,使得信長開始了11年的複仇之戰。(1567年織田信長攻下稻葉山城)  

1560年,擁有三河,遠江,駿河三國的東海道大名今川義元在和武田,北條結成三家同盟后,開始上洛,“上京都,號令天下”,參與京畿的爭霸。擋在他面前的首先就是剛剛統一尾張的織田信長。今川義元根本沒把織田放在眼裡,而織田家當時的實力也的確很難對抗今川家。當時今川家一開始上洛,織田家守備鳴海的譜代之臣山口教繼便背叛織田,投降了今川家。織田信長為此大為惱火,下令把這個家伙暗殺了。

今川的大軍數萬(3萬),前鋒是朝比奈泰朝和松平元康(以前的松平千竹代和后來的德川家康),輕而易舉地攻下了織田家的丸根和鷲津兩個支城。得知攻下了丸根和鷲津后,今川義元得意洋洋,便移陣桶狹間,擺宴慶功(這個今川義元據說很胖,穿盔甲都困難,馬也沒法騎,所以是坐在轎子裡,讓人抬著他去上洛。)

織田方面一得知今川大軍上洛,趕緊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可是大家爭來吵去,丸根和鷲津都失陷了,還沒拿出個方案。這時天已經黑了,織田信長便提前退席了,會議也就不了了之。
退席回到家裡的織田信長,得知今川義元移陣桶狹間,馬上下令備馬(另外一說是織田信長率軍殺出去后才偵察到今川的陣地所在),自己就偷閑跳起了敦盛教殉死舞,唱到︰

“人間五十年,與天相比,不過渺小一物
看世事,夢幻似水
任人生一度,入滅隨即當前
此即為菩提之種,懊惱之情,滿懷于心胸
汝此刻即上京都,若見敦盛卿之首級....”

然后織田信長率領親信數百人,殺出城去。得知織田信長殺出城去后,家臣們趕緊紛紛率軍跟上,后來聚集了數千人。

織田信長突然出現在桶狹間,令今川軍陣腳大亂。桶狹間是個低窪地,加上當時正在下雨,今川軍正好是頂風作戰,織田軍完全是順勢而下,今川軍完全處于劣勢。戰斗中,織田信長的侍衛毛利新助等人圍攻今川義元,終于砍下了這個準備坐著轎子上洛的“東海道第一武將”的腦袋。于是織田信長獲得了桶狹間會戰的勝利,名揚天下。

這一戰后,織田信長的地位完全穩固了,而今川家則開始衰敗,后來被武田和德川滅亡。

1562年1月11日,脫離今川家在三河自立的德川家康來到清州,和自己幼年的朋友織田信長會盟,這就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清州會盟”。這也是日本戰國時代堅持得最好的盟約,一直堅持到織田信長在本能寺自焚。

桶狹間會戰后,織田信長開始攻略美濃。這時齋藤義龍已死,在位的是其子齋藤龍興。

1561年,織田和齋藤進行了森邊之戰,織田軍戰敗。

為此,織田信長決定將居城前移,于1563年在小牧山築城,並將居城移往小牧山城。
1566年,織田信長派木下藤吉郎(后來的羽柴秀吉,豐臣秀吉)在墨俁築城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前沿堡壘。

而這時齋藤方面卻很不妙。齋藤龍興的家臣竹中半兵衛因為不滿意齋藤龍興,運用奇謀,奪取了稻葉山城。后來竹中交還了稻葉山城給齋藤龍興,自己卻被羽柴秀吉策反,作了羽柴秀吉的軍師。在竹中和羽柴的謀略下,美濃三傑(氏家卜全,稻葉一鐵,安藤守就)投向了織田家,齋藤的家臣團瓦解了。

1567年,織田信長攻下了美濃稻葉山城,齋藤家滅亡。織田信長將稻葉山城改名為“岐阜”,取“周文王起于岐山”之意,準備統一天下,並開始使用“布武天下”的印鑒。同時,織田信長把妹妹嫁給淺井長政,與淺井長政結盟。

1568年7月,織田信長在美濃政德寺拜見了足利義昭,決定擁立足利義昭為幕府將軍。
當年9月,織田信長開始率軍上洛,經過萁作之戰迅速擊敗了南近江的六角家,平定了南近江,進入了京都。10月18日,足利義昭繼任征夷大將軍。

次年1月,織田軍擊敗了擁立另外一位將軍足利義榮的三好家,確立了足利義昭的地位,並在2月修建了二條城作為足利義昭的居城。

織田信長和足利義昭的蜜月並沒有持續多久。1570年1月,織田信長送給足利以昭“條書”,限製足利義昭不得干什么,削弱足利義昭的權力。足利義昭當然很不滿意,便秘密聯合各地大名抵抗“信長這個公敵”。

率先響應足利義昭號召的是越前的朝倉義景。為此,在1569年4月,織田信長率領大軍遠征越前,討伐朝倉。

織田軍很順利地攻下了金崎,正準備繼續進攻時,突然傳來不好的消息︰淺井長政背叛了織田信長,投向了老盟友朝倉。這樣一來,織田軍便陷于淺井,朝倉的夾擊中,織田信長只好下令撤退。羽柴秀吉自告奮勇殿后。這就是金崎撤退。織田信長對淺井長政的背叛非常惱火,在2個月后,便聯合德川家康討伐淺井,在姊川會戰中擊敗淺井,朝倉聯軍。

雖然取得了姊川會戰的勝利,但是織田信長的困境卻越來越嚴重︰本愿寺和延歷寺先后和織田信長對立,伊勢爆發長島一向一揆,甲菲的武田,越后的上杉也響應足利義昭的號召,與織田信長為敵;西國的毛利從水上援助本愿寺,加上以前的淺井,朝倉和三好家,信長包圍網形成了。
為了打破這個信長包圍網,織田信長首先對延歷寺下手,于1571年9月焚毀延歷寺。

1572年,真正的危機來臨了。當年10月,甲菲的武田信玄開始出兵上洛,並于12月在三方原大敗織田和德川的聯合軍。得知這一消息后,足利義昭于次年2月在二條正式起兵,對抗織田信長。
可是足利義昭實在是算錯了帳。武田軍的確大獲全勝,可是就在足利義昭起兵2個月后,武田信玄病死在上洛途中,武田軍只好退了回去。這樣一來,在7月,足利義昭兵敗被流放,室町幕府滅亡。

武田軍上洛的失敗使得信長包圍網開始崩潰。1573年8月,在流放足利義昭后,織田信長成功地攻下了朝倉和淺井的居城,朝倉,淺井滅亡。1574年,織田信長鎮壓了長島的一向一揆。
1575年,武田軍再次上洛。但是這次他們在長條被織田德川聯軍大敗,重臣幾乎全部陣亡,武田家當主武田勝賴倉皇逃回甲菲。

織田軍在擊敗武田軍后,勢力更加強大,于8月鎮壓了越前的一向一揆。信長包圍網事實上已經瓦解了。 織田信長這時可謂春風得意,于1575年11月讓為給長子織田信忠,並送給他美濃,尾張2國,自己作了“太上皇”。

1576年2月,織田信長移居安土。這座規模極大的居城完全不是當時那種堡壘形式,而是行政軍事的新型城堡,向天下顯示著織田信長的權威和野心。

這時,能夠和織田家對抗的大名已經不多,主要就是西國的毛利,越后的上杉和京畿地帶的本愿寺。

織田軍長年圍困石山本愿寺,本愿寺城的糧食,武器很不足。為此,毛利家從水路對本愿寺進行補給。為了盡快攻下本愿寺,織田軍在1576年7月和毛利軍打了一次水戰,就是第一次木津川口之戰,結果被毛利水軍擊敗。

同時,在北陸,上杉軍平定能登,在手取川擊敗織田軍,似乎要重演武田軍上洛了。可是不然,號稱“戰國最強”的上杉謙信不久就病死了,他的養子們為了爭位引發了“御館之亂”。上杉家已無力上洛。

1578年7月,織田水軍再次和毛利水軍交戰,這就是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戰。結果織田家的九鬼嘉隆用大安宅船擊敗了毛利水軍,本愿寺的補給中斷,只好在1580年由天皇出面調解,本愿寺解散軍隊,退往紀州。

同時,織田信長讓羽柴秀吉經營西國。羽柴秀吉不負眾望,干淨利落地在西國屢屢擊敗毛利軍,拖住了毛利軍。

這一時期,織田信長的部下不斷有人反叛。先是大和的松永久秀謀反,被織田信忠攻破信貴山城,松永久秀父子自殺。之后又有荒木村重和別所長治謀反,也被鎮壓。

1582年,織田信忠聯合德川和北條,進攻甲菲。武田家滅亡。

這時,織田軍勢力強大得驚人︰羽柴秀吉在水淹高松,對抗毛利;丹羽長秀在經略四國;柴田勝家在北陸對抗上杉家;瀧川一益和盟友德川家康在甲信對抗關東的北條家。
1582年,羽柴秀吉水淹高松,與毛利家大軍對峙。織田信長讓自己的妻舅明智光秀增援羽柴秀吉。

5月29日、織田信長入京都本能寺。

6月2日,明智光秀突然下令︰“我們的敵人,在本能寺﹗”出兵包圍了本能寺。面對明智光秀的大軍,織田信長身邊只有數百衛兵。眼看脫逃無望,織田信長放火焚毀了本能寺,自己也死在了本能寺中,死年49歲。

同時,在京都的織田信忠得知父親死于本能寺后,率軍死守二條城,城破戰死。這就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本能寺之變”。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爆發,信長身亡。織田家重臣羽柴秀吉先后擊敗明智光秀、柴田勝家,確立了自己的繼承人地位。此后經過四國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戰,逐步統一日本。后被天皇賜姓“豐臣”,並受封“關白”一職。豐臣秀吉的時代被稱為“桃山時代”。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在伏見城病逝。豐臣家裂分為近江(西軍)和尾張(東軍)兩派。身為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慶長五年(1600年)發動關原合戰,大敗西軍,建立德川政權。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戰國時代結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ersephone 发表于 10-1-2008 01: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川家康 (1542-1616)

   出生為三河豪族松平廣忠的嫡長子。當時,松平家和織田家交惡,屢屢交戰。為了得到東海道強有力大名今川義元的支持,他被送往駿河當人質。可是很可笑的事情發生了,這個人質被織田家的忍者截獲了下來,反而送到了松平家的對頭-尾張的織田家。就是在這兒,松平千代竹(也就是后來的德川家康)遇見了織田信長,並成為了好朋友。

     后來德川家康的父親由于家臣內訌而被殺。織田,今川交換戰俘,德川家康被送到了今川家作人質。今川義元為了籠絡這個三河豪族的子弟,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就是后來的築山殿),並給他取名松平元康,那個元字就是取自今川義元。

   1560年,今川義元開始上洛,松平元康負責指揮大高城的補給。今川義元被殺后,德川家康看出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立即率領自己的家臣回到三河的岡崎自立門戶,與織田信長清洲同盟,轉而對付今川家。隨后和武田信玄聯合,在武田入侵駿河時相呼應,而取得遠江,將根據地移往□松。

     但是很快情況就轉變了,武田響應足利將軍打倒信長的號召,開始上洛,德川家康作為織田的盟友,成為武田上洛的第一個障礙。結果在三方原戰役中與信玄對陣而慘遭大敗,幸虧武田信玄大限已到,死于上洛途中。

     此后武田家在武田勝賴率領下再次上洛,德川家康聯合織田信長,借助織田家強大的火槍隊,在長條會戰中擊敗了甲州騎兵。次年,織田,德川,北條聯合進攻甲菲,滅亡了武田家。德川家康獲得了駿河一國。

     本能寺之變時,德川家康正在安土作客,在千鈞一發之際越過伊賀,逃回了三河。並乘機奪得甲菲信濃。
    此后,聯合織田信雄,試圖對抗羽柴秀吉。盡管在小牧·長久手擊敗了羽柴秀吉,但是羽柴卻運用外交手段,使得織田信雄私下與羽柴議和。德川家康只好降伏于羽柴秀吉,並參加了后來討伐其老盟友北條家的小田原包圍戰。戰后撤換領地到關東,成為五大老之首,也是豐臣手下最大的大名。

     豐臣秀吉發動侵略朝鮮的戰役,德川家康沒有出動出什么力,保存了實力,在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在關原會戰中擊敗西軍,于江戶設立幕府。
     為了防止豐臣家再次崛起,德川家康最后發動大阪兩次會戰。最后在消滅了豐臣氏,名符其實統一天下,建立幕藩體製的基礎。
     大阪戰役的次年,靠壽命長獲得天下的德川家康終于死了。

     他治國的一句名言是︰“對老百姓要不死不活地進行壓榨。”

毛利元就(戰國名將

毛利元就,一個原本不過是安藝國(廣島縣西部)吉田地區(廣島縣高田郡)一萬五千石的小領主,後來卻成為百萬石、擁有十國的戰國大名。出生於明應九年(1497),在家裡排行老二,因為老大.嫡子興元,以及興元之子幸松丸都死得早,再加上元就在永正十四年(1517),以不到千人的部隊,打敗了率領四千人入侵的武田元繁之英勇表現,而被眾人一致推舉繼任毛利家的家督。這時的毛利氏,其左右有兩大勢力,一個是長門、周防(都在山口縣)一帶,靠著與明朝的貿易往來而強大的大內義興,一個是勢力範圍橫跨石見(島根縣西部)、出雲(島根縣東部)、隱岐、伯耆(鳥取縣西部)、因幡(鳥取縣東部)、備中(岡山縣西部)、備前(岡山縣東部)、播磨(兵庫縣),正準備擴展勢力到安藝的尼子經久。面對逐漸強大的尼子氏,元就與其他安藝的小領主們一樣,都背離了大內氏,而往尼子氏靠攏。但是後來發生了元就的異母弟.元綱企圖叛變的事件,而背後操控的就是尼子氏,於是元就便憤而與尼子氏斷交,將長子隆元作為人質,送往大內氏。接著元就與世敵


竹中半兵衛(1544─1579)(戰國名將)

竹中半兵衛重治,美濃國不破郡菩提山城城主竹中重元之子,和當時的武家子弟不同,半兵衛並不熱中習練槍法刀術等武技,反而喜愛閱讀兵法。由於父親早死所以半兵衛年紀輕輕便當上菩提山城的城主,並且娶了美濃三人眾之一,岩村城主安藤守就的女兒。1561年,織田信長進攻稻葉山城,初次上陣的竹中半兵衛巧妙地運用兵書上記載的十面埋伏陣令信長幾乎僅以身免,從此"美濃的麒麟兒"響遍尾張織田家。

為了奪下美濃,織田信長派木下藤吉郎成功地在墨俁築城,為此安藤守就感到情況不妙但當時齋藤家的家督齋藤龍興依然夜夜笙歌,渾然不覺威脅逼近。因此身為齋藤家重臣的安藤守就直言進諫,不料龍興不但聽不進諍言更將守就禁錮在北方城,半兵衛為了營救岳父上稻葉山城請求龍興,但他只得到龍興的羞辱。一段時間後安藤守就順利回到了岩村城,半兵衛立刻便來相見,並且提出一個驚人的計畫---奪取稻葉山城。見到龍興的冥頑不靈,半兵衛決意以行動勸諫龍興,他讓在稻葉山城中作人質的弟弟裝病,之後派人以探親的名義分批假借送醫送藥送禮品將武器和人馬悄悄送入稻葉山城,到了半夜忽然城中警鈴大作,半兵衛以十六人營造出大軍來犯的假像令城中大亂,連龍興亦趁亂化妝成婦女逃亡,岳父安藤守就也立即支援他,將軍隊派入城中牢牢穩守。了解到固若金湯的稻葉山城已經易主,對美濃垂涎已久的信長立刻派人前來,要半兵衛能加入織田家,許諾給他美濃半國,被半兵衛拒絕。後來竹中將稻葉山城交還給齋藤龍興,聲明自己是為了進諫龍興振作而進行這次的行動,隨後便隱居於菩提山城。這場大風波引起了信長的部將--木下藤吉郎對這個拿下了稻葉山城卻又放棄稻葉山城的人有興趣,面對秀吉的三顧之禮,半兵衛深感其誠於是再度出山作秀吉的軍師,從此成為秀吉的首席智囊以過人的謀略協助秀吉渡過每次難關,在半兵衛和秀吉的謀略下,美濃三人眾先後投入織田家,織田信長得到控制西美濃的三人眾再加上織田家攻下的東美濃,稻葉山城的兩翼完全被包夾,很快地齋藤家就被信長所滅了。

半兵衛不但智謀過人,而且性情溫和毫無野心與秀吉的另一參謀黑田官兵衛的傲慢態度與野心勃勃不同,在秀吉仍在織田家擔任將領時身邊的主要謀士除了半兵衛還有其弟秀長、舊友蜂須賀正勝但兩人見到半兵衛時均執師禮,尤其是秀長,秀長原本只是農民之子,在開始擔任秀吉的副手後,秀吉拜託軍師竹中半兵衛負責秀長的教育工作以讓他儘快熟悉武士生涯,半兵衛在保衛墨俁城寨的實戰中間,著手教秀長領兵打仗的本領:諸如進退取捨,觀察敵情,發號施令,照顧士卒,施展謀略等等一一加以指點。後來在半兵衛病入膏肓時硬支撐起身子,對秀長說:「要注意保全自己,兵法的最終目的在這裡。」後來當秀長領兵和九州強豪島津家力戰時穩紮穩打、一絲不茍,令善於趁隙攻擊,誘敵包抄的九州隼人遇到了一面銅牆鐵壁。

秀吉被任命為進攻中國地方毛利氏的司令官後,半兵衛作先行部隊和黑田官兵衛一同駐守姬路城,表現的相當出色。黑田官兵衛出外游說播磨各豪族營造出一面倒向織田家的氣氛,而半兵衛則是牢守姬路城令毛利氏的試探攻擊連連落空。天正七年(1579),秀吉率大軍前來正式開始展開攻勢,可惜在進攻播磨別所長治的三木城時,半兵衛在軍陣中病倒,秀吉苦勸半兵衛回京都或有馬溫泉療養,但感到生機將絕的半兵衛表示“死於戰場是武士的本色”婉拒了秀吉的勸告。六月三日,替秀吉前半生的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絕代智將眼望著遠方的山英年早逝,享年僅三十六歲。
刚刚上来YANBONG,但不知从何开始爬贴?欢迎使用 论坛导读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ersephone 发表于 10-1-2008 01: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濃的蝮蛇–齋藤道三(戰國名將)

齋藤道三是山城西岡武士松浪基宗的庶子,十一歲入京都妙覺寺拜日善和尚為師,號『法蓮房』,不久又出寺還俗,改名為松浪平九郎。之后,又成為奈良屋右兵衛的養子,改名為山崎屋平九郎,行商各地販賣燈油,靠著出家時代的師弟日護房的關系,到美濃開設油店。

后來,他認識稻葉山城主長井長弘的家臣矢野五左衛門,才智頗受矢野賞識,于是放棄賣油生意,改習武藝,透過矢野介紹,也為長弘效勞,重新恢複武士身分。

不久,長弘推荐他給美濃守護土岐盛賴的弟弟賴藝。賴藝因與盛賴奪家督之位,不幸失敗,心中極為不滿,平九郎便唆使賴藝突襲盛賴,將盛賴放逐國外,自己取而代之成為美濃守護。平九郎右向土岐賴藝進讒言,偽稱守護命令斬殺長井長弘,然后接掌長井家業,改名為長井規秀,並接任土岐氏家老職位。

當美濃守護代理齋藤利良病死時,他又繼嗣齋藤家,改名為齋藤利政,后來擔任山城守時,剃發出家,法號道三。在出家同時,他也襲擊在大桑城的土岐賴藝,把他流放尾張,自己擔任守護,支配美濃,時年四十九歲。

土岐賴藝被逐,心有不甘,獲得尾張諸侯織田信秀的支援,與獲得越前諸侯朝倉孝景援助的哥哥土岐盛賴聯手,準備南北夾擊齋藤道三以奪回美濃。織田進攻美濃失敗后,齋藤道乘機把女兒嫁給信秀之子織田信長,與織田謀和。當時信長才十五歲。

齋藤道三有義龍、孫四郎、喜平次三個兒子,他因為討厭長子義龍,想把家業傳給三子喜平次。結果義龍把兩個弟弟騙到家裡暗殺,道三知道此事后,躲到美濃山中,不久即在鷺山城起兵與義龍對陣,由于寡不敵眾,撤退不及被義龍部下追殺斬首削鼻而終。在起兵之前,他最后設下一個陰謀︰將美濃作為女兒齋藤歸蝶的嫁妝送給了織田信長。

齋藤道三為一代奸雄,外號腹蛇,殘忍無情,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據說他曾把犯人放入大鍋燒煮,並命犯人妻子在灶旁加火添柴。同時,他武藝戰略俱隹,嗜好游藝、茶道、造園等,又喜研究長槍及新式武器洋槍,並將稻葉山居城井□改建為近代城郭。


北條氏康(1515--1571) (戰國名將)

後北條家的第三代領主,繼承了祖父伊勢新九郎早雲的才智和父親北條氏綱的沈穩,是爲後北條家最偉大的一位君主。  

1515年,作爲北條氏綱的長子出生在玉繩城,十九歲時元服,二十一歲時初陣,小時候並沒有顯露出特別的才能,只是在接人待物方面顯示與生皆來的才能,爲父親和家中重臣看中,在父親死後順利的繼承家主之位。  

但是,在戰國的亂世中,戰爭才是最考驗人才的。北條氏康繼任當主不久,山內上杉憲政和扇穀上杉朝定聯合八萬大軍,大舉進攻北條家。血氣方剛的氏康派後來成爲一代名將的北條綱成死守武藏河越城,在多日攻城不克後,聯軍的士氣開始低落下來,這個時候,北條氏康帶著八千士兵,一日之間閃電般的突到聯軍的背後,夜間與守城軍發動總攻,聯軍大敗,山內和扇谷家的名將戰死多名。從這一戰後,關東成了北條家的天下。  

年過三十後的北條氏康,開始變得謹慎起來。在對外的兼併方針開始轉變爲以外交爲主,如幾個兒子都被很有效的利用起來,與武田、今川家的三國聯盟等。  

在第一次國府台合戰後,北條家雖然取得勝利,但是其實已大傷元氣,這個時候,越後的上杉謙信率領大軍南下,對此早有準備的北條氏康看出了勇猛的上杉軍意在決戰的意圖,率領全國軍隊固守小田原城,號稱戰國最強的上杉謙信對此也沒有辦法,只能來去匆匆的離開關東。(這場戰爭其實爲日後北條家的滅亡埋下了禍根,因爲自這場戰爭後,北條家對自己的小田原城過於自信,以至産生了以曲曲小田原城對抗豐臣秀吉數十萬大軍的想法。本人曾經到過小田原城,覺得此城固則固矣,但是只要被人拿下週邊的支城便無法再守下去,北條家能堅持幾個月,在本人看來確實是個奇迹。在日本戰國時代,真能算的上"城"的只有江戶和大阪兩座。)  

在此次戰役不久後,北條氏康早早的把家業交給長子氏政,隱居在伊豆半島上,但實際上還掌握著北條家的實權,在把握家中外交和軍事上很有分寸。  

1571年,原來身體一直很健康的北條氏康突然患上了一種當時無藥可救的絕症(從種種症狀來看,好像是血癌),不久在小田
原城去世,終年五十七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ersephone 发表于 10-1-2008 01: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杉謙信(1530-1578)  (戰國名將)

傳說是佛教的戰神毘沙門天轉世的越後之龍,被譽為“戰國最強”的武將,上杉謙信,他的父親是越後守護代長尾為景,他是為景的最後一個兒子,幼名“虎千代”。  

因為當時越後戰亂不斷,為景必須四處轉戰,所以自小謙信便是在沒有父愛的環境中成長,到了四歲時母歿,之後在六歲時改名叫喜平二景虎,18歲時,虎千代離開春日山城,到林泉寺出家接受名僧天室光育禪師的教育。不久之後長尾為景在鎮壓越後的一向宗暴亂時,不幸戰死便由其兄晴景接任守護代一職。失去了英明彪悍的為景,長尾俊景和昭田常陸兩人便毫無顧忌地聯手反叛,在這場戰役中景虎失去景康、景房兩個哥哥,後來由上杉朝定出面調解,雙方才暫時議和。此後,本就愚頑的晴景更加頹喪且不理政事,終日飲酒作樂,使以聯盟為主幹的上衫家接近崩解,麾下的小豪族倒戈不絕,眼見這般情形景虎在幾次親上春日山城勸告兄長失敗後,無奈下只好以自己喜平二景虎的名義出面討伐叛逆者,結果屢戰屢勝,景虎之名立時聲威大振,但也相對引起兄長晴景的自卑與不安,奮而起身欲擊敗景虎,但久經戰陣的景虎已非昔日的虎千代,天縱英才加上實際經驗使晴景只有連吃敗仗的份,最後在姐夫越後守護上杉定實從中斡旋下,晴景讓出長尾家家督,由景虎以繼承的名義接任。

天文十八年,長尾景虎招降了昭田方的猛將,被稱為"越後七郡中無勝此人者”的柿崎景家,之後便率兵五千攻打三條城,斬下七十歲老將昭田常陸的首級,報殺兄之仇統合越後一國。統一了越後,景虎努力的整頓戰亂後的領土,就在此時,因為受到北條氏康的猛攻而喪失居城被趕出上野的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倉皇逃來春日山城尋求庇護,重視義理的景虎決定幫助憲政恢復上杉家的勢力和地位,憲政在感激之下也想到自己是不可能再有作為了,於是索性將上杉這個姓氏和關東管領職務都轉讓給景虎,長尾景虎便因此改名為上杉政虎。基於尊重將軍的心理,政虎開始準備上京,政虎所崇尚的是“義”,他並沒有什麼擴張領土的野心,但由於其武名遠震,所以被武田信玄趕出領地信濃的村上義清等人轉向越後上杉家求援,政虎先派親族長尾政景出援然後便向京都出發了,應仁之亂後室町幕府的權威喪盡,將軍成了讓人擺弄的傀儡受到各武家輕視,因此義名遠播的政虎來朝令將軍足利義輝大喜,不但幫助他晉見天皇,還把名字中的“輝”字賜予政虎,政虎再度改名為上杉輝虎,法號不識庵謙信。

就在謙信上京之時,前往奧援信濃諸豪族的長尾政景與柿崎景家被一代名將武田信玄大敗,為此,上杉謙信必須急速趕回越後,謙信將離開的消息令本期望謙信能相助平定三好,松永的將軍義輝十分失望,於是義輝希冀可隨謙信一同回越後,但謙信認為將軍應坐鎮京都並許諾在解決信濃之事後便帶大軍上京相助而婉拒,不料素來守義的謙信竟沒有實現這個諾言的一天,1565年,足利義輝即遭到松永久秀暗殺。謙信回到越後便開始著手和武田信玄的爭戰,越後之龍大戰甲斐之虎,龍虎相爭在川中島進行了五次激烈的會戰。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便是第4次川中島之戰,在「妻女山」布陣的上杉軍團,因窺破武田重軍的夜襲而撤走,謙信更是棋高一著地利用地形所產生的大霧反將一軍,連夜率軍渡過千曲川,直撲武田軍大本營。當晨霧消散信玄赫然發現敵軍出現在正前方,派人快馬加鞭向夜襲「妻女山」的馬場信房部隊告急。所幸回援及時,武田軍才免去崩潰之厄,傳言中當時有一名僧衣武將單騎沖入武田軍中軍,欲直接擊殺武田信玄,他就是上杉謙信。

基於對上杉憲政的諾言,謙信出兵關東,勇猛的越後兵轉眼間席捲關東平原,然後上杉謙信在鐮倉參拜神宮,正式繼任關東管領職務,同時圍攻北條家居城小田原。由於北條氏康以守為攻的策略下,三個月後謙信終究沒能攻佔小田原,撤圍而去。一方面是因為士兵久離家園思鄉情切,另一方面則是領內一向宗因信玄的計謀再度作亂而重臣北條高廣又叛己而去。不久之後,信玄開始大舉入侵今川領土,當年的善德寺同盟就此告終,北條氏康為了抵禦武田勢力,而與謙信締結了「相越同盟」,將三子送往越後當人質,即上杉景虎。今川和北條此時打算停止向山國甲斐供給鹽,但上杉謙信認為如此不義之作法將傷害甲信的百姓,所以拒絕和今川結盟對付武田,反而仗義向甲斐輸送鹽。

經過無數次的刀鋒爭戰,終是有落幕的一日,這天武田信玄在上京途中病逝的消息傳到上杉謙信的耳中,謙信正在用膳,頓時跌落筷子,留下眼淚,仰天悲嘆道:「信玄公一死,吾失去生平最重要的對手矣!」隨後閉門,終日不與人語。  長條之戰後,信玄之子勝賴慘敗於織田信長之手,上杉謙信認為不應該乘人之危,拒絕了織田信長的邀請出兵攻打武田。於此同時受信長所驅逐而委身毛利家的末代將軍足利義昭來函拜託謙信能加入信長包圍網取代原本武田的位置,謙信為了維護足利將軍家的權威,上杉謙信便開始對織田信長進行遠征,謙信風馳電掣地攻入越中能登,並在手取川打敗織田家的首席元老軍團長“鬼柴田”柴田勝家,因適逢寒冬所以謙信便率軍返回越後,在此深冬之時謙信中了信長之計誤以為猛將柿崎景家和織田家私通憤而殺之,在來年新春謙信準備再次上京與信長一決雌雄時,在春日山城因腦溢血而死<相傳是因為上杉謙信在如廁時見到柿崎景家的冤魂>,終年49歲。有辭世詩曰:「四十九年一睡夢  一期榮華一杯酒」。


日本史上一共有三個幕府機構,即最早的鎌倉幕府->室町幕府->江戶幕府或德川幕府
幕府是武家政權,就是由武士所建立的政權.
而廣為大家所熟悉的戰國時代正是因為室町幕府的沒落而引起群雄並立的年代.


[建武新政]

鎌倉中期以後,後嵯峨天皇死後,皇室分裂為深草上皇系統的持明院統與龜山天皇系統的大覺寺統,不斷地相互爭奪皇位與皇室領所屬莊園的繼承權。對於這個紛爭,幕府居中調停,並且決定由兩統輪流繼承皇位,史稱"兩統迭立",幕府也因此介入了朝廷政治。

在這種情勢下,大覺寺統出身的後醍醐天皇(位1318~1339)以第九十六代天皇身分即位,致力親政,重新振興"記錄所",表現出高昂的政治企圖。值此之際,御家人對"得宗專制"政治的反感愈益升高,畿內近國惡黨的活動也較過去活潑。後醍醐天皇乃見機進行討幕計劃,然而,由於事跡敗露,一三二四年(日本正中元年)被幕府打敗,史稱"正中之變"。其後,天皇仍不改其討幕的決心,於一三三一年(日本元弘元年)企圖舉兵失敗。天皇乃被流放於隱岐,由持明院統的光嚴天皇(位1331~1333)即位,史稱"元弘之變"。

然而,後醍醐天皇的皇子護良親王(1308~1335)與楠木正成(1294~1336)等,結集畿內新興武士等反幕勢力,武裝蜂起,對幕府軍作戰。天皇也從隱岐逃出,響應天皇的呼籲,播磨的赤松氏、肥後的菊池氏等各地武士,起來討幕者逐漸增加。被指派鎮壓反亂的幕府軍大將足立高氏(1305~1358、以後的足立尊氏),見狀乃改弦更幟,背叛幕府,攻陷六波羅探題。關東方面則由新田義貞(1303~1333)攻下幕府的根據地鎌倉,將北高時以下的北氏一族滅亡。於是,一三三三年(日本元弘三年),鎌倉幕府正式滅亡。

後醍醐天皇將幕府消滅之後,回到京都,施行新政。天皇的政治目標,乃否定一切幕府、院政、攝政與關白,企圖實現天皇親政的理想。這樣的天皇政治被稱為"建武新政"。

新政府裡設置中央最高機關"記錄所",並模仿幕府的訴訟機關"引付",設置了"雜訴決斷所",諸分國內則以國司與守護並置,重整天皇親政的政治機構。然而,政府內部的討幕功勞者足利尊氏與護良親王之間,卻激烈對立著。護良親王派的北顯家奉天皇的皇子,在奧州創陸奧將軍府;尊氏的胞弟直義(1306~1352)同樣的奉另一皇子,創鎌倉將軍府管轄關東。二者皆為一種小幕府性質的存在,與天皇親政的理念無法相容。

天皇為了徹底實現親政的理想,乃主張今後土地所有權的變更等問題,必須經由天皇的綸旨(傳達天皇意志的文書,後醍醐天皇時代賦予綸旨絕對、萬能的權力。)裁斷之後才可執行。這些新政策完全無視於武士社會的舊有慣習,因而引起多數武士的不滿與抵抗,再加上各項政務的停滯,乃招致社會亂相的發生。

在這種情勢下,秘密以重建幕府為目標的足利尊氏,利用一三三五年(日本建武二年),北高時之子時行(? ~1353)在關東反亂的機會(史稱"中先代之亂"),以討伐之名至鎌倉,再對新政權高舉反旗。

[南北朝的動亂]

一三三六年(建武三年),制壓京都的尊氏立持明院統的光明天皇,並且逼迫後醍醐天皇讓位,在重振幕府政治的目的下,發佈"建武式目",表明當前的政治方針。然而,建武新政維持不到三年,便趨崩壞。

另一方面,後醍醐天皇則逃至南方吉野山中,主張自己才是皇室正統。其結果,吉野的朝廷(南朝)與京都的朝廷(北朝)分立,大約六十年間使用著各自不同的年號,並在全國各地展開激烈內戰。

南朝方面在動亂開始後不久,楠木正成敗死,來自東北地方的救援軍北顯家、新田義貞等相繼失敗,形式漸趨不利。然而,以北親房為中心,在東北、關東與九州各築據點,繼續抗戰。北朝方面乃於一三三八年(日本曆應元年)正式任命尊氏為征夷大將軍,與其弟直義分擔政務。於是,幕府政治乃得以順利開始。

然而,足利氏兄弟的協調關係,並未維持很久。支持直義的勢力與以尊氏的執事高師直為中心的勢力相互對立。終於,在一三五O年(日本觀應元年)幕府分裂。幾乎所有的中央官僚與地方守護都捲進了這場紛爭當中,史稱"觀應擾亂"。亂後,兩派勢力繼續抗爭。尊氏派&#8231;直義派&#8231;南朝勢力等三股勢力反覆離合集散的結果,動亂乃趨長期化。

在中央權力分裂,全國化&#8231;長期化動亂的背景下,地方武士團從血緣性結合轉換成地緣性結合,甚至形成足以動搖其支配力的新農村共同體,產生極大的社會變動。各地武士利用中央權力的分裂,在各自的所領謀求私利,相互間並發生激烈戰鬥。

[室町幕府]

在南北朝長期間的動亂下,尊氏之孫足利義滿(1358~1408)次第將混亂的情形壓制下來,幕府終於迎接了久違的安定局面。義滿於一三九二年(明德三年),以和平統一的口號對南朝提出呼籲,實現南北朝合體的理想。成功地結束長達六十年間的內亂狀態。此外,由於戰亂而失去莊園,導致公家的經濟力與社會地位衰退,幕府乃乘機將公家的資源吸收過去。義滿接收了京都的市政權(★)與對諸國賦課的徵收權,確立幕府其本身成為統一全國的政權。義滿於一三七八年(永和四年)在京都的室町建造了一個豪華邸宅,稱為"花御所",並在此執行政務,因此足利幕府也被稱為室町幕府。

(★)京都乃全國的工商業中心,公家的政權所在地。幕府剝奪了京都的商業課稅權與支配權。

幕府的機構在義滿的時代幾乎整備完成。新政權賦予新設的管領極大的權限。管領統轄政所&#8231;侍所等中央機構,而將軍對守護的命令,也必須透過管領傳達。在慣例上,管領的職務由足利氏一門的有力守護細川&#8231;斯波&#8231;山三氏擔任,稱為"三管領";侍所的長官稱為所司,由赤松&#8231;一色&#8231;山名&#8231;京極四氏擔任,稱為"四職"。這些大名佔據幕府權力中樞的位置,負責重要政務的決定等幕府的營運工作。

幕府也致力於支持將軍權力的軍事力量之形成,因而集合足利氏的家臣與守護一族,以及有力的地方武士,編為直轄軍,稱為"奉公眾"。奉公眾平時在京都護衛將軍的安全,並且也扮演牽制負責管理"御料所"(*指散佈於諸分國的將軍直轄領)之守護動向的角色。義滿以強化幕府體制,企圖統制在動亂環境中日漸強大化的守護階層,藉此削減其勢力。

幕府的財政收入,除了御料所、有力守護的分擔金,還有來自地頭與御家人賦課金的補貼;對京都經營高利貸的土倉與高收入的酒屋業者課徵倉役、酒屋役;在交通要地設置關所,徵收關錢、津料;對有從事金融活動的京都五山禪院課稅;另外還有來自明&#8231;日貿易的利益收入;國家有特別行事時,則透過守護向全國徵收"段錢",或臨時性的"棟別錢"。

幕府另外設置地方機構~鎌倉府與九州探題。尊氏非常重視曾為鎌倉幕府所在地~關東,以其子基氏(1340~1367)為鎌倉公方,負責鎌倉府的業務,支配關東八國,外加伊豆、甲斐,合計十國。其後,鎌倉公方由基氏的子孫世襲,而輔佐鎌倉公方的關東管領則由上衫氏一族世襲。鎌倉府的組織與幕府大致相同,但是由於權限過大,經常與幕府發生衝突,甚至反抗幕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ersephone 发表于 10-1-2008 01: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常見的日本戰國詞匯或人物簡介^^

信長初登歷史舞台之役-桶狹間之戰

一五六0年(永祿三年)在尾張國桶狹間地區,今川義元與織田信長的對決。義元率領駿河.遠江.三河的大軍進入信長的領內尾張,準備駐軍桶狹間時,被信長奇襲而敗死。這場戰役,確立了信長稱霸的端緒。

日本史上第二個幕府-室町幕府

一三三六年(延元元年、建武三年)足利尊氏所開創的武家政權。至一三九二年(明德三年、元中九年)為止,日本一直停留於南北朝對立的時代,而其最盛期則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的應永年間(一三九四~一四二七年)。另一方面,也呈現出有力守護大名連合政權的態勢。然而,伴隨應仁之亂的發生,幕府的勢力乃逐漸衰退,最後退居成一介京都地方政權之類的存在。一五七三年(天正元年),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被織田信長所追放,幕府的政權乃隨之滅亡。

戰國大名

戰國時代,割據於各地的大領主。作為室町幕府權力基盤的守護大名於應仁之亂以後,領國支配權次第被其家臣之守護代、國人層剝奪而逐漸地沒落。至戰國時代末期為止,仍能維持其領國規模的守護大名有武田氏、今川氏、大友氏、島津氏等數氏;追隨主家(主君)而成立的大名則有後北氏、長尾氏(上杉氏)、齋藤氏、淺井氏、朝倉氏、織田氏、長宗我部氏、龍造寺氏、有馬氏等眾家。這些戰國大名以國人、土豪層為給人,進而組織自己的家臣團,強化對農民的直接支配。這種專制支配遍及於領國一元內政治、經濟等各個層面,包括分國法(家法)的制定、城下町的建設、土地戶口的調查、工商業的保護統制、新田開發、灌溉治水、宿驛傳馬的整備等各個分野。因此,戰國的社會是較前代的社會更有組織且進步的社會。另一方面,這樣的進步社會也進而造就出能夠統合各個大名的新社會。換言之,在戰國大名相互激烈的鬥爭過程中,相繼出現如織田氏、豐臣氏的大業,並有德川氏承繼其後,塑造出近世的幕藩體制社會。

真田第一兵登場-大阪之陣(冬之陣.夏之陣)

一六一四年(慶長十九年)冬、一六一五年(元和元年)夏,德川氏分兩次把豐臣氏殲滅的戰役。關原之戰後,掌握天下實權的德川家康為了壓迫敵對勢力的豐臣秀賴,一六一四年以方廣寺的鐘銘(以鐘銘內文有詛咒家康的字眼)、以及舊豐臣氏家臣出身的浪人(失去主家的武士)結集於大企圖舉兵等問題為藉口,舉兵討伐。秀賴與周邊的近臣、真田幸村等人固守大城,巧妙地掌控地理要害奮力抵抗。家康原本以填埋城的外堀為要件,願意談和,然而他竟違反約定,進而要求內堀也必須填埋,並且強要秀賴轉封。一六一五年,兩者間再重啟戰火。失去防禦力的秀賴雖然努力抗戰,但已是時不我與了。同年五月八日,大城陷落,殿.秀賴母子以自殺明志,豐臣氏正式滅亡。

獨眼龍-伊達政宗

織豐時期的武將,奧州探題伊達輝宗長子,日本東北部奧羽地區的大名。六歲時拜虎哉禪師為師。十八歲時繼任家督之位,廿四歲時稱霸奧州。由於當時豐臣秀吉已有極大的勢力,為免滅亡,不得不應豐臣秀吉之召參與攻略小田原之役。伊達政宗憑著他的機智和謀略,使豐臣秀吉不敢輕視他,攻打朝鮮時,伊達軍隊也曾拯救友軍於危機之中。豐臣秀吉死後,天下分為東西兩陣營,分別是東軍德川家康和西軍石田三成,伊達政宗知道石田三成不是德川家康的對手,表面上支持德川家康,但他的野心卻促使暗地裏和德川家康對抗,可是石田三成敗得太快,不過伊達政宗也因支持東軍而保著領地。

其後,德川氏和豐臣氏蘊釀著矛盾,豐臣氏吸納天主教徒,意圖對抗德川幕府。伊達政宗表面上排斥天主教,但暗地裏卻派了支倉常長到西班牙請求派遣艦隊,打擊德川幕府,使自己有取而代之的機會。可是,西班牙無敵艦隊早已敗給了英國海軍,早已不復存在,伊達政宗的計劃成為泡影。德川家康臨終前,他的氣度終於令伊達政宗徹底佩服,在伊達政宗有生之年都竭盡全力為德川幕府二代將軍秀忠、三代將軍家光效力。


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戰國大名,一五三0~一五七八年(享祿三~天正六年),乃越後守護代長尾為景之子。初名為景虎,以後改稱為政虎、輝虎,入道(皈依佛教)之後改稱為謙信。一五四八年(天文十七年)與兄長晴景相爭,獲取家位繼承權,成為越後國春日山城主。由於支援被北氏康所擊敗逃亡的關東管領上杉憲政、以及受到武田信玄壓迫的村上、高梨氏,此後至一五六九年為止乃與北氏康、武田信玄的勢力對抗,屢屢進兵信濃、關東地方。其中,以與武田氏的川中島合戰最為有名。一五六一年(永祿四年)憲政將上杉的姓與關東管領的職位出讓給謙信。一五七三年(天正元年)平定越中,接著又與進出能登、加賀的織田信長對決,準備上洛稱霸天下。無奈壯志未酬,竟因病死而結束一代的豐業。

甲斐之虎-武田信玄

戰國大名,一五二一~一五七三年(大永元~天正元年),乃當代一流的戰略、戰術家。甲斐守護信虎之子,名晴信,號德榮軒,法號法性院信玄。一五四一年(天文十年)被其父追放至駿河,因而自立門戶。信玄一方面堅守甲斐國,一方面進攻信濃,消滅諏訪、小笠原、村上等諸氏,一五五五年(弘治元年)幾乎攻下信濃一帶,一五六一年(永祿四年)在川中島與上杉謙信的勢力發生激烈衝突,接著開始進出飛與北關東地區。一五七0年(元龜元年)包括駿河地區在內的中部地方已經成為一個大領國,自然形成與織田信長相互對立的局面。一五七二年(元龜三年)在遠江三方原戰勝德川家康,原本打算乘勝進討三河,卻病死於陣中。

戰國第一謀將-毛利元就

戰國時代武將,一四九七~一五七一年(明應六~元龜二年),弘元之子。一五二三年(大永三年)承繼家業而成為家督。最初跟隨尼子晴久,而後又跟隨大內義隆。一五四0年(天文九年)擊破晴久的勢力,接著又把三子景隆過繼給小早川氏、次子元春過繼給吉川氏當養子,其勢力乃逐漸伸展至安藝國。一五五一年大內義隆被家臣陶晴賢推翻,一五五五年(弘治元年)元就消滅陶氏,確立了橫跨周防、安藝兩國的霸權。接著,又進兵備後、備中、石見,並消滅出雲國的尼子氏,而逐漸成長為擁有中國地方十國、並領有豐前、伊予一部份的戰國大名。

德川幕府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

一五四二~一六一六年(天文十一~元和二年),江戶幕府之初代將軍。三河國岡崎城主松平廣忠的長男,幼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元康,以後改名為家康,院號安國院。六歲時相繼被送至尾張的織田信秀、駿河的今川義元處當人質。一五六0年(永祿三年)義元敗死於桶狹間之戰,家康乃得以離開今川氏,回到岡崎。一五六二年與織田信長的勢力相結,平定三河;一五六八年與武田信玄瓜分今川氏的所領,信玄佔領駿河的同時,家康也佔領了遠江。就在這一期間,家康自己改姓為德川。一五七0年(元龜元年)家康築城於濱淞並遷居於此,另一方面協助信長與近江川的淺井.朝倉兩氏的聯軍交戰,全面獲勝。但是,一五七二年與信玄在三方原的合戰,竟然敗北。一五七五(天正三年)年信玄死後,家康與信長再度與武田氏交戰,在長篠地方大破勝賴(信玄之子)的軍勢。家康於一五七八年滅亡武田氏之後,將駿河地區收為自己的領下;等到信長死後,又自然地接收了甲斐地方。為了箝制豐臣秀吉的勢力,家康巧妙地利用信雄(信長之子)的名義舉兵,一度與秀吉的部隊在小牧.長久手對峙,由於信雄與秀吉談和,因此直至一五八六年為止,兩方的關係和諧。甚至為了配合協助秀吉的天下統一,一五九0年跟隨秀吉去攻打後北氏所在的小田原,家康也因而被賜予後北氏的舊地關八州地方,從此居城於江戶。秀吉死後的一六00年(慶長五年),在關原與石田三成的勢力對峙獲勝。一六0三年獲得征夷大將軍的稱號,建立江戶幕府。一六0五年把將軍位讓給三子秀忠,自稱大御所,退引於駿府,舉凡大事多躬親決定。經過大的冬夏兩陣,乃徹底殲滅豐臣氏陣營,秀賴(秀吉之子)自殺,名副其實地完成天下統一的偉業,並穩固了幕府的基礎。一六一六年(元和二年)三月,出任太政大臣。

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

一五三四~一五八二年(天文三~天正十年),戰國大名,織田信秀之子,幼名吉法師。一五四六年(天文十五年)元服(成人禮)之後,改稱為信長。父親死後,信長把半個尾張國統合起來,一五六0年(永祿三年)於桶狹間迎擊駿河的今川義元,並獲大捷。一五六二年與三河的德川家康締結同盟,統一尾張,進出美濃。一五六七年殲滅齋藤氏攻取美濃國之後,便將居城從尾張的清洲,遷移至岐阜的稻葉山城。一五六八年奉足利義昭之命,進駐京都。雖然義昭在信長的支持下乃得以穩坐將軍職,然而義昭卻對信長的勢力外擴感到不滿,因而聯合武田信玄、淺井長政、朝倉義景、三好一黨、比叡山延曆寺、本願寺、毛利氏等勢力,打算共同追討信長。信長乃於一五七一年(元龜二年)燒討延曆寺、一五七三(天正元年)殲滅淺井.朝倉氏、流放義昭、進而又於一五七五年破武田氏於三河長篠,一五七六年在安土建構居城。一五七七年以後信長打算將其勢力推進中國地方(此指日本本州西部一帶,南至瀨戶內海、北至臨日本海地區,離京都比較近的諸分國,總稱之),命羽柴秀吉(以後的豐臣秀吉)經營中國,乃引發與毛利氏對峙的局面。另一方面,隨著一五八0年石山本願寺的順利攻取,畿內一帶幾乎都在信長的掌控之中,北國的經營也順利被推動。然而,同一年,為了去救援秀吉,出陣過程中途經京都本能寺,竟被家臣明智光秀刺死。此後,統合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樹立統一政權的壯業、樂市樂座.廢止關所.刀狩.檢地等政策的推動,則由以後的豐臣政權繼續承繼下去。

戰國最優秀的武將-豐臣秀吉

一五三六~一五九八年(天文五~慶長三年),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尾張國中村的人,織田信秀的足輕(平時做打雜、戰時則為步兵的最下級武士)木下彌右衛門之子。原名木下藤吉郎,年少時期曾次第服事於駿河今川氏的家臣松下元綱、尾張的織田信長,由於屢建戰功,乃逐漸被重用,以後則改稱羽柴氏。一五七三年(天正元年)近江國淺井氏滅亡後,承繼其舊領十八萬石;接著又被派任筑前守一職,成為近江長濱城城主。一五七六年奉命征討中國地方(此指日本本州西部一帶,南至瀨互內海、北至臨日本海地區,離京都比較近的諸分國,稱之),一五八二年在圍攻備中國高松城過程中,發生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遭家臣明智光秀所殺),乃與對手毛利氏談和退兵,並在山崎合戰中殲滅明智光秀的勢力。接著,為了爭奪信長死後的主導權,秀吉不惜與織田信孝.柴田勝家對立。一五八三年勝家被殲滅、信孝被殺之後,秀吉乃於大築城。一五八四年於小牧.長久手與織田信雄.德川家康勢力對峙,但最後則以談和告終。一五八五年平定四國的長宗我部氏、一五八七年平定九州的島津氏、一五九0年平定後北氏、奧羽地區,完成統一天下的壯志。在這期間,一五八五年出任關白、一五八六年出任太政大臣,並被朝廷賜姓豐臣。一五八七年在北野舉行大茶會,正式以其威信布告天下。一五九一年秀吉把關白的頭銜讓渡給養子秀次,然後自號太閣。一五九二年(文祿元年)、一五九六年(慶長元年),秀吉曾企圖攻略大明與朝鮮,但以失敗告終。一五九八年八月十八日,秀吉因病死於伏見城。秀吉的事業幾乎多承繼於織田信長的政策,仰賴樂市樂座令、朱印船貿易制度、貨幣鑄造、都市.諸礦山的直接支配等政策,以掌握商業資本;在刀狩(禁止農民手持武器的法令)、人拂(又稱為人掃,為了防止農民逃散導致土地荒廢所進行的戶口調查)、石高制(以穀物產量單位「石」的數額來決定農民的年貢與勞役負擔量、以及領主的軍役負擔量)的基礎上實施太閣檢地,確立類似近代稅法的稅制;公事(朝廷的政務.儀式)亦被編入年貢中。另一方面,徹底執行兵農分離制度,以全盤掌握農村,建構以後幕藩體制的基礎。
刚刚上来YANBONG,但不知从何开始爬贴?欢迎使用 论坛导读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ersephone 发表于 10-1-2008 01: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的戰國時代的始末眾說紛紜,但其中較普遍的說法是從應仁之亂 (1467年)的暴發為始端.經過長達百年的群雄割據時代,最後德川家康在 (1603年) 建立的德川幕府 (又稱江戶幕府),終結了戰國時代.在這期間戰國亂世曾被織田信長與其部下豐臣秀吉短暫的平息著,史稱織豐桃山安土時代.

戰國的起端->應仁之亂
自15世紀以來,由足利尊氏所建立的武家政權-室町幕府逐漸的沒落,幕府的支配者,歷任征夷大將軍 [注1] 一職的足利將軍家的權望蕩然無存,散落在各地的守護大名也無視幕府的存在
.寬正5年(1464年)11月,年僅29歲的將軍足利義政萌生了引退的想法但卻後繼無子,故將軍的異母弟還俗改名足利義視成為後繼者,以管領[注2]細川勝元為監護人。但是翌年(1465年)11月23日將軍正妻日野富子生下長子足利義尚,足利義視和日野富子為了後繼一事不和,而細川勝元與義尚的監護人山名宗全也為了擁護己方後繼者而加劇兩家之間的 [注3]仇恨.於是以山名家為首的二十國組織西軍(共九萬)和以細川家為首的東軍(共二十四國十六萬)在京都混戰,戰火蔓延至全國.
初期,東軍以軍力優勢取的勝績,並挾持了土御門天皇及後花園天皇,成功的得到聖旨宣佈西軍為叛軍;但後來西軍獲得了有利的支持者,那就是周房,長門兩國的守護大名大內義弘的軍隊,加上足利義視竟然從東軍逃脫,遂使得東軍士氣渙散,戰事陷入膠著.1473年,隨著細川勝元與山名宗全的相繼去世,各大名群龍無首,從復仇性的混戰漸漸撤兵,到了1477年,這場大亂才完全的平息下來.

注解
1.來只平安時代負責討發蠻夷的將軍而言.後來,源賴朝消滅了平氏,在關東成立鎌倉幕府,逾1192年擔任征夷大將軍,其實這個名號並沒有征討蠻夷的含意,僅代表武家的棟梁(領導),後來至戰國時代,將軍之位名存實亡,成為一個空殼,大名利用其名義,達成統一日本的野心.
2. 統轄政所&#8231;侍所等中央機構的幕府役職.將軍對守護的命令,也必須透過管領傳達。在慣例上,管領的職務由足利氏一門的有力守護細川&#8231;斯波&#8231;山三氏擔任,稱為三管領.
3. 細川家消滅了在京畿與山名家關係良好的田山家,並試圖重新扶植赤松家在播磨地區對抗山名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YANBONG

GMT+8, 8-5-2024 17: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重要声明:本网站是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本站对所有留言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用户不应信赖内容,并应自行判断内容之真实性。由于讨论区是受到「即时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即时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本站有权删除任何留言及拒绝任何人士留言,同时亦有不删除留言的权利。切勿撰写粗言秽语、诽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敬请自律。
Proudly hosted by
LinodeDigital Ocea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