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天地会/洪门

[复制链接]
Jer 发表于 21-12-2007 04: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成为YANBONG会员吧!
时下最热门的资讯、娱乐、贴图等分享都在这里等你发掘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洪门
洪門是聯合所有山堂及所有反清組織的一個總名稱。
不同時期有不同之傳說:—

1,鄭氏(
鄭經(1642-1681)-鄭克塽(1670-1717))控制台灣時期(1683年前)
台灣
鄭成功(1624-1662)組織成的機構,派五名將領往南中國開山立堂。

2,鄭氏失敗後(清前期,1683年後)
康熙清剿福建之反清組織,他們是由「洪門五祖」蔡德忠、方大洪、馬超興、胡德帝、李式開,等成立的。 天地會等地方居民自助組織在閩及台灣出現。

3,清中期(乾隆後)
由天地會之會簿資料流傳,並不是正史。 清乾隆火燒少林寺後,逃出了少林五祖,聯繫了陳近南,及萬提起(雲龍和尚),於紅花亭結盟,組織成洪門天地會

命名洪门之所以取名
1,明太祖的年号是洪武,所以取洪为名。
2,明皇姓朱,即红色,洪与红共享。郑成功被尊称
国姓爷,赐姓朱。
3,‘汉无中土’── 拆字以汉字除去中间中土二字,有汉失中土之意。
4,‘满儿无头’── 拆字以满字除去右偏旁上半部,有满清灭亡之意。

形成历史
山西平阳府太平县殷洪盛,于崇祯四年〈1631年〉,举进士,明崇祯七年〈1634〉殷洪盛受直隶大同镇守姜瓖的聘任,参赞军机,乡人闻其贤,拜投门下者:“如陜西同州府浦城县的蔡德忠,直隶宣化府怀来县的方大洪,直隶顺天府涿州的马超兴,山西绛州胡德帝李式开,以及山西县代州杨才,直隶大林的林亭等”,一时豪杰之士,俱都慕名来归。至崇祯十四年〈1641〉春,大同镇守姜瓖,投降李自成〈李闯〉叛乱,殷洪盛乃携诸门人南下,投阁部史可法,适史督师江苏的扬州,遭清将多尔衮围攻,并致书劝降,史可法坚贞不移,卒至城陷殉难。
殷洪盛因奉史可法命,至
燕京〈北京〉窥探清廷虚实,沿途遍访志士顾炎武王船山傅青主黄梨洲诸人,议创汉留组织,作为保留我汉民族一线生机之构想。闻史殉难,乃南返转至安徽芜湖,投明将黄得功,参赞军务,嗣因黄得功自刎,部众分散,殷洪盛遂毅然招抚,集合二万余人,抗拒清兵。崇祯十七年〈1644)。因李自成、张献忠等作乱猖獗,于三月十八日,进陷北京,十九日辰崇祯帝潜登万寿山寿皇亭,自缢身死〈明谓在煤山椰树上〉。
明将洪成畴因李自成等作乱,被迫出关而投满清,同时
吴三桂又向满清求援,让满清乘机入关,在燕京僭主帝位,于崇祯十七年十月,改元顺治〈1644〉称世祖皇帝。清世祖以天子服改葬崇祯帝于皇陵,谥称怀宗愍皇帝,以服人心。
清顺治二年,即崇祯十八年〈1645〉,五月十三日殷洪盛不幸于三叉河之役败北阵亡殉国〈安徽无为含山巢县三线交叉,距芜湖西南六十余里〉。其子洪旭,与诸门人蔡德忠等,出走自浙江杭州,投明潞王,讵路王降清,复投郑国姓〈即郑成功〉,至此“汉留”构想即流传至郑成功所部。
满人入关后,而起义者皆为江南人士,抗清最强烈的地方是
浙江(浙)、福建(闽)、两广,其中两广之抗清是张献忠、李自成的余党所为,与浙闽不同。浙闽抗清皆为本地人民义军,闽之战争最为剧烈,所以遭受到更大的杀戮,同时也让闽人更是反清。

洪门五袓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与李式开被洪门后人称为洪门五袓。

洪门郑成功为创始者。郑成功在台湾首先成立“金台山”,这山名是取金台招贤之意,自任龙头亦即“山主”,参加的皆是他的手下将土。凡同盟者均曰“洪门”,门是家门,所以又称为洪家,既然是一家,所以入会者不论职位高低均称为兄弟。此为一平等组织,以“
桃园”义气、“瓦岗”威风号召,所以有“兄不大弟不小”。

汉留郑成功退守台湾后,成立〈留在中土之组织〉,由清翰林院学士陈永华(匿名近南?)先生留在中土主持。为台湾派驻中土最高级之总指挥,率领各个山堂。


洪门发展到东南亚清中、晚期,“洪门”山堂支系遍及江南及中国各地,甚至发展到东南亚及欧、美各国,会员以百万称。由于坚持抗清武装斗争,“洪门”会党成为了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的重要同盟军,孙中山、秋瑾、陶成章等辛亥革命党人曾先后加入“洪门”组织,孙中山先生甚至称“洪门”组织为“民族老革命党”。中共创始人李大钊在《中山主义的国民革命与世界革命》一文中称:“天地会”是与马克思亲自创建领导的第一国际保持组织联系的唯一的中国革命团体。
在清廷的镇压下,部分洪门会党转向海外发展组织,并始终站在各国华商侨胞反抗新、老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前沿,因而引起早期西方殖民政权的仇视与重视。清朝乾隆皇帝为剿灭洪门会党,举东南数省之力搜寻洪门会史,虽累积了约数百万字的案牍文书,但仍感“终无确据”。
洪门为推翻
清王朝的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谭人凤在《社团改进会意见书》中写道:“革命(辛亥革命)之成,实种于二百年于前之洪门会党”“在运动之初,惟洪门兄弟能守秘密。发动之后,亦惟洪门兄弟能听指挥。”“人无论远近,事无论险夷,人人奋勇,个个当先,卒有武昌起义,各省响应,不数月而共和告成,军队之功,实亦洪门兄弟之功。”

现在之洪门
1992年7月28日美国举行第3届世界洪门恳亲大会,经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位代表两天讨论,通过总会章程,宣告成立世界洪门总会。首届会长李志鹏,总会设在美国檀香山。


天地会
清初,收復台灣初期。福建沿海地區,人民生活困難,於是民眾自發地組成自助會社天地會。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由福建漳州人
洪二和尚 萬提喜(雲龍和尚)帶領。及後演變成反地方政府組織,加入反清情緒。天地會之會簿加入改編自洪門之歷史,成為人民反政府之口實。

入會時以母指為天,以小指為地,或左手伸三指按住胸膛。
加入天地會,遇婚姻喪葬,可以資助錢財:與人打架,可以相幫出力;若遇搶劫,一聞暗號,便不相犯;輾轉傳會,可以得到錢財。


陈永华(陈近南)
陈永华——台湾教育的倡导者,字复甫,福建同安人。其父陈鼎,明天启七年(1627)举人。甲申之变后回乡躬耕,永历二年(1648),郑成功攻克同安,授陈鼎为教谕。清军攻陷同安,陈鼎在明伦堂自缢。当时陈永华十五六岁,已补为博士弟子员。清军人城后,陈永华出逃。此时下决心弃儒生业,以究心天下事为己任;当时郑成功占据厦门,图谋恢复明朝江山,于是延揽天下士子。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荐陈永华,郑成功与他谈论时事,终日不倦,并且高兴地说:“复甫,你是当今的卧龙先生”。不久授予参军,并以宾礼相待。

陈永华为人沉稳静穆,不善于言谈。但如果议论时局形势,却慷慨雄谈,悉中肯要。遇事果断有见识力,定计决疑,了如指掌,不为其他人所动。与人交往,诚字为先。平时布衣蔬饭,随意淡如。

永历十二年(1658),郑成功与诸将讨论北征之事,很多人都认为不行,只有陈永华力排众议,认为可行。郑成功很高兴,于是派他留守厦门,并辅佐世子郑经。郑成功对郑经说:“陈先生是当今名士,我留下他辅佐你,你应当以老师之礼待他。”1662年,郑成功攻克台湾,授予咨议参军。1662年5月,郑成功病死台湾,其子郑经继位。陈永华勇于任事,知无不为,谋无不尽。所以,郑经很是倚重他,军国大事必询问他。永历十八年(1664),金门、厦门丢失,陈永华随郑经回到台湾。第二年,晋升勇卫,并加监军御史之职。陈永华亲自考察台湾南北各社,弄清开垦情况,回来后颁布屯田制度,进行屯田垦殖。土地刚开垦时就一年三熟,不仅戍守之兵,而且当地居民都可以丰衣足食。在农闲时候又进行军事操练,所以人人都有勇知方,先公而后私。

郑经刚到台湾时,一切初建,制度简陋,陈永华就一一助他建立起来。先是筑围墙栅栏,建起衙署办公;然后教工匠烧瓦技术,砍伐树木建起房屋,以作为民居。并将都城中部分为东安、西定、宁南、镇北四个区,区设首领,管理事务。都城周围设34里,里分几个社,社设置乡长。在社中,十户为一牌,设一牌首;十牌为一甲,设一甲首;十甲为一保,设一保长,管理户籍之事。在一切健全后,陈永华劝农桑,禁淫赌,诘盗贼,于是地无游民,田野渐拓。他还教人们在高地种植甘蔗,用来榨糖,然后贩卖到国外,每年能赚几十万银两。教人们在沿海晒盐,不但充实了府库,还资助了百姓。当时,福建、广东的很多人都蜂拥而至,每年达好几万人。郑成功以严治理,而陈永华以宽持之,不久台湾就繁盛起来。

永历十九年(1665),台湾各项制度都已制定,并初见成效,陈永华就奏请郑经发展文教事业。他认为,台湾沃野千里,远滨海外,民风纯朴,若能举贤才以助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养生聚,便能赶上中原地方。应当择地建立孔庙、设学校,以收入材。但刚开始郑经并不接纳他的建议,并以孤悬海外,地狭民寡而作为缓行的理由。陈永华耐心地向他解释发展教育的重要性,陈说:“昔日成汤以百里之土地就可称王,周文王以七十里地而兴起,这难道与地方狭阔有关系吗?这实在是因为这些国君求贤若渴,因人材的相助才成就了事业。现在台湾沃野数千里,悬居海外,而且民风日醇,如果国君能够广收入材以助,那么十年生长,十年教养,十年成聚,只要三十年真的就可以与中原相比,你何愁还在这一小块土地上呢?现在我们已经丰衣足食,剩下来的当是教养。如果人民只是安逸地生活而不受教育,与禽兽又有何异?所以必须择地建立圣庙,设立学校,以收入材。国有贤士,邦本自固,那么它的国运就会越来越繁荣昌盛。”郑经听了此番话便接受了陈永华的建议,在宁南择地建学校。

学校建成后,郑经率文武百官行施大礼。不久,又建学院,以叶亨为国子监助教,并聘请内陆名儒以教秀士。不仅如此,陈永华还在各社设立小学,聘请老师教课。规定台湾儿童8岁入小学,主要学习经、史、文章。并在天兴、万年两个州举行考试,三年两试。参加州考有名的送到府学,参加府试有名的送到学院,参加学院考试取中的话,就可以进入太学学习,但仍然月月参加考试。三年一考,考中的可以补任六官内都事。陈永华当时即任学院助教。在陈永华的大力倡导下,台湾的教育事业逐渐发展起来。当时陈永华所倡立的教育还是有一整套自上而下较完整的体系的。学校有学院、府学、州学和社学,学院相当于高等教育,府学、州学相当于中等教育,社学相当于初等教育,而且各社都必须设小学,并且鼓励原住民儿童入社学学习。这一整套完整的教育体系,为台湾人材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并且在当时,尽管科举制度在大陆已成为一种束缚人材培养和选用的制度,但在文教事业初兴的台湾,科举制度的推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陈永华可以说在台湾教育的初兴和发展方面,其功不可没。

1674年,陈永华任东宁总制使。这时三藩叛乱,受耿精忠约,郑经率师伐清。郑经子郑克监国,陈永华于是协助女婿郑克总管台湾政务,遂遭冯锡范、刘国轩嫉恨排挤。1680年3月,陈永华自请解除兵权,因忧悒成疾,当年在台湾病逝。郑经亲临吊丧,谥文正。清翰林学士李光地听说陈永华病逝,向皇帝上疏祝贺说:“台湾长久以来没有被收复,主要是由于陈永华经营有方。今上天讨厌战乱,让他殒命,从此台湾的收复将指日可待。”由此可见陈永华在台湾的重要地位。果不其然,没过三年,台湾即被清政府收复。台湾归属清朝后,陈永华被移葬福建同安,回到家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iangsiang 发表于 3-4-2008 20: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一个天地会:yct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YANBONG

GMT+8, 23-1-2025 03: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重要声明:本网站是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本站对所有留言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用户不应信赖内容,并应自行判断内容之真实性。由于讨论区是受到「即时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即时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本站有权删除任何留言及拒绝任何人士留言,同时亦有不删除留言的权利。切勿撰写粗言秽语、诽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敬请自律。
Proudly hosted by
LinodeDigital Ocea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