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坏女孩
发表于 23-12-2008 07:24:23
【下不为例】 以后不能以此为例。表示只能通融这一次。
【下回分解】 章回小说于每回之末所用的套语。现多用以喻事件发展的结果。
【下里巴人】 ①古代民间通俗歌曲。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地在今川东、 鄂西一带。②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下陵上替】 在下者凌驾于上,在上者废弛无所作为。谓上下失序,纲纪废 坠。陵,通“凌”。
【下情上达】 谓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语出《管子·明法》:“ 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下学上达】 谓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下坂走丸】 从山坡上滚下弹丸。比喻顺势无阻,敏捷而无停滞。
【下车之始】 同“下车伊始”。
【下车伊始】 ①指官吏刚到任所。②现多比喻刚到工作的地方。
【下车泣罪】 汉刘向《说苑·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 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於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也。’”后以喻为政宽仁。
【下马冯妇】 《孟子·尽心上》:“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 之野,有众逐虎,虎负?禺,莫之敢攖;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后称重操旧业的人为“下马冯妇”。
【下气怡色】 同“下气怡声”。
【下气怡声】 谓和悦声气,态度恭顺。
【下乔入幽】 《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於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 乔木而入于幽谷者。”冬季鸟躲在深山穷谷,到春天出来飞鸣于乔木,用来比喻人舍弃黑暗而接近光明,或者从劣境而进入良好的处境。相反则叫“下乔入幽”。
【下乔迁谷】 同“下乔入幽”。
【下笔成章】 形容文思敏捷。
【下笔成篇】 同“下笔成章”。
【井井有方】 形容有条理有办法。
【井井有序】 亦作“井井有绪”。有条理,有秩序。
【井井有法】 有条理、有法度。
【井井有条】 语本《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形容条理分明,整 齐不乱。
【井井有绪】 见“井井有序”。
【井底之蛙】 犹井蛙。
【井底鸣蛙】 犹井蛙。
【井底虾蟆】 即井蛙。
【井然有序】 谓整齐不乱,次序分明。
【井然有条】 犹言井井有条。
【井渫不食】 亦作“井渫莫食”。谓井虽浚治,洁净清澈,但不被饮用。比 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语出《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谓也。”孔颖达疏:“井渫而不见食,犹人脩已全洁而不见用。”
【井渫莫食】 见“井渫不食”。
【井管拘墟】 比喻浅陋、片面的见识。
坏坏女孩
发表于 23-12-2008 07:24:55
【五大三粗】 形容膀阔腰圆,身材魁梧,力气大。
【五子登科】 ①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兒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 事见《宋史·窦仪传》。后用为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参见“五桂”。②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接收大员到收复地区先抢金子、银子、房子、车子、女子,被人讽刺为“五子登科”。
【五日京兆】 汉京兆尹张敞,因杨恽案受牵连,贼捕掾絮舜以为敞即将免官, 不肯为敞办案,曰“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敞收舜下狱,告舜曰:“五日京兆竟何如?”遂将舜处死。见《汉书·张敞传》。后因以比喻任职时间不会长,或凡事不作久长打算。
【五方杂厝】 谓各地方的人杂居一处。形容居民复杂。
【五方杂处】 见“五方杂厝”。
【五尺之童】 亦作“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兒童。古尺短,故称。
【五尺之僮】 见“五尺之童”。
【五尺童子】 同“五尺之童”。
【五尺竖子】 同“五尺之童”。
【五世其昌】 ①到了第五代就昌盛。②谓子孙昌盛。亦用为祝颂新婚之词。
【五石六鹢】 语出《公羊传·僖公十六年》:“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 飞过宋都。曷为先言霣而後言石?霣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後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后用以比喻记述准确或为学缜密有序。
【五申三令】 三令五申。谓再三告诫。
【五冬六夏】 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五光十色】 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语出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 光徘徊,十色陆离。”
【五行八作】 泛指各行各业。
【五行并下】 见“五行俱下”。
【五行俱下】 谓读书敏捷神速。
【五色无主】 神色不定。形容仓皇失措。
【五色缤纷】 形容色彩纷繁艳丽。
【五花八门】 本指战术变化很多的五行阵和八门阵,后用以比喻事物花样繁 多,变幻多端。
【五花大绑】 先用绳索套住脖子,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人方式。
【五花杀马】 毛色凋落的马。比喻年老体衰。
【五车腹笥】 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五步成诗】 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清沈炳震《唐诗金 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五男二女】 《诗·召南·何彼襛矣序》孔颖达疏引晋皇甫谧云:“武王 五男二女。”谓有子五人,有女二人。后用以表示子孙繁衍,有福气。宋时常绘印五男二女图于纸笺或礼品上以示祝福。
【五角六张】 比喻遇事不顺遂。角、张,星宿名。
【五典三坟】 犹言三坟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五侯七贵】 泛指达官显贵。
【五侯蜡烛】 语出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 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后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五风十雨】 语出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塊,五日一 风,十日一雨。”谓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后用以形容风调雨顺。
【五洲四海】 泛指世界各地。
【五马分尸】 古代一种酷刑,即车裂。亦谓处以极刑。
【五脊六兽】 ①一种屋顶建筑样式,其上有脊五条,四角各有瓷制六兽踞蹲。 多用于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②比喻心烦意乱,忐忑不安。
【五陵年少】 指京都富豪子弟。
【五陵英少】 同“五陵年少”。
【五陵豪气】 谓高门贵族的豪迈气概。
【五彩缤纷】 同“五色缤纷”。
【五鼎万钟】 指高官厚禄。
【五短身材】 指人的四肢和躯干都短小。
【五劳七伤】 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
【五湖四海】 古人泛称分布于我国广大地区的几个大湖为“五湖”,又以为 我国四面为海环绕。因以“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五抢六夺】 竞相抢夺。
【五零二落】 犹言七零八落。
【五零四散】 零落分散。
【五谷不分】 语出《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穀不分,孰为夫子?” 硃熹集注:“五谷不分,犹言不辨菽麦尔,责其不事农业。”后多形容脱离生产实践,缺乏常识。
【五谷丰登】 亦作“五谷丰熟”。各种农作物丰收。
【五谷丰熟】 见“五谷丰登”。
【五积六受】 形容不便活动,只能呆板地坐着。
【五亲六眷】 指各种关系的亲眷。
【五藏六府】 亦作“五脏六腑”。指体内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 肾。六府: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
【五颜六色】 形容色彩繁多;各种各样。
【五脏六腑】 见“五藏六府”。
【五体投地】 ①双肘、双膝及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表示虔敬的行礼方 式,佛教沿用。②泛称跪拜。③比喻佩服到极点。
【五体投诚】 同“五体投地”。
坏坏女孩
发表于 23-12-2008 07:25:25
【不一而足】 亦作“不壹而足”。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公羊传·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汉书·陈汤传》:“御使大夫财禹、博士匡衡以为《春秋》之义‘许夷狄者,不壹而足’,今郅支单于乡化未醇,所在绝远,宜令使者送其子至塞而还。”颜师古注:“言节制之,不皆称其所求也。”后用以表示所言事物不能尽举。
【不二法门】 佛家语。谓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 “如我意者,於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南朝梁沈约《佛记序》:“廓不二之法门,广一乘之长陌。”唐裴漼《少林寺碑》:“ 空心、元粹、惠性、淹远,传不二法门,有甚深道业。”宋沈作喆《寓简》卷七:“三十一菩萨各说不二法门,至文殊独曰:‘无言说’。”后用以指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不入时宜】 见“不合时宜”。
【不了了之】 把未了的事情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
【不了不当】 犹言拖泥带水,没有了结。
【不了而了】 犹不了了之。
【不三不四】 ①不伦不类。②指行为不端,不正派。
【不上不下】 ①亦作“不上不落”。形容事情无着落,处境为难。②不好不 坏。
【不上不落】 见“不上不下”。
【不分玉石】 谓无有区别,同归于尽。
【不分皁白】 《诗·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郑玄笺:“胡 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皁白言之於王也。”后以“不分皁白”谓不分黑白,不辨是非。
【不分青白】 见“不分皁白”。
【不分轩轾】 车子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谓不分高低上下。
【不亢不卑】 亦作“不抗不卑”。不高傲,也不自卑。形容对人的态度或言 语得体。
【不以为奇】 不感到奇怪。
【不以为耻】 不以此作为耻辱。
【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正确的。多用于表示不同意。
【不以为意】 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不刊之说】 见“不刊之论”。
【不刊之论】 亦作“不刊之说”。不可改易之论,确论。
【不打自招】 ①不用拷问,自己就招认了罪行。②比喻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的 意图。
【不可一世】 ①谓自视甚高,对天下人极少赞许推重。可,称是。②骄横自 大。
【不可向迩】 见“不可乡迩”。
【不可乡迩】 亦作“不可向迩”。不可接近。
【不可名状】 无法用言辞形容。
【不可多得】 稀少,难得。
【不可收拾】 ①谓无法整顿。②形容事情坏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不可告人】 无法或不能告诉别人。多指难言之隐。有时含贬义。
【不可言状】 同“不可名状”。
【不可言喻】 无法用言辞表达。
【不可枚举】 无法一个个列举。形容数量之多。
【不可奈何】 犹无可奈何。表示没有办法。
【不可思议】 ①佛家语。指思维和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微妙境界。道教也借用 此语。②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不可捉摸】 亦作“不可摸捉”。形容难以猜测或估量。
【不可理喻】 无法跟他讲道理。形容态度蛮横。
【不可救疗】 见“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 病重到没有药可以医治,比喻事态已严重到无法挽救。
【不可终日】 一天也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惶恐。语出《礼记·表 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不可胜言】 犹不可胜道。形容数量多。
【不可胜计】 见“不可胜数”。
【不可胜纪】 亦作“不可胜记”。不能逐一记述。极言其多。
【不可胜记】 见“不可胜纪”。
【不可胜道】 无法尽说。极言其多。
坏坏女孩
发表于 23-12-2008 07:26:12
【不可胜算】 见“不可胜数”。
【不可胜数】 不计其数。极言其多。
【不可胜举】 无法一一枚举,极言其多。
【不可开交】 形容无法解脱。
【不可摸捉】 见“不可捉摸”。
【不可磨灭】 无法使之消失。
【不可乡迩】 亦作“不可向迩”。不可接近。
【不平则鸣】 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语出唐韩愈《送 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不由分说】 不容分辩。
【不由自主】 由不得自己作主,谓无法控制自己。
【不失黍絫】 犹言丝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
【不白之冤】 得不到辩白、昭雪的冤屈。
【不主故常】 不拘守旧套常规。
【不立文字】 佛教禅宗主顿悟,以心传心,不涉文字语言,谓之不立文字。
【不共戴天】 谓不共存于人世间。喻仇恨极深。语出《礼记·曲礼上》:“ 父之雠,弗与共戴天。”
【不在话下】 ①小说戏曲中套语,表示此处不用详细叙说。②指事物轻微, 不值得提,或不成问题。
【不存不济】 支持不住,受不住。
【不死不活】 形容事物无生气的状态。
【不成体统】 形容办事没有一定的体制、规矩,不成样子。
【不劣方头】 倔强不驯。不劣,不驯顺;方头,指为人不圆通。
【不吐不茹】 《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 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后以“不吐不茹”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
【不同凡响】 不正常,杰出。凡响,平凡的音乐。
【不同戴天】 同“不共戴天”。
【不因人热】 《东观汉记·梁鸿传》:“(鸿)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 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后因称不仰仗别人为“不因人热”。
【不因不由】 犹言无意之中。
【不伏烧埋】 ①不服罪;不认错。②不听劝解。
【不自满假】 不自满,不自大。
【不合时宜】 不符合时势和趋尚。
【不名一文】 见“不名一钱”。
【不名一格】 同“不拘一格”。
【不名一钱】 没有一文钱,形容极其贫困。名,占有。
【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谓不也是 很快乐的吗!后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度,兼有淋漓尽致之意。
【不忙不暴】 犹不忙不急。
【不安於室】 《诗·邶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 不能安其室。”郑玄笺:“不安其室,欲去嫁也。”后因以“不安於室”为已婚妇女思涉外遇或寡妇意欲再嫁的婉辞。
【不好意思】 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不攻自破】 不用攻击,就自行溃败。多指情节或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
【不折不扣】 ①不打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照标价减去若干成数出售, 叫做打折扣。②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不抗不卑】 见“不亢不卑”。
【不求甚解】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 会意,欣然忘食。”意谓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花工夫。今多谓对待学习、工作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不步人脚】 不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喻不因循守旧。
【不见天日】 ①看不到天空和太阳。②常用以比喻政治黑暗,看不到光明。
【不见经传】 ①经传上没有记载。②比喻没有来历或没有名气。
【不足挂齿】 不值得一提。语出《汉书·叔孙通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 何足置齿牙间哉?”
【不足为奇】 不值得奇怪。
【不足为法】 不值得学习、效法。
【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遵循的准则。
【不足为意】 不值得介意。
【不足为据】 不能作为凭据。
【不足为凭】 不足为据。
【不足轻重】 犹言无关紧要。
【不足齿数】 不足以相提并论,同等看待。
【不近人情】 不合乎人之常情。
【不近道理】 不近人情,不讲道理。
【不言而喻】 亦作“不言而谕”。不用说就可明白。形容事理极其显明。
【不言而谕】 见“不言而喻”。
【不忮不求】 不嫉妒,不贪求。
【不即不离】 ①佛教语。谓诸法相状虽异而性体则一。②形容既不亲近,也 不疏远。
【不拔一毛】 同“一毛不拔”。比喻非常吝啬。
【不拘一格】 不局限于一个规格、标准。
坏坏女孩
发表于 23-12-2008 07:27:02
【不拘小节】 谓待人处世不拘泥于小事。后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不拘形迹】 形容言谈举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不拘细行】 不拘小节。
【不拘细节】 不拘小节。
【不苟言笑】 《礼记·曲礼上》:“不苟訾,不苟笑。”后以“不苟言笑” 谓态度庄重。
【不直一文】 同“不直一钱”。
【不直一钱】 亦作“不值一钱”。鄙视之词,犹言毫无价值。比喻无能或品 格卑下。
【不事边幅】 不修边幅。
【不奈之何】 无可奈何,无法可想。
【不明不白】 ①暖昧,不能公开。②犹言无缘无故。
【不易之论】 不可改变的定论。
【不知凡几】 不知道有多少,表示同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不知不觉】 不经意,无意之间。
【不知甘苦】 ①不知道甜味与苦味。②指对事情的艰难缺乏体会。
【不知死活】 谓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不知好歹】 不辨好坏。也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不知利害】 《庄子·齐物论》:“齧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 利害乎?’”谓不知何者为利,何者为害。今语“不知利害”出此。
【不知所云】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不知所言”。本为谦词,谓自己思绪紊乱,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今泛指言语混乱或空洞。
【不知所以】 不明白什么原因。
【不知所可】 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不知所出】 ①不知道从哪里来的。②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知所厝】 同“不知所措”。
【不知所措】 语本《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形容不知道该怎 么办才好。
【不知所错】 同“不知所措”。
【不知起倒】 不知利害,不知高低。
【不知高下】 谓说话做事不知轻重。
【不知高低】 ①犹言不管好歹。②谓说话或做事不知轻重。③不知究竟,不 明内情。
【不知疼痒】 见“不知痛痒”。
【不知进退】 形容鲁莽,言语行动没有分寸。
【不知深浅】 ①不明白水的深浅的程度。②常用以比喻说话或做事没有分寸。
【不知就里】 不了解内情。
【不知痛痒】 形容麻木不仁或不知利害。
【不知轻重】 谓不明事理,行事冒昧。
【不知寝食】 犹言废寝忘食。形容异常专心、努力。
【不知头脑】 犹不知所措。
【不知颠倒】 犹言不晓事。
【不卑不亢】 同“不亢不卑”。
【不念旧恶】 不记过去的仇怨。
【不服水土】 不能适应某地的气侯、饮食等。
坏坏女孩
发表于 23-12-2008 07:28:33
【不咎既往】 语出《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谓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不治之症】 治不好的病,绝症。
【不郎不秀】 ①明代俗语。犹言不高不下。②用以比喻不成材或没出息。参 见“不稂不莠”。
【不衫不履】 衣著不整齐。形容性情洒脱,不拘小节。
【不屈不挠】 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语本《汉 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不按君臣】 中医处方,以君臣相配为原则。君是主药,臣是辅药。不按君 臣,就是违反药理,胡乱用药。引申为使用毒药的隐语。
【不甚了了】 ①不大明白事理。②泛指不大清楚。
【不相上下】 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不相为谋】 不互相商议。
【不咸不淡】 ①平平淡淡;普普通通。②指冷言嘲笑。
【不省人事】 昏迷过去,失去知觉。
【不便水土】 同“不服水土”。
【不修小节】 同“不拘小节”。
【不修边幅】 亦作“不脩边幅”。《後汉书·马援传》:“公孙不吐哺走迎 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李贤注:“言若布帛脩整其边幅也。”后形容不讲究服饰、仪表为不修边幅。
【不追既往】 见“不咎既往”。
【不食周粟】 《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 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以“不食周粟”谓清白守节。
【不食烟火】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② 谓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凡俗。
【不急之务】 无关紧要的事情;不急于做的事情。
【不计其数】 无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不染一尘】 同“一尘不染”。形容清高廉洁。
【不矜细行】 不注重小事小节。
【不约而同】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 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后以“不约而同”谓没有经过商量或约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完全一致。
【不耻下问】 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认为有失体面。
【不根之谈】 没有根据的话。
【不速之客】 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不辱使命】 谓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不破不立】 谓旧的不破除,新的就不能建立起来。
【不时之须】 不时之需。谓随时的、不是预定时间的需要。
【不逞之徒】 《左传·襄公十年》:“司马、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 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后因称犯法为非的人为不逞之徒。
【不值一笑】 比喻毫无价值。
【不值一钱】 见“不直一钱”。
【不脩边幅】 见“不修边幅”。
【不伦不类】 既不象这一类,也不象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
【不凉不酸】 方言。形容态度冷漠。
【不容分说】 不允许分辩陈说。
【不容置疑】 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不祧之宗】 见“不祧之祖”。
【不祧之祖】 不迁入祧庙的祖先,一般指创业之祖。常用以比喻创立某种事 业永远受到尊崇的人。
【不屑一顾】 形容对某事物异常鄙视,认为不值得一看。
【不阴不阳】 比喻态度暖昧不明。
【不能自拔】 自己无法摆脱。
【不务正业】 谓不从事正当的营生或职业。也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而去搞 其他事情。
坏坏女孩
发表于 23-12-2008 07:29:03
【不教而诛】 事先不进行教育,就加以惩罚。语本《论语·尧曰》:“不教 而杀谓之虐。”
【不乾不净】 ①指粗俗,下流。②淫乱的婉词。
【不爽累黍】 见“不失黍絫”。
【不爽毫发】 没有一点差错。
【不过尔尔】 不过如此而已。
【不动声色】 ①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态镇静。②形容轻易,不费气 力。
【不做不休】 谓事情既然开了头,就索性干到底。
【不偢不倸】 ①犹不理不睬。②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
【不偏不倚】 ①《礼记·中庸》宋硃熹题解:“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之名。”原谓中庸之道适得其中而无偏颇之弊,后常用于指不偏袒任何一方。②指位置准确,没有偏差。
【不偏不党】 形容公正,不偏袒。
【不假思索】 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不得而知】 无从知道。
【不得其所】 ①《穀梁传·成公八年》:“媵,浅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 以伯姬之不得其所,故尽其事也。”范宁注:“不得其所,谓灾死也。”本指未得善终,后谓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②不能达到目的。
【不得要领】 没有签订盟约或达成协议。语出《史记·大宛列传》:“骞从 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司马贞索隐引李奇云:“要领,要契也。”
【不得要领】 ①没有抓住关键或要点。②引伸为说话或行为同正题无关。
【不得开交】 同“不可开交”。
【不胫而走】 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踁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 况贤者之有足乎?“踁,同“胫”,小腿。后以“不胫而走”形容事物传布迅速,风行一时。
【不着疼热】 犹言无关痛痒。
【不情之请】 不合情理的请求。提出请求时用的套语。
【不问不闻】 不问也不听。形容因某种原因对周围事物很淡漠。
【不问皁白】 同“不分皁白”。
【不習水土】 见“不服水土”。
【不習地土】 见“不服水土”。
【不堪一击】 经不起一次打击。形容十分脆弱。
【不堪入目】 形容行为卑鄙或东西粗劣,不值得一看。
【不堪入耳】 形容言语十分粗野难听。
【不堪回首】 谓不忍心回忆过去。
【不堪造就】 谓没有培养前途。
【不堪设想】 不能想象。指事情会发展到很危险的地步。
【不揣冒昧】 自谦之词。谓不自量,鲁莽无知。
【不揪不扌采】 不理睬。
【不壹而三】 再三;多次。
【不壹而足】 见“不一而足”。
【不期而同】 不约而同。
【不期而遇】 同“不期而会”。
【不期而然】 见“不期然而然”。
【不期而会】 ①未经约定而意外地遇见。②未经约定而自动聚集。
【不欺屋漏】 同“不愧屋漏”。
【不欺暗室】 亦作“不欺闇室”。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夫人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废礼,是以知之。’公使视之,果伯玉也。”后因以“不欺暗室”谓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不作昧心事。
【不欺闇室】 见“不欺暗室”。
坏坏女孩
发表于 23-12-2008 07:29:41
【不落俗套】 不因袭陈旧的格式。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比喻有独创风格。
【不落边际】 同“不着边际”。
【不稂不莠】 《诗·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硃熹集传: “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本谓田中没有野草。后以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不遑枚举】 犹不胜枚举。
【不遑暇食】 没有时间吃饭。形容工作紧张、辛勤。《书·无逸》:“自朝 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孔颖达疏:“遑亦暇也。重言之者,古人自有衤复语。犹云‘艰难’也。”一说,没有闲暇时间从容地吃饭。
【不复堪命】 无法再活下去。
【不为已甚】 《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硃熹集注:“已, 犹太也。杨氏曰:‘言圣人所为,本分之外,不加毫末。’”后以“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适可而止。
【不胜其烦】 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不胜枚举】 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为数极多。
【不胜桮杓】 谓酒量有限,不能再饮。桮杓,酒具,借指饮酒。
【不痛不痒】 ①比喻不中肯,未触及要害,或不能彻底解决问题。②犹言麻 木不仁。
【不劳而成】 不须劳苦就能有成就。
【不劳而获】 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劳动的成果。
【不测之罪】 指大罪,死罪。
【不测之忧】 意外的祸患。
【不慌不忙】 从容不迫。
【不愧屋漏】 《诗·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毛传:“ 西北隅谓之屋漏。”郑玄笺:“屋,小帐也;漏,隐也。”原谓独处于室时,亦慎守善德,使无愧于心。后转谓心地光明,在幽暗之处也不起邪念、做坏事。
【不寒而栗】 不冷而发抖。形容极为恐惧。
【不寒而栗】 同“不寒而栗”。
【不间不界】 不尴不尬。左右为难,不好处理。
【不费之惠】 白白得到的好处。
【不违农时】 不误耕作季节。
【不媿下学】 犹言不耻下问。
【不登大雅】 见“不登大雅之堂”。
【不绝如带】 同“不绝如线”。
【不绝如线】 亦作“不绝如缕”。①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兒就要断掉的线 一样。②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③形容声音或思绪微弱。
坏坏女孩
发表于 23-12-2008 07:30:12
【不绝如发】 同“不绝如线”。
【不绝如缕】 见“不绝如线”。
【不绝若线】 见“不绝如线”。
【不勤而获】 不劳而获。
【不禁不由】 不由自主。
【不虞之誉】 意想不到的赞扬。
【不置可否】 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
【不伤脾胃】 比喻无关痛痒。
【不解之缘】 指难以解除的密切关系。
【不义之财】 不应得的或来路不正的钱财。
【不经之语】 同“不经之谈”。
【不经之说】 同“不经之谈”。
【不经之谈】 荒诞或没有根据的话。
【不蔓不支】 见“不蔓不枝”。
【不蔓不枝】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原指莲茎直 而无分枝蔓生,后用以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不厌其详】 不嫌详细。
【不厌其烦】 不嫌烦琐;不嫌麻烦。
【不厌其繁】 同“不厌其烦”。
【不瞅不睬】 犹言不理睬。
【不舞之鹤】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 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后因以“不舞之鹤”喻名不副实。
【不僧不俗】 犹言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不宁唯是】 不仅如此。
【不闻不问】 ①不听也不问。②谓不关心,不过问。
【不挠不折】 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不挠不屈】 同“不屈不挠”。
【不迁之庙】 古代不迁入祧庙合祭而单独进行祭祀的帝王家庙。
【不赏之功】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 者不赏。”后以“不赏之功”极言功大。
【不遗巨细】 连极细小处也不放过。
【不遗馀力】 谓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
【不废江河】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 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后以“不废江河”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
【不择手段】 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不择生冷】 犹言不择手段。
【不晓世务】 同“不识时务”。
坏坏女孩
发表于 23-12-2008 07:30:47
【不学无术】 《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闇於大理。”亡,通 “无”。本谓霍光不能学古,故所行不合于道术。后用以泛指缺乏学问、本领。
【不学无识】 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不谋而合】 没有经过商量而见解一致。
【不谋同辞】 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
【不讳之门】 犹不讳之路。
【不讳之朝】 可直言不讳的朝代。谓政治清明之世。
【不讳之路】 谓忠言直谏之路。
【不辨菽麦】 形容愚昧无知。今亦指脱离生产实践,缺乏实际知识。
【不辨菽粟】 犹不辨菽麦。粟,小米。
【不避水火】 见“不避汤火”。
【不避斧钺】 谓不怕杀头。斧钺,古代用以杀人的武器。钺,形似斧而大。 语出《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不避汤火】 指不畏凶险。
【不声不吭】 同“不声不响”。
【不声不气】 见“不声不响”。
【不声不响】 不说话;不出声。
【不磷不缁】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 改变。语本《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不尴不尬】 亦作“不猧不魀”。①犹言不明不白。②指人行为不正。 ③指处境困难。④指神色、态度不自然。
【不?手药】 ①使手不冻裂的药。②比喻微才薄技。
【不翼而飞】 ①形容运行或传播迅速。语本《管子·戒》:“无翼而飞者, 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②比喻东西突然消失。
【不瞽不聋】 见“不痴不聋”。
【不丰不杀】 不奢不俭,多少合宜。
【不丰不俭】 见“不丰不杀”。
【不断如带】 犹不绝如缕。
【不赞一词】 《史记·孔子世家》:“至於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 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原谓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用为一言不发之意。
【不识一丁】 不识一个字。形容人不识字或文化水平低。
【不识之无】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於书屏 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以“不识之无”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不识不知】 ①谓不识古今。形容古代民风淳朴。②犹不知不觉。
【不识好歹】 不知好坏。谓愚蠢,缺乏识别能力。
【不识局面】 犹不识时务。
【不识东家】 “不识东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 人,称之为“东家丘”,后以“不识东家”谓不识近邻是圣贤。
【不识泰山】 比喻没有见识,不知礼敬大人物。多用于“有眼”之后。
【不识起倒】 不知好歹;不识时务。
【不识时务】 不了解当前的情势或潮流。
【不识抬举】 指责别人不理解或不珍视自己对他的优待或礼遇。
【不痴不聋】 古代谚语。语本《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慎子》逸文:“谚 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本指公卿的度量,后常与“不成姑公”等连用,谓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好阿婆阿公。意指长辈要宽宏大量。
【不关痛痒】 比喻与本身利害无关或无足轻重。
【不关紧要】 不重要;不影响大局。
【不觉技痒】 谓具有某种技能的人,一遇机会,便情不自禁地想表现一下。 语本汉应劭《风俗通·声音·筑》:“渐离变名易姓,为人庸保,匿作於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伎痒,不能毋出言,曰:‘彼有善不善。’”
【不护细行】 不注意小节。语本《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不欢而散】 不愉快地分手。
【不露圭角】 《礼记·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 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铓有楞角。言儒者身恆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后因以“不露圭角”谓深沉不露锋芒。
【不露形色】 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
【不露锋铓】 比喻才干不外露。
【不露声色】 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
【不辩菽麦】 同“不辨菽麦”。
【不骄不躁】 不骄傲,不急躁。
【不猧不魀】 见“不尴不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