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妞琪 发表于 9-8-2009 16:01:17

♥大腸直腸癌,攀升最快的癌症

◎大腸直腸癌小檔案:國健局統計,2006年共有10248人得大腸直腸癌,其中男生5793(第2位)人,女生4455(第2位)人。2007年癌症統計為第三大死因,有4470人死於大腸直腸癌。

◎懷疑是大腸直腸癌,該掛哪一科-->直腸外科

大腸直腸癌,最多國人罹患的癌症。根據衛生署2006年的統計,大腸癌新增病例超過一萬例,已經超過肝癌。

大腸癌與靜態生活、家族史和高熱量、高脂的西化飲食有關,近年來在全世界盛行率不斷攀升──美國高達66%、日本45%,台灣已達42%,是國人排名第三的癌症死因,僅次於肝癌和肺癌。不少名人深受其苦,曾擔任美國總統的布希和雷根、史奴比漫畫作者舒茲、台灣導演楊德昌,都是大腸癌受害者,平日注重飲食和養生的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柴松林,也意外發現罹患零期大腸癌。

 可喜的是,大腸癌發生率雖高,但防治成效最好,只要早期發現治療,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超過九成,是所有癌症中最容易被控制的。且因標靶藥物及手術進步,即使轉移性的大腸癌晚期患者,也有不錯的治癒機會。

 大腸癌主要發生部位以直腸、乙狀結腸及降結腸最多,臨床表現是糞便出血(暗紅色)、排便頻率改變、糞便形狀變細或有腸阻塞等。大腸癌多半由瘜肉變成,癌變時間約需5~10年,只要配合做好早期篩檢,在尚未惡化之前先割除瘜肉,即可避免形成惡性腫瘤。

 常見的大腸癌檢測如下:

●糞便潛血反應:非侵入式方法,簡單方便。但結果容易受到飲食或其他出血影響,準確度不高。最好進一步做下列檢查:

●乙狀結腸鏡:為60公分長的軟管,準備簡單,病人灌腸就可做,比較不痛,但缺點是只能看到一半大腸。

●大腸鏡檢:可看到完整大腸,好處是檢查兼治療,有瘜肉可以當場切除。怕痛的人亦可考慮自費的無痛大腸鏡檢。



好腸胃,比好大腦重要

國人飲食西化、少運動、肉類吃得多,三年來瘜肉已從二成發生率升至近四成,更有年齡下降趨勢。年輕人長期的不良作息,使他們腸道不健康,該如何護腸保胃,必須從生活中做起…。

我們的胃腸是身體最容易被冷落或受關愛的器官。壓力大時,常常有一餐沒一頓,把嗷嗷待哺的胃腸打入冷宮。等到忙完,又將三千寵愛集一身,呼朋引伴去吃頓好的慰勞自己一番。忙得時候不吃,心情低落就亂吃,喜慶節日時更要拚命的吃,大起大落之下,長期難免亮紅燈的。

陶晶瑩曾胃疾住院後體認到忙碌生活雖有成就感,但卻造成身體嚴重負擔,感嘆「藝人生涯原是夢,健康還是最重要,」於是調整作息,錄影空檔買麵包充飢,儘量做到三餐正常。

就如美國胃腸學會所言:「好的腸胃比好的大腦重要。」善待你的胃腸,才能享用美食、享受人生。

保腸健胃12招:

◆放鬆心情:大多數研究都顯示壓力是引發功能性腸胃疾病的主因,這類病人通常是自我要求比較高,容易緊張、追求完美的人。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建議利用運動、瑜伽、按摩、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解 除緊繃的情緒,或者每天至少給自己20分鐘去聽聽音樂、閱讀、甚至泡個澡來放鬆心情。

◆飲食有節:對消化不良或大腸激躁症病人來說,有時只要調整某些飲食習慣或內容,不舒服症狀就能減輕。

◆定時用餐:胃自然會形成一個節奏,每到用餐就準備接收食物。夜間睡覺時也會分泌少量胃液,到了早晨就分泌得更多,若不吃早餐,胃液會直接和胃黏膜接觸,再加上精神緊張,容易形成糜爛和潰瘍。

◆吃慢點,細嚼慢嚥是不變真理:當你看到美食或肚子咕嚕叫時,光想到食物,便足以刺激唾液分泌,唾液含有分解碳水化合物的A。仔細咀嚼每一口食物,不但有助於消化碳水化合物,也使食物容易通過食道進入胃部。

◆少去讓你吃到飽的場合,尤其是晚上:因為大量或深夜進食增加消化道負擔,甚至使大腸激躁症惡化。

◆胃腸最適合溫和食物 太冰、刺激、辛辣或過於熱燙食物都不適合。

◆避免太油膩,油炸脂肪多的食物:通過胃部最快的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蛋白質,最後才是脂肪。脂肪攝取過多,會減緩胃的排空,進而對吸收不良、腹脹以及拉肚子都有影響。

◆用餐後不要馬上躺下來,睡前不要吃東西:以免胃酸逆流,造成胃灼熱和疼痛。

◆避免吃到自己知道會引起胃腸不舒服的食物:有的人吃炒米粉不消化,有人吃糯米會腹脹,這因人而異。最常見的包括酒、巧克力、咖啡、茶、生洋蔥、青椒、小黃瓜、豆類和辛辣食物等等。

◆不要一肚子氣:吃得太快、邊吃飯邊聊天、嚼口香糖、喝碳酸飲料,會吞入太多空氣而不舒服。

◆做記錄:包括症狀發作過程,狀況、處理方法和持續時間,幫助醫師了解狀況。

◆優酪乳、纖維質的好處多:對於便秘型的大腸激躁症病人,長庚護專營養學講師蕭千佑建議多喝優酪乳,既能幫助腸道好菌增長,乳糖過敏的人也可以喝。其次,選擇高纖維質食物,譬如牛蒡的纖維質就比青江菜多4倍,木耳、竹筍等都是纖維的好來源。


 你的心情如何影響你的腸胃

 消化運動主要受自主神經系統(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經)、胃腸內容物的滲透壓和內分泌控制。交感神經主管幽門括約肌的運動和胃部血管的擴張與收縮,並能抑制減緩胃壁平滑肌運動。副交感神經則主控胃液分泌,加速胃的運動。

 當我們遇到壓力,精神緊張、情緒焦慮時,體內負責衝刺的交感神經會興奮,讓血液供應集中在心、肺、腦部和肌肉等重要器官,連帶腸胃血流就會減少,唾液、胃酸分泌也減少,消化蠕動都減緩。

 當情緒放鬆,這時負責加油充電的副交感神經就動了起來,胃酸、腸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加快,活化消化機能,好吸收營養,養精蓄銳預備下一次的挑戰。這也就是為什麼緊張時根本吃不下,或是一吃就覺得脹悶痛,等到壓力狀況解除,就想好好大吃一頓的生理機制,市立和平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施嫈瑜解釋。

 1930年代美國紐約醫院醫師吳爾夫,經由實際觀察一位因為食道受傷而做胃造廔(在胃部做一造口,食物直接由此灌入),名叫湯姆患者的胃黏膜,完成了有關情緒壓力對消化功能影響的研究。

 吳爾夫發現,當湯姆激動時,胃黏膜會發紅且分泌大量胃酸及胃蛋白B,侵蝕胃黏膜,甚至造成 清晰可見的潰瘍,胃酸直接侵蝕胃壁而發生胃痛。當情緒低落時,黏膜顏色轉為蒼白,胃液分泌減少,消化功能低落,會造成程度不同的噁心感,食慾也會因此變差。

 大腸和胃一樣,需要神經(交感、副交感和腸黏膜下肌肉層神經網絡)、內分泌和大腦的協調合作,才能運作正常。若受到壓力刺激或是情緒影響,使得神經、內分泌與大腦的協調紊亂,就會產生腹瀉、便秘或腹痛等症狀。學生在大考前常會腹瀉,上班族一忙起來可能便秘,就是常見的例子。

lwk88 发表于 4-1-2010 14:43:18

现在的饮食习惯。。
真正是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腸直腸癌,攀升最快的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