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的起源
忍者「NINJA」,與壽司「SUSI」、藝者「GEISHA」一樣,已經成為國際通用語。無論是正宗日本人,或是學忍術的外國人,對忍者所懷抱的形象,通常是:全身黑色裝束,能飛簷走壁、跳牆越城、喚雨呼風、移星換鬥,使用各種奇形怪狀的暗器。此形象,雖非準確無誤,倒也八九不離十。忍者的工作,主要是為主君進行秘策、破壞、暗殺、收集敵方前線情報、攪亂敵方後援基地……等種種諜報活動。由於生前必須隱姓埋名,過著終生見不得天日的生活;更不能留下隻言詞組,以免日後東窗事發,因此,日本忍者的起源,到底該回溯到哪個時代?沒人敢斷言。不過,忍術秘本中,留有聖德太子(五世紀末至六世紀初)身邊有位名叫「大伴細人」忍者的記載。
目前,日本各地雖有無以數記的忍術流派,但是,追根究底,畢竟還是會回到伊賀(三重縣西北部)、甲賀(滋賀縣南部)兩地。我想,許多人從漫畫、小說中得來的印象,可能會誤以為伊賀忍者集團與甲賀忍者集團,是不共戴天的宿敵。其實並非如此。兩者祖先是同一家人,雙方之間大部份也都有親戚關係。隻是,彼此的僱主(主君)若是敵對關係的話,他們便不得不同室操戈,甚或演變成兄弟鬩牆的結果。
而另一方,為了便於忍術能世代傳授下去,他們之間也不得不頻繁通婚,可以說是唇亡齒寒的關係。稍微細想一下,便可知道,一旦生長在該地,無論男女,為了家族秘密,還能跟他鄉人結婚生子嗎?況且,男忍者背後,通常有女忍者在撐持。這種工作,除非自小耳濡目染,視為當然,否則,丈夫於某天突然不告而別,普通女人誰能忍受,不氣得七孔生煙?
忍者世界中,有四項基本戒律:不準濫用忍術(隻能用在公事上)、捨棄一切自尊(逃命要緊)、必須守口如瓶(即便為此失去性命)、絕對不能洩露身份(這是最基本忍術)。忍者活躍的時代,大緻有三:十一世紀末至十二世紀末的源平時代、十三世紀的南北朝時代、十四世紀中旬至十五世紀末的戰國時代。而戰國時代也可以說是忍者「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
忍者又分為「上忍」、「中忍」、「下忍」。「上忍」,又稱「智囊忍」,專門策略作戰整體計劃。「中忍」,是實際作戰時的指揮頭子,當然忍術也得超群出眾才行。「下忍」,又稱「體忍」,相當於現代的特殊部隊,在最前線實際作戰的忍者。彼此之間等級關係涇渭分明,「下忍」對「中忍」唯命是從,「中忍」對「上忍」俯首帖耳。
以下是有關忍者裝備簡略說明:
【裝束】
忍者通常在新月或陰天夜晚潛入敵方城樓與宅邸,如果全身黑色裝束,輪廓反而會更顯突出,因此,基本裝束顔色是深藍。碰到月明星稀的夜晚,便換成灰色或是茶色裝束。有時候外面是灰色,裡面是茶色,萬一遭遇敵方追擊,可以在途中將裝束反穿過來,利用顔色錯覺逃脫險境。另外,深藍色可以防治毒蛇、蚊子等蟲子侵襲,這是用含有鐵分的天然染料染成的布料。美國開拓民發明出的牛仔褲,目的與忍者裝束一樣。
至於內褲,當然是日本傳統的兜襠布(一條細長白布)。隻是,忍者的束法同一般人不同,長度也比較長。他們將兜襠布從脖子纏到胯下,最後綁在腰際。如此,可以隨時從脖子後抽出兜襠布,當做繃帶或繩子應急。上衣裡頭有許多口袋,放一些不能淋濕的火藥、縫衣針、救急藥(包括安眠藥、毒藥)等;腰帶裡頭則放一些日用雜物。手套與綁腿,通常藏著一些暗器。
【武器】
為了矇混國境關卡守關人員的審問,忍者在旅途中,通常是農夫打扮。因此,所謂的忍者暗器,往往是改造自農具、日常必需用品、園丁道具等。這些武器,大多是自己發明鑄造,隻有自己深知其用法,因而在旁人眼裡看來,跟一般日用品沒什麼分別。這也是忍者武器失傳的主要原因之一。
現代人從各種忍術秘本中,所得知的忍術武器,主要有七種:手裡劍(syuriken)、撒菱(makibisi)、忍刀(sinobigatana)、吹矢(hukiya)、忍杖(sikomidue)、手甲鈎(tekkoukagi)、水蜘蛛(mizugumo)。
「手裡劍」是飛鏢,刀尖塗有劇毒。「撒菱」,是逃走時撒在身後的一種菱形武器;凡是凹凸不平,能夠刺傷雙足的東西,例如天然石頭、乾燥果實、鐵器等,都可以拿來代用。「忍刀」,附有一條長約三公尺的繩子,翻越城牆時,可以當踏腳工具,再利用繩子收回;刀鞘,臨危時可以當潛在水中的通氣管。「吹矢」,則是毒針,通常藏在笛子內;有時候旅途中必需扮裝成藝人,因此,忍者除了必須學吹矢手法,還得練習吹笛技術。「忍杖」,顧名思義,是一根藏有鏈子、長矛、刀劍等武器的手杖。「手甲鈎」,各式各樣,有裝在指甲上的,有套在手背上的,就看當事者擅長哪種功夫,自己變把戲。「水蜘蛛」,渡河時用的道具,平時可以疊起來藏在包裹內。
【忍者食】
忍者絕對不能「發福」,由於得時時隱身在天花板上、地板下,甚至懸掛在樹上、屋內支柱上,用隻手支撐自己的體重,因此,忍者必須注意不讓自己的體重超過六十公斤。以男人的臂力來講,能夠隻手懸空與敵方打鬥的上限體重是六十公斤(不信的人,自己試試看)。「忍者食」以穀物為主,低熱量、低脂肪、高蛋白質。主食通常是糙米、小麥、蕃薯,配菜是黃豆製成的豆腐、味噌,其他是梅子、蔬菜、芝麻、鵪鶉蛋等。會增強體臭的食物,例如韭菜、肉類、蔥、大蒜、薑,嗜好品香菸等,一律列為禁品。而且,忍者時常洗澡、洗衣,目的都是去掉體臭。另外,松子、榧子等植物果實,也是忍者的主食之一。
「攜帶食」也很重要。一旦接獲任務指令,無論是野外露宿,或是潛伏在敵方宅邸天花板上,身上都必須有「攜帶食」,以便維持體力。乾燥芋頭,可以串成項鏈,掛在頸上;蒸熟的米,曬乾後,可以防腐。二者皆可用開水沖泡,成為充饑速食。此外,用麥角、梅子、冰糖攪合成藥丸,便成為
「止渴丸」;用紅蘿蔔、蕎麵粉、麥粉、山芋、甘草、薏苡、糯米粉,全部磨成粉末,浸泡在酒中三年,待酒蒸發後,揉成桃子核一般大小,一天僅吃三粒,便不用擔心會耗費體力。還有一種「兵籠丸」,是用紅蘿蔔、麥粉、糯米粉、蜂蜜、酒,用文火熬幹,再揉成小丸子曬乾,一天服用三十粒,便可以獲取必要的維生素。「兵籠丸」應該是戰爭時,兵士們固守城池時用的吧?總之,這也是主要「忍者食」之一。
【野外生存法】
忍者具有豐富的藥草知識,可以分辨毒藥與良藥,見機行事。對野生動物的習性,也瞭如指掌,許多忍術,都是從野生動物習性學以緻用的。天文氣象學,更是不可欠缺的基本忍術之一。例如,夜晚觀察蜘蛛網上有沒有水滴,若是有,翌日便是晴天;月亮周圍有一圈月暈,或是月光比平日亮時,翌日則是雨天;深夜十二點、清晨八點、傍晚時分開始下的雨,可能會連續下好幾天。在深山中迷路時,用火烤熱縫衣針針頭,或是在針上塗上蠟,立即放在水中,針頭所指的方向,便是北方。忍者身上的縫衣針,不僅可以用來分辨方向,也可以當成受傷、疲累時的針灸道具。身上水壺內的水喝光時,怎麼辦?找螞蟻洞或螻蛄洞。有螞蟻、螻蛄的地方,附近必定有水源。
【忍術】
首先,當然是得臨機應變化身為各種身份。忍者的基本「七化」(nanabake)是:出家、虛無僧、山伏、放下師、常之形、商人、猿樂師。「出家」(syukke),是一般光頭和尚。「虛無僧」(komusou),頭上戴著圓筒形竹笠,蓋住整張臉孔;身上披著袈裟;頸上掛著托缽;邊吹蕭邊化緣乞討。「山伏」(yamabusi),在山野中修行的僧侶。「放下師」(houkasi),相當於現代的街頭藝人,表演魔術、特技、耍猴等。「常之形」(tunenokata),化身為在地農人或武士,條件是,必須會講一口流利的當地方言。「商人」,就是賣藥、賣糖的行商。「猿樂師」(sarugakusi),江湖藝人。其他還有「變相術」、「變體術」、「變聲術」等。
傳遞機密文件時,最佳方法是暗記。不過,有時候是縫在衣服裡邊;有時候將文件sorry成一條繩子,同草笠編在一起。更有將細長紙條纏在一個圓筒上,於上面記載下文書內容,之後解下紙條,內容便會成為脈絡不明的文字;收件人於收到文件後,再將紙條纏在同樣粗大的圓筒上,回覆原形。我個人認為最「酷」的方法是,將文字刻在頭皮上!這種方法,必須於事前先將頭髮剃成光頭,再施以刺青,待頭髮留長後,平安回到主君面前時,再度剃光頭髮。可是,這方法,一定非常痛。不過,反正忍者都會調藥,應該有類似現代的麻醉藥吧。另一種方法是,利用「神代文字」。這是中國漢字傳到日本之前的大和古代文字,相當於中國的甲骨文。戰國時代時,已經罕得有人能夠讀解出神代文字,於是便成為忍者之間的「暗號」。
其他還有種種千奇百怪的忍術,「文」、「武」、「藝」、「樂」皆有,數不勝數。
德川家康在江戶(東京)設立了幕府之後,一部份伊賀忍者成為幕府的警衛人員與密探,剩下的伊賀忍者與甲賀忍者,則被派分到各地大名領地。明治維新時,忍術已經逐漸失傳,這些忍者後裔,通通改行轉業,成為警察、醫生、藥房老闆、焰火師等。話雖如此,「NINJA」這個透古通今的世界,依然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令現代日本人,乃至外國人,皆禁不住好奇,想探頭去瞧瞧:這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 我们也可以算是忍者吗? 也算阿!至少我们会千里传音:yct45 忍者又分為「上忍」、「中忍」、「下忍」。「上忍] ,忍屎,忍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