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位华人获 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昨天宣布,两名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和钱永健,以及一名日本科学家下村修,赢得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成就。http://www.omy.sg/OMYMEDIA/image/News/WorldNews/200810/20081009_A_SH_NOBEL_img_am.jpg
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
下村修(80岁)是在1962年首位从水母中分离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protein,简称GFP)的科学家,他发现这种蛋白在紫外线光中呈现亮色、马丁•查尔菲(61岁)展示了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各种生物现象的亮光基因标签的价值、钱永健(56岁)对人们理解绿色荧光蛋白如何发光作出了贡献,他还将颜色标签扩展至除绿色之外的颜色,以便可以用各种颜色标识不同的蛋白和细胞。
钱永健是美籍华裔化学家,1952年出生在纽约,1977年获得剑桥大学生理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及药理学两系教授。
http://www.omy.sg/OMYMEDIA/image/News/WorldNews/200810/20081009_A_SH_NOBEL_img_as1.jpg
日本科学家下村修
钱永健是钱学森堂侄
钱永健是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他发明多色莹光蛋白标记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
此后,绿荧蛋白成为生物科学最重要的工具。研究员能够观察以前肉眼无法看到的过程,例如脑神经细胞的发展、患阿尔茨海默氏症期间的神经细胞破坏,以及癌症细胞扩散等现象。
下村修(Osamu Shimomura)1928年出生在东京,1960年从名古屋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同年赴美,是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的海洋生物学实验室和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名誉退休教授。
http://www.omy.sg/OMYMEDIA/image/News/WorldNews/200810/20081009_A_SH_NOBEL_img_as2.jpg 马丁•查尔菲
马丁•查尔菲(Martin Chalfie)1947年出生,在芝加哥长大,1977年获得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自1982年以来任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
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他们将平分1000万瑞典克朗(约207万新元)的奖金。
钱永健是继李远哲(1986年)之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第二位华裔科学家。
曾获诺贝尔奖的华人,还有李政道和杨振宁(1957年物理学奖)、丁肇中(1976年物理学奖)、朱棣文(1997年物理学奖)、崔琦(1998年物理学奖),以及高行健(2000年文学奖)。 恭喜恭喜~华人之光~ :yct8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