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 发表于 22-9-2008 22:40:44

中国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传入

1.前弘期佛教初传雪域


  在佛教传入以前,西藏地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本教,亦 称“苯教”、“苯波教”。本教起源于青藏高原上古老的自然崇拜,与 汉族传统的巫教近似,巫师处于宗教的核心地位,驱鬼降神,祝福禳灾, 占卜吉凶,施法安魂。在西藏第 26 代赞普之前,朝廷内都有本教巫师担 任重要职务,左右朝政。本教的盛行是与当时西藏落后的状况相适 应的。
佛教传入西藏的确切日期尚有争议,但一般公认,在松赞干布时代
(公元 629 年——650 年在位),佛教正式开始流行。松赞干布是一位饶 勇善战的藏王,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他与邻近的尼伯尔和唐王朝联 姻,娶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为妃,两位公主分别把大量的佛经、佛像带 入西藏,并从本国延请僧人,建设寺庙安置这些佛经佛像,佛教从此开 始流传。松赞干布对佛教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他建寺、译经,并 根据佛教的戒律制定了西藏早期的法律。据《西藏王臣史》记载:在法 律中他规定人民必须“敬信三宝”。佛教初传遇到了本教的抵制,据说 修大昭寺时,“昼日所筑,入夜悉为魔鬼摧毁”,可能就是本教徒干的。 松赞干布以后两代赞普忙于内战,至赤德祖赞(公元 724 年——755 年在位)时,再次迎娶唐金城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发现,文成公主带入 西藏的释迦像被封于暗室,佛经早已荡然无存,可能是发生过排佛事件。 她命令将佛像重新迎入大昭寺供奉,又延请大批汉族高僧入藏译经弘 法。赤德祖赞死后,本教巫师联合信仰本教的大臣,再次排佛,直至赤 松德赞(公元 742 年——797 年)亲政。他处死了信本教的大臣,废除禁 佛令,恢复庙宇的建设,并从印度请来寂护和莲华生两位大师入藏传法。 寂护是印度瑜伽中观派的创始人,理论高深,但是他刚到西藏时并不受 欢迎,曾被本教徒驱逐出境。在尼伯尔,他遇到了密教大师莲华生,两 人重新返回西藏。莲华生用密教的高级巫术战胜了本教的低级巫术,并 宣称每战胜一个妖魔,就把他收为佛教的护法神,实际上是把本教的巫 术连同教徒都吸收进了自己的体系。印度的密教终于打开了在西藏传教 事业的大门。以后,寂护的弟子莲华戒(约公元 730 年——800 年)又在 赞普的支持下,辨败了汉地来的禅僧,将他们赶回了内地。这样就初步
形成了藏传佛教重渐轻顿,重密轻显的特点。 前弘期佛教发展的高潮是热巴巾担任赞普(公元 815 年——838 年在
位)的时期,他规定每七户藏民养一个僧人,并打击本教信徒,从而引 起了本教徒的强烈不满。他们勾结信仰本教的大臣,拥立达磨为赞普(公
元 838 年——842 年在位),开始了对佛教更严厉的迫害,包括将寺院改 为屠场,把佛像丢入河中,焚烧佛经,僧人中上层被杀,中层被流放, 下层还俗,或强迫成为本教徒。“达磨灭法”使佛教前弘期竟致中断, 此后一百余年成为西藏佛教史上的“黑暗期”。



2.后弘期佛教再度勃兴

  达磨在灭法时期,一些佛教徒隐藏到了民间,一些人流落他乡躲避 灾难。其中有藏僧饶萨、钥格回和玛释迦牟尼三人潜入西昌,坚持修行。 一藏族青年慕名投入他们门下,经长期的学习,精通教义,功夫高深, 在维系藏族僧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便是公巴饶赛(亦称喇钦)。
  达磨在灭法的第二年,便被还俗打猎的僧人贝吉多吉用弓箭射死, 藏区从此陷入了大乱。一百余年后藏地渐趋平复,统治者开始认识到, 还是佛教更有助于维持统治。控制山南地区的藏王意希坚赞,听说西昌 藏族僧团的情况,便派了鲁梅·粗赤喜饶等七人去求法,他们从公巴饶 赛学习各部教典,学成后于公元 975 年陆续返回后藏,建寺、收徒、弘 法。由于有前弘期的基础,佛教迅速恢复起来,佛教史上把此后的佛教 传播统称为后弘期。
  后弘期开始便很重视佛经的引进和翻译,当时正值印度密教盛行时 期,流入西藏的经文以密藏为主。在取经、译经事业上,以仁钦桑布、 卓弥、玛尔巴、桂·枯巴拉四人最为著名。他们基本完成了佛教显宗理 论和密宗教法的引进,为藏传佛教宗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后弘期理论建设方面,印度高僧阿底峡(公元 982 年——1054 年) 功不可没。他本是印度扎护罗国王子,自幼好学,精通声明、医方明、 工巧明和大小乘、显密教经论。29 岁出家,曾任那烂陀寺和超岩寺首座, 许多西藏僧人皆向他求学,并把他的情况介绍给藏王。阿里地区藏王意 希沃派人携带大量黄金,请阿底峡入藏传法。阿底峡到西藏后发现,藏 僧修习十分混乱,把密教无上瑜伽的修习变成了恣意淫乱。所以他写了
《菩提道灯论》,专门讲述显、密修习次第,认为一定要先显后密,在
完全掌握了显宗理论后,方可修炼密教。特别是涉及男女双修的无上瑜 伽功法,只能授给有大根基的人。据说,他只把四本续中一切口诀授给 了仲巴敦一人,可见掌握之严。阿底峡对显密修习次第的强调,防止藏 密象印度密教那样由世俗而庸俗,由庸俗而腐败。



3.藏传佛教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


  后弘期佛教扫清了障碍,迅速成为藏地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不 过由于佛教本身即流派众多,加之当时西藏各地贵族割据,僧侣与当地 封建势力相结合,形成了互为表里的统治集团,因此产生了大大小小的 诸多宗派。其主要者有:“宁玛、噶当、萨迦、噶举、格鲁五大派和一 些小教派。格鲁派产生稍晚,参见本书下卷,此处简单介绍前述四派。

(1)宁玛派
  该派是藏传佛教中流传最为久远的一派,宁玛二字即为“古”、“旧” 之意。所谓“古”因其自称是前弘期莲华生所传,创教时间早于其他诸 派。“达磨灭法”时期,该派僧人在民间传法,得以躲过大难。所谓“旧”, 因其理论属于前弘期传入的旧派密咒。但其真正的创始人是11世纪的“三 索尔”,即索尔波·释迦琼乃(1007 年——1062 年)、索尔琼·喜饶扎 巴(1014 年——1074 年)和索尔琼·释迦僧格(1074 年——1134 年)。 该派僧人多戴红帽子,穿红衣,故又称红教。宁玛派的特点是组织松散, 没有中心寺院,教徒分布各地,僧人参加生产劳动,可以娶妻生子。其
  
理论以“大圆满法”为正传,认为人心本净,修习的目的就是要保持心 体本净的状态,顺其自然,摆脱各种迷惑,使心住于“空虚明净”之地, 即算达到了“大圆满”,即身成佛。宁玛派由于在民间传播,吸收了较 多的本教色彩。宁玛派虽然僧人不多,但一直传至现代。

(2)噶当派
  在藏语中,“噶”字意为“佛语”,“当”字意为“教授”、“教 戒”,即一切佛语都是对僧人修习的指导。该派源于阿底峡,实际创始 人是仲巴敦(1005 年——1064 年)。热振地方的热振寺是噶当派的根本 道场。仲巴敦跟随阿底峡修学多年,受其修习次第理论影响很大,比较 重视显宗的各种宗教原理和戒律,在藏传佛教诸派中有“纯净”之称。 这些思想对后来宗喀巴的宗教改革以及格鲁派的创立有较大影响,格鲁 派创立以后,噶当派并入了格鲁派。

(3)萨迦派
  萨迦派因其产生于萨迦地区而得名。此派寺院多以红、兰、白三色 线条涂墙,所以也被人们称为“花教”。其创始人是出生于该地大贵族 昆氏家族的昆却杰布(1034 年——1102 年),他曾经先后跟随卓弥、桂·枯 巴拉等人译经,学习显密教法,40 岁创教,自任教主。他规定僧人可娶 妻生子,但生子后便不可再接近女人。教主都由昆氏家族后代担任,从 此昆氏家族便垄断了萨迦地方的政、教大权。元代时由于该派的领袖班 智达、八思巴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萨迦派凌驾于其他各派之上,成为 西藏的宗教领袖。元亡后萨迦势力衰落,但仍在本地区维持统治,流传 至今。萨迦派以“道果法”为理论核心,认为修行要经过三个次第,即: “最初舍非福,中断于我执,后除一切见,知此为智者。”

(4)噶举派
  噶举在藏语中为“言传”之意,因该派重视师徒口传而得名。此派 僧人多穿白衣,故又称“白教”。噶举派最早有两个支系,主流是由玛 尔巴(1012 年——1097 年)和米拉日巴(1040 年——1123 年)开创的 达布噶举,支流是由琼南交巴(1086 年——?)开创的香巴噶举。两派 一度香火都很兴盛,但香巴噶举 14 世纪以后失传了。噶举派非常重视各 种密教修炼方法,如玛尔巴从印度传来的集密、胜乐、欢喜金刚、四座、 大幻等密法,都被弟子们发扬光大。按照噶举派的说法,显宗主修心, 密宗主修身,他们练功从“拙火定”入手,可以抗拒严寒,穿着单衣过 冬。米拉热巴名字中的“热”字,就说明他有此种功力。另外他们还特 别重视无上瑜伽部的“双身修法”,主张通过男女交媾来证悟空。后来, 噶举派又分化成噶玛噶举、蔡巴噶举、拔戒噶举和帕竹噶举四大派。其 中帕竹噶举又分化成了止贡巴、达垄巴、主巴、雅桑巴、绰浦巴、修赛 巴、叶巴和玛苍巴等八个小派,号称“四大八小”。在格鲁派创建之前, 噶举派是西藏最有势力的宗派。
  除了上述四大派外,藏传佛教中还有希解派、觉域派、觉囊派、郭 扎派、夏鲁派等小的派系,理论大同小异,不过教主不同,修法各异, 使藏传佛教表现得丰富多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