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三十六計(24~~36計)
第 二十四 計:假 道 伐 虢「 假 道 伐 虢 」 的 「 假 道 」 是 借 路 的 意 思 。 對 於 處 在 敵 我 兩 個 強 國 中 的 弱 國, 當 敵 方 逼 迫 它 屈 服 時 , 我 方 立 刻 出 兵 援 救 , 借 機 把 軍 事 力 量 滲 透 進 去 , 控 制 其 局面 , 再 乘 機 發 動 突 然 襲 擊 , 就 可 輕 而 易 舉 取 得 勝 利 。 也 可 理 解 作 先 利 用 甲 做 跳 板 去消 滅 乙 , 達 到 目 的 後 , 回 過 頭 來 連 甲 一 起 消 滅 掉 。
春秋時期﹐晉國想吞並鄰近的兩個小國﹕虞和虢﹐這兩個國家之間關系不錯。晉如襲虞﹐虢會出兵救援﹔晉若攻虢﹐虞也會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晉獻公獻上一計。他說﹐要想攻佔這兩個國家﹐必須要離間他們﹐使他們互不支持。虞國的國君貪得無厭﹐我們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議晉獻公拿出心愛的兩件寶物﹐屈產良馬和垂棘之壁﹐送給虞公。獻公哪裡舍得﹖苟息說﹕大王放心﹐只不過讓他暫時保管罷了﹐等滅了虞國﹐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嗎﹖獻公依計而行。虞公得到良馬美璧﹐高興得嘴都合不攏。晉國故意在晉﹑虢邊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晉國要求虞國借道讓晉國伐虢﹐虞公得了晉國的好處﹐只得答應。虞國大臣宮子奇再三勸說虞公﹐這件事辦不得的。虞虢兩國﹐脣齒相依﹐虢國一亡﹐脣亡齒寒﹐晉國是不會放過虞國的。虞公卻說﹐交一個弱朋友去得罪一個強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呢﹗晉大軍通過虞國道路﹐攻打虢國﹐很快就取得了勝利。班師回國時﹐把劫奪的財產分了許多送給虞公。虞公更是大喜過望。晉軍大將裡克﹐這時裝病﹐稱不能帶兵回國﹐暫時把部隊駐扎在虞國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懷疑。幾天之後﹐晉獻公親率大軍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獻公約虞公前去打獵。不一會兒﹐只見京城中起火。虞公趕到城外時﹐京城已被晉軍裡應外合強佔了。就這樣﹐晉國又輕而易舉地滅了虞國。 top
第 二十五 計:偷 樑 換 柱
「 偷 樑 換 柱 」 計 的 意 思 是 要 暗 中 抽 換 敵 人 的 主 力 , 然 後 乘 機 控 制 或 吞 併 敵 人 。
偷梁換柱﹐指用偷換的辦法﹐暗中改換事物的本質和內容﹒以達蒙混欺騙的目的。“偷天換日”﹑“偷龍換鳳”﹑“調包計”﹐都是同樣的意思。在軍事上﹐聯合對敵作戰時﹐反復變動友軍陣線﹐借以調換其兵力﹐等待友軍有機可乘﹑一敗涂地之時﹐將其全部控制。此計歸于第五套“並戰計”中﹐本意是乘友軍作戰不利﹐借機兼並他的主力為己方所用。此計中包含爾虞我詐﹑乘機控制別人的權術﹐所以也往往用于政治謀略和外交謀略。 top
第 二十六 計:指 桑 罵 槐
「 指 桑 罵 槐 」 的 意 思 是 故 意 利 用 某 些 人 的 過 失 , 通 過 對 這 些 人 的 懲 罰 , 去 警 誡 那 些 不 服 從 自 己 指 揮 的 人 。
此計的比喻意義應從兩方面廣為理解。一是要運用各種政治和外交謀略,「指桑」而「罵槐」﹐施加壓力配合軍事行動。對于弱小的對手﹐可以用警告和利誘的方法﹐不戰而勝。對于比較強大的對手也可以旁敲側擊威懾他。春秋時期﹐齊相管仲為了降服魯國和宋國﹐就是運用此計。他先攻下弱小的遂國﹐魯國畏懼﹐立即謝罪求和﹐宋見齊魯聯盟﹐也只得認輸求和。管仲“敲山震虎”﹐不用大 的損失就使魯﹑宋兩國臣服。 top
第 二十七 計:假 癡 不 癲
「 假 癡 不 癲 」 , 重 點 在 一 個 「 假 」 字 。「 假 」 的 意 思 是 偽 裝 。 裝 聾 作 啞 , 軟弱 忍 讓 , 使 敵 人 放 鬆 警 惕 。 等 時 機 成 熟 , 再 出 奇 不 意 地 向 敵 人 發 起 進 攻 , 敵 人 猝 不及 防 , 必 然 失 敗 。
三國時期﹐魏國的魏明帝去世﹐繼位的曹芳年僅八歲﹐朝政由太尉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共同執掌﹐曹爽是宗親貴冑﹐飛揚拔扈﹐怎能讓異姓的司馬氏分享權力。他用明升暗降的手段剝奪了司馬懿的兵權。司馬懿立過赫赫戰功﹐如今卻大權旁落﹐心中十分怨恨﹐但他看到曹爽現在勢力強大﹐一時恐怕斗他不過。于是﹐司馬懿稱病不再上朝﹐曹爽當然十分高興。他心裡也明白﹐司馬懿是他當權的唯一潛在對手。一次﹐他派親信李勝去司馬家探聽虛實。其實﹐司馬懿看破曹爽的心事﹐早有准備﹐李勝被引到司馬懿的臥室﹐只見司馬懿病容滿面﹐頭發散亂﹐躺在床上﹐由兩名侍女服侍。李勝說﹕「好久沒來拜望﹐不知您病得這麼嚴重。現在我被命為荊州刺史﹐特來向您辭行。」司馬懿假裝聽錯了﹐說道﹕「並州是近境要地﹐一定要抓好防務。」李勝忙說﹕「是荊州﹐不是並州!」司馬懿還是裝作聽不明白。這時﹐兩個侍女給他喂藥﹐他吞得很艱難﹐湯水還從口中流出。他裝作有氣無力地說﹕「我已命在旦夕﹐我死之後﹐請你轉告大將軍﹐一定要多多照顧我的孩子們。」李勝回去向曹爽作了匯報﹐曹爽喜不自勝﹐說道﹕「只要這老頭一死﹐我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過了不久﹐公元249年2月15日﹐天子曹芳要去濟陽城北掃墓﹐祭祀祖先。曹爽帶著他的三個兄弟和親信等護駕出行。司馬懿聽到這個消息﹐認為時機已到。馬上調集家將﹐召集過去的老部下﹐迅速佔據了曹氏兵營﹐然後進宮威逼太後﹐歷數曹爽罪過﹐要求廢黜這個奸賊。太後無奈﹐只得同意。司馬懿又派人佔據了武庫。等到曹爽聞訊回城﹐大勢已去。司馬懿以篡逆的罪名﹐誅殺曹爽一家﹐終于獨攬大權﹐曹魏政權實際上已是有名無實。 top
第 二十八 計:上 屋 抽 梯
「 上 屋 抽 梯 」 用 在 軍 事 上 , 是 指 利 用 小 利 引 誘 敵 人 , 以 便 將 敵 人 圍 殲 的 策 略 。
後漢末年﹐劉表偏愛少子劉琦﹐不喜歡長子劉琮。劉 琮的後母害怕劉琦得勢﹐影響到兒子劉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劉琦感到自己處在十分危險的環境中﹐多次請教諸葛亮﹐但諸葛亮一直不肯為他出主意。有一天﹐劉琦約諸葛亮到一座高樓上飲酒﹐等二人正坐下飲酒之時﹐劉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樓梯。劉琦說﹕“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賜教矣”諸葛亮見狀﹐無可奈何﹐便給講一個故事。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妃子驪姬想謀害晉獻公的兩個兒子﹕申生和重耳。重耳知道驪姬居心險惡﹐只得逃亡國外。申生為人厚道﹐要盡孝心﹐侍奉父王。一日﹐申生派人給父王送去一些好吃的東西﹐驪姬乘機用有毒的食品將太子送來的食品更換了。晉獻公哪裡知道﹐准備去吃﹐驪姬故意說道﹐這膳食從外面送來﹐最好讓人先嘗嘗看。于是命左右侍從嘗一嘗﹐剛剛嘗了一點﹐侍從倒地而死。晉獻公大怒﹐大罵申生不孝﹐陰謀殺父奪位﹐決定要殺申生。申生聞訊﹐也不作申辯﹐自刎身亡。諸葛亮對劉琦說﹕「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劉琦馬上領會了諸葛亮的意圖﹐立即上表請求派往江夏(令湖北武昌西)﹐避開了 後母﹐終于免遭陷害。劉琦引誘諸葛亮「上屋」﹐是為了求他指點﹐「抽梯」﹐是斷其後路﹐也就是 打消諸葛亮的顧慮。 top
第 二十九 計:樹 上 開 花
「 樹 上 開 花 」 是 指 樹 上 本 來 沒 有 花 , 但 可 以 借 用 假 花 點 綴 在 上 面 , 讓 人 真假 難 辨 。 此 計 用 在 軍 事 上 , 是 指 當 自 己 的 力 量 薄 弱 時 , 可 以 借 別 人 的 勢 力 或 某 種 因素 , 使 自 己 看 起 來 強 大 , 以 此 虛 張 聲 勢 , 懾 服 敵 人 。
在戰爭中要善于借助各種因素來為自己壯大聲勢。無人不知張飛是一員猛將﹐而他卻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大將。劉備起兵之初﹐與曹操交戰﹐多次失利。劉表死後﹐劉備在荊州﹐勢孤力弱。這時,曹操領兵南下﹐直達宛城﹐劉備荒忙率荊州軍民退守江陵。由于老百姓跟著撤退的人太多﹐所以撤退的速度非常慢。曹兵追到當陽﹐與劉備的部隊打了一仗﹐劉備敗退﹐他的妻子和兒子都在亂軍中被沖散了。劉備只得狼狽敗退﹐令張飛斷後﹐阻截追兵。張飛只有二三十個騎兵﹐怎敵得過曹操的大隊人馬﹖那張飛臨危不懼﹐臨陣不慌﹐頓時心生一計。他命令所率的二二十名騎兵都到樹林子裡去﹐砍下樹枝﹐綁在馬後﹐然後騎馬在林中飛跑打轉。張飛一人騎著黑馬﹐橫著丈二長矛﹐威風凜凜站在長板坡的橋上。追兵趕到﹐見張飛獨自騎馬橫矛站在橋中﹐好生奇怪﹐又看見橋東樹林裡塵土飛揚。追擊的曹兵馬上停止前進﹐以為樹林之中定有伏兵。張飛只帶二三十名騎兵﹐阻止住了追擊的曹兵﹐讓劉備和荊州軍民順利撤退﹐靠的就是這「樹上開花」計。 top
第 三十 計:反 客 為 主
「 反 客 為 主 」 的 意 思 是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 主 人 不 去 招 待 客 人 , 反 而 受 客 人 招待 。 用 在 軍 事 上 , 就 是 乘 支 援 盟 軍 的 機 會 , 把 自 己 的 力 量 安 插 進 去 , 然 後 有 計 劃 地逐 步 控 制 盟 軍 。
唐朝有個叛將﹐名字叫仆固懷恩。他煽動吐蕃和回紇兩國聯合出兵﹐進犯中原。大兵三十萬﹐一路連戰連捷﹐直逼涇陽。涇陽的守將是唐朝著名將軍郭子代﹐他是奉命前來平息叛亂的﹐這時他只有一萬余名精兵。面對漫山遍野的敵人﹐郭子儀知道形勢十分嚴竣。正在這個時候﹐仆固懷恩病死了。吐蕃和回紇就失去了中間的聯繫和協調的人物。雙方都想爭奪指揮權﹐矛盾逐漸激化。兩軍各駐一地﹐互不聯繫往來。吐蕃駐扎東門外﹐回紇駐扎西門外。郭子儀想到何不乘機分化這兩支軍隊﹖他在安史之亂時﹐曾和回紇將領並肩作戰﹐對付安祿山。這種老關系何不利用一下呢﹖他秘密派人前往回紇營中轉達郭子儀想與過去並肩作戰的老友敘敘情誼。回紇都督藥葛羅﹐也是個重視舊情的人。聽說郭子儀就在涇陽﹐十分高興。但是﹐他說﹕「除非郭老令公親自讓我們見到﹐我們才會相信。」郭子儀聽到回報﹐決定親赴回紇營中﹐會見藥葛羅﹐敘敘舊情﹐並乘機說服他們不要和吐蕃聯合反唐。將士們深怕回紇有詐﹐不讓郭子儀前去。郭子儀說﹕「為國家﹐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我去回紇營中﹐如果能談得成﹐這─仗就打不起來了﹐天下從此太平﹐有什麼不好﹖」他拒絕帶衛隊保衛﹐只帶少數隨從﹐到回紇營去。藥葛羅見真的是郭子儀來了﹐非常高興。設宴招待郭子儀﹐談得十分親熱。酒宿時﹐郭子儀說道﹕「大唐﹑回紇關系很好﹐回紇在平定安史之亂時立了大功﹐大唐也沒有虧待你們呀﹗今天怎麼會和吐蕃聯合進犯大唐呢﹖吐蕃是想利用你們與大唐作戰﹐他們好乘機得利。」藥葛羅憤然說道﹕「老令公說得有理﹐我們是被他們騙了﹗我們願意和大唐一起﹐攻打吐蕃。」雙方馬上立誓聯盟。吐蕃得到報告﹐覺得形勢驟變﹐與己不利﹐他們連夜准備﹐拔寨撤兵。郭子儀與回紇合兵追擊﹐擊敗了吐蕃的十萬大軍。吐蕃大敗﹐很長一段時期﹐邊境無事。 top
第 三十一 計:美 人 計
「 美 人 計 」 的 意 思 是 對 兵 力 強 大 的 敵 人 , 要 先 制 服 他 的 主 帥 ; 對 足 智 多 謀的 主 帥 , 要 設 法 腐 蝕 他 的 意 志 。 只 要 讓 敵 人 的 將 帥 鬥 志 衰 退 , 士 兵 士 氣 消 沉 , 那 麼敵 軍 就 沒 有 了 戰 鬥 力 了 。 因 此 , 針 對 敵 人 的 弱 點 滲 透 瓦 解 , 就 可 以 更 容 易 消 滅 敵 人。
話說夫差貪戀女色﹐一天比一天厲害﹐根本不想過問政事。伍于胥力諫無效﹐反被逼自盡。勾踐看在眼裡﹐喜在心中。公元前482年﹐吳國大旱﹐勾踐乘夫差北上會盟之時﹐突出奇兵伐吳﹐吳國終于被越所滅﹐夫差也只能一死了之。漢獻帝九歲登基﹐朝廷由董卓專權。董卓為人陰險﹐濫施殺戮﹐並有謀朝篡位
的野心。滿朝文武﹐對董卓又恨又怕。司徒王允﹐十分擔心﹐朝廷出了這樣一個奸賊﹐不除掉他﹐朝廷難保。但董卓勢力強大﹐正面攻擊﹐還無人斗得過他。董卓身旁有一義子﹐名叫呂布﹐驍勇異常﹐忠心保護董卓。王允觀察這「父子」二人﹐狼狽為奸﹐不可一世﹐但有一個共同的弱點﹕皆是好色之徒。何不用「美人計」﹐讓他們互相殘殺﹐以除奸賊﹖王允府中有一歌女﹐名叫貂蟬。這個歌女﹐不但色藝俱佳﹐而且深明大義。王允向貂蟬提出用美人計誅殺董卓的計劃。貂蟬為感激王允對自己的恩德﹐決心犧牲自己﹐為民除害。在一次私人宴會上﹐王允主動提出將自己的「女兒」貂蟬許配給呂布。呂布見這一絕色美人﹐喜不自勝﹐十分感激王允。二人決定選擇吉日完婚。
第二天﹐王允又請董卓到家裡來﹐酒席筵間﹐要貂蟬獻舞。董卓一見﹐饞涎欲滴。王允說﹕「太師如果喜歡﹐我就把這個歌女奉送給太師。」老賊假意推讓一番﹐高興地把貂蟬帶回府中去了。
呂布知道之後大怒﹐當面斥責王允。王允編出一番巧言哄騙呂布。他說﹕「太師要看看自己的兒媳婦﹐我怎敢違命﹗太師說今天是良辰吉日﹐決定帶回府去與將軍成親。」呂布信以為真﹐等待董卓給他辦喜事。過了幾天沒有動靜﹐再一打聽﹐原來董卓已把貂蟬俱為己有。呂布一時也沒了主意。一日董卓上朝﹐忽然不見身後的呂布﹐心生疑慮﹐馬上趕回府中。在後花園鳳儀亭內﹐呂布與貂蟬抱在一起﹐他頓時大怒﹐用戟朝呂布刺去。呂布用手一檔﹐沒能擊中。呂布怒氣沖沖離開太師府。原來﹐呂布與貂蟬私自約會﹐貂蟬按王允之計﹐挑撥他們的父子關系﹐大罵董卓奪了呂布所愛。王允見時機成熟﹐邀呂布到密室商議。王允大罵董賊強佔了女兒﹐奪去了將軍的妻子﹐實在可恨。呂布咬牙切齒﹐說﹕「不是看我們是父子關系﹐我真想宰了他。」
王允忙說﹕「將軍錯了﹐你姓呂﹐他姓董﹐算什麼父子﹖再說﹐他搶佔你的妻子﹐用戟刺殺你﹐哪裡還有什麼父子之情﹖」呂布說﹕「感謝司徒的提醒﹐不殺老賊誓不為人﹗」王允見呂布已下決心﹐他立即假傳聖旨﹐召董卓上朝受禪。董卓耀武揚威﹐進宮受禪。不料呂布突然一戟﹐直穿老賊咽喉。奸賊已除﹐朝庭內外﹐人人拍手稱快。 top
第 三十二 計:空 城 計
「 空 城 計 」 屬 於 一 種 心 理 戰 術 , 主 要 是 利 用 敵 人 多 疑 的 心 理 弱 點 , 在 兵 力空 虛 時 , 故 意 做 出 不 加 防 守 的 樣 子 , 使 敵 人 產 生 疑 慮 , 不 敢 作 進 一 步 的 進 攻 , 從 而使 自 己 化 險 為 夷 。
此計是一種心理戰術。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就是所謂「虛者虛之」。敵方產生懷疑﹐更會猶豫不前﹐就是所謂「疑中生疑」。敵人怕城內有埋伏﹐怕陷進埋伏圈內。但這是懸而又懸的「險策」。使用此計的關鍵﹐是要清楚地了解並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征。諸葛亮使用空城計解圍﹐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才敢出此險策。諸葛亮的空城計名聞天下﹐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過用空城計的出色戰例。
top
第 三十三 計:反 間 計
「 反 間 計 」 的 實 質 是 巧 妙 地 利 用 敵 人 間 諜 反 過 來 為 己 方 服 務 。
反間計﹐原文的大意是說﹕在疑陣中再布疑陣﹐使敵內部自生矛盾﹐我方就可萬無一失。說得更通俗一些﹐就是巧妙地利用敵人的間諜反過來為我所用。在戰爭中﹐雙方使用間諜是十分常見的。《孫子兵法》就特別強調間諜的作用﹐認為將帥打仗必須事先了解敵方的情況。要准確掌握敵方的情況﹐不可靠鬼神﹐不可靠經驗﹐「必取于人﹐知敵之情者也。」這裡的「人」﹐就是間諜。《孫子兵法》專門有一篇《用間篇》﹐指出有五種間諜﹐利用敵方鄉裡的普通人作間諜﹐叫因間﹔收買敵方官吏作間諜﹐叫內間﹔收買或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為我所用﹐叫反間﹔故意制造和泄露假情況給敵方間諜﹐叫死間﹔派人去敵方偵察﹐再回來報告情況﹐叫生間。唐代社收解釋反間計特別清楚﹐他說﹕「敵有間來窺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賂誘之﹐反為我用﹔或佯為不覺﹐示以偽情而縱之﹐則敵人之間﹐反為我用也。」top
第 三十四 計:苦 肉 計
「 苦 肉 計 」 是 一 種 特 殊 做 法 的 離 間 計 。 運 用 這 條 計 , 「 自 害 」 是 真 ,「 他 害」 是 假 , 以 真 亂 假 。 己 方 要 做 成 內 部 矛 盾 激 化 的 假 像 , 再 派 人 裝 作 受 迫 害 , 借 機 打入 敵 人 內 部 進 行 間 諜 活 動 , 以 達 到 操 縱 敵 人 、 打 擊 敵 人 的 目 的 。
鄭國武公伐胡﹐竟先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胡國的君主﹐並殺掉了主張伐胡的關其思﹐使胡不防鄭﹐最後鄭國舉兵攻胡﹐一舉殲滅了胡國。漢高祖派驪食其勸齊王降漢﹐使齊王沒有防備漢軍的進攻。韓信果斷地乘機伐齊﹐齊王怒而煮死了驪食其。這類故事都讓我們看到﹐為了勝利﹐花了多大的代價﹗只有看似“違背常理”的自 我犧牲﹐才容易達到欺騙敵人的目的。 top
第 三十五 計:連 環 計
「 連 環 計 」 是 指 多 計 並 用 , 計 計 相 連 , 一 計 累 敵 , 一 計 攻 敵 , 這 樣 任 何 強 敵 , 都 會 攻 無 不 破 。
赤壁大戰時﹐周瑜巧用反間﹐讓曹操誤殺了熟悉水戰的蔡瑁﹑張允﹐又讓龐統向曹操獻上鎖船之計﹐又用苦肉計讓黃蓋詐降。三計連環﹐打得曹操大敗而逃。 top
第 三十六 計:走 為 上
「 走 為 上 計」 , 是 指 敵 我 力 量 懸 殊 的 情 況 下 , 己 方 採 取 有 計 劃 的 主 動 撤 退 , 暫 時 避 開 敵 人 鋒 頭 。 再 尋 找 機 會 , 以 退 為 進 , 以 弱 勝 強 。
春秋初期﹐楚國日益強盛﹐楚將子玉率師攻晉。楚國還脅迫陳﹑蔡﹑鄭﹑許四個小國出兵﹐配合楚軍作戰。此時晉文公剛攻下依附楚國的曹國﹐明知晉楚之戰遲 早不可避免。子玉率部浩浩蕩蕩向曹國進發﹐晉文公聞訊﹐分析了形勢。他對這次戰爭的勝 敗沒有把握﹐楚強晉弱﹐其勢洶洶﹐他決定暫時後退﹐避其鋒芒。對外假意說道﹕「當年我被迫逃亡﹐楚國先君對我以禮相待。我曾與他有約定﹐將來如我返回晉國﹐願意兩國修好。如果迫不得已﹐兩國交兵﹐我定先退避三舍。現在﹐子玉伐我﹐我 當實行諾言﹐先退三舍。(古時一舍為三十哩。)」他撤退九十哩﹐已到晉國邊界城濮﹐仗著臨黃河﹐靠太行山﹐足以御敵。他已 事先派人往秦國和齊國求助。于玉率部追到城濮﹐晉文公早已嚴陣以待。晉文公已探知楚國左﹑中﹑右三軍﹐以右軍最薄弱﹐右軍前頭為陳﹑蔡士兵﹐他們本是被脅迫而來﹐並無斗志。子玉命令左右軍先進﹐中軍繼之。楚右軍直扑晉軍﹐晉軍忽然又撤退﹐陳﹑蔡軍的將官以為晉軍懼怕﹐又要逃跑﹐就緊追不舍。忽然晉軍中殺出一支軍隊﹐駕車的馬都蒙上老虎皮。陳﹑蔡軍的戰馬以為是真虎﹐嚇得亂蹦亂跳﹐轉頭就跑﹐騎兵哪裡控制得住。楚右軍大敗。晉文公派士兵假扮陳﹑蔡軍士﹐向子玉報捷﹕「右師已勝﹐元帥趕快進兵。」子玉登車一望﹐晉軍後方煙塵蔽天﹐他大笑道﹕「晉軍不堪一擊。」其實﹐這是晉軍誘敵之計﹐他們在馬後綁上樹枝﹐來往奔跑﹐故意弄得煙塵蔽日﹐制造假象。子玉急命左軍並力前進。晉軍上軍故意打著帥旗﹐往後撤退。楚左軍又陷于晉國伏擊圈﹐又遭殲滅。等子玉率中軍趕到﹐晉軍三軍合力﹐已把子玉團團圍住。子玉這才發現﹐右軍﹑左軍都已被殲﹐自己已陷重圍﹐急令突圍。雖然他在猛 將成大心的護衛下﹐逃得性命﹐但部隊喪亡慘重﹐只得悻悻回國。這個故事中晉文公的幾次撤退﹐都不是消極逃跑﹐而是主動退卻﹐尋找或製造戰機。所以﹐「走」﹐是上策。 to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