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 发表于 1-1-2008 18:05:58

细说姜维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201-263)。本是魏将,后降蜀(有点类似以后的夏候霸),孔明死后,成为蜀军实际上的最高指挥者(虽有蒋琬,费伟制约),是蜀汉后期争议最大的一个人物.
志载,姜维“父冏,维少时没于战场,与母居,好郑氏学。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没有点才学,以姜维之小小年纪,又无官场背景,恐怕是不行吧?演义中说:“维自幼博鉴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老话说:”处处备,则处处皆不备。“姜维是否文武又全?是否言过其实呢?下面来看看他的表现。
建兴六年(228年),蜀丞相诸葛亮军出祁山,连拔陇右数郡,孔明使计(调虎离山),欲诱天水太守马遵出兵南安,阴使赵子龙引一军伏于山僻之中,称虚袭城,马遵中计,正欲起兵,“忽一人自外而入日:太守中诸葛亮之计矣!”众视之,姜维也。听听姜维怎么说:“近闻诸葛亮困夏候懋于南安,水泄不通,安得有人自重围之中而出?况安定报马,又无公文,以此察之,必虚计也,赚得太守出城,因虚取天水也。”马遵大悟。
看出点什么来了吗?其实孔明此计说穿了也简单,只看你能不能冷静地分析罢了,点破了连马遵这等将也能“大悟”。由此姜维之冷静可见一斑。诸位也许会说,为什么不可能自南安城中突围呢?太史慈不是干过嘛?那是因为对手不同。诸葛出兵多少,三十几万,夏候懋所领,魏之主力,孔明围之于南安,蜀军当是主力,推理得之不会少于二十万,(孟德围关公于下邳土山,关公何不突之,突不了罢了。)有人能突围?便是五虎皆在,亦不能为此事。何况裴绪一无名下将。
姜维的对策:“孔明必伏兵于郡后,赚我兵出城,于请精兵三千,伏于要路,太守引兵出城,行三十里回,前后夹攻,可获大胜。”好一个将计就计,好一个天水伯约。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马遵,夏候懋中孔明之计,生弃姜维,使姜维归蜀。演义中说:孔明慌忙下车而迎,执维手日:“吾自从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又说:“今得伯约,如得一凤也。”志载:“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更有甚者,竟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后迁中监军、征西将军。三国时期,各国之将时有投此弃彼之举,如关公降孟德(以关羽之名,仅加偏将军,而孟德乃汉之丞相。),文钦降吴,多不重用(恐其反覆也),而孔明对姜维的礼遇,恐怕也是姜维日后拼死效忠蜀汉的主因。但从孔明的这些举动亦可见伯约的能力之超群,不光是武功一项(当时蜀汉武艺超过伯约者大有人在,如赵云,魏延。)主要还是他的统兵能力和对战局变化的冷静判断。(这两项才是评价武将是否有帅才的根本条件,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故能因敌变化而制敌者,谓之神。”)
以后数年,姜维在孔明帐下,虽没有大过(如马季常之失街亭,陈式之兵败箕谷)但亦无大功,仅一次诈降出自已手,其他皆领孔明将令而行。并不能充分展现他的才华。(不过由于受孔明礼遇甚厚,倒也不像文长哪样心怀怨恨)。234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姜维与杨仪回成都,任右监军,辅汉将军,进爵平襄候。统领诸军,延熙六年,蒋琬迁大司马。乃以姜维为司马,公元244年,曹爽重兵攻蜀汉中,姜维派王平奇袭魏后方,曹爽大败,勉强保住关中。(这可以算是姜维第一次以统帅出战)。
246年 汶山夷反叛,姜维率众讨伐,定之。
好了,下面便是姜维作为蜀军之统帅作出的所谓九伐中原了(此时姜维45岁,正是风华正茂时。)。
在此之前,先要说明一下,
1:地形,汉中距长安城直线距离约1400里,虽不甚远,但一路上坚城固垒,且路不堪行,正面取之,极难,除非魏将乃无能之辈,方可效淮阴候故事一举而克长安,但魏将怎样呢?看下边。
2,将帅,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可见将对于战争的重要性。此时魏将为:郭淮,夏候霸,陈泰,后又有邓艾,司马望,钟会。可有一弱者?再看蜀汉方面,人才凋零,只一王平堪称得将才(后为魏将徐质所杀),其他要么老朽,要么无能。无一人能与上述之魏将相提并论。
3,将不行,兵卒强健亦可为之(前提是主帅能力出众,而伯约可堪此任),但蜀军又怎样呢?差,很差(只指兵员个人素质,身高,力量,勇猛,武艺)。不要说比魏,比吴都不如(吴越之地,民风剽悍,虽身高,力量不如北人,但勇猛过之),魏国方面,燕赵之士不用说了,河朔之兵,凉州之兵,青州之兵,关中之兵,徐州之兵,不谈数量,蜀军能比得上哪个?一个也比不上。要知道,虽然蜀军在弩兵方面稍占优势,但大兵团作战,还是要靠面对面的厮杀,更不要说魏军还有大量的骑兵(甚至还有不少匈奴,乌丸的骑射。)。这根本就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而要攻长安,既使是破了沿途的壁垒,亦难免在长安城下宽阔的战场与魏军作决战,必败,
4,人口及经济实力,蜀汉人口,最乐观的估计是一百五十万人,扣除之前连年征战死伤者,按四丁征一(已是极高的征兵率了)可得兵15万(但不能保证兵员质量)。还有防着南方蛮夷,西方的氐,东方的吴,西北的羌,各重镇也得留兵守之,可用于汉中一线的不过七,八万人。魏呢?就算他的人口是八百万(经过数十年休息生息,应远不止这个数)按七丁抽一,得兵五十万,加上征用的胡兵,不少于六十万(有不少于十五万的骑兵),二十万分镇各地(如辽东,河间,京师)用于对蜀的军队不下于20万(对魏而言,蜀是主战场)。且可以随时补充(最多五丁抽一嘛)。经济方面,更不用提,蜀汉的经济不及魏之十一(当时的中原可是中国最富饶的地方,类似于今天的沿海)。
所以,姜维只好出陇右,洮水一线。先取凉州,断魏之臂膀,(这是他于孔明的不同之处,也是受人非议最多的地方,主要是由于他没有遵孔明之意从祁山出兵)当时凉州有人口七八十万,另有羌人部落约三四十万,若据凉州,深根固本(只需十年既可),结连羌人,可得兵十万,且凉州产马,兵多为骑兵(凉州骑兵战斗力不亚于燕赵之兵)。但他的对手,魏将郭淮之流不给他机会,决战在所难免。(不同于取长安的是,这时的主动权在他不在魏,他可以在自已需要的时间,地点战场作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细说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