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诸葛亮的七宗罪

[复制链接]
Jer 发表于 20-7-2008 13: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成为YANBONG会员吧!
时下最热门的资讯、娱乐、贴图等分享都在这里等你发掘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诸葛亮这个人,虽然在N年前就离开了我们,我们也从来没见过他的光辉形象,但我们大家都仍然感到相当的熟悉他,是不是?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脑海中诸葛亮的形象,其音容笑貌、举止言谈和“丰功伟绩”肯定全都是美化了的,甚至是妖化了的,是不是?为什么会这样呢?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功劳。   
    在这种背景下,我写下的本文题目,恐怕看到的人打心底里就不高兴起来——诸葛孔明何等的伟大、光荣和正确!岂是你等小人能够诬蔑的。但我要说,诸位,请先别忙不高兴,听我提两个小问题吧:诸葛亮制造过木牛流马没有?他真的草船借箭为吴军充实过武器库?你肯定会说:有呀,是呀,他不是让木牛流马帮他运送过军粮吗?他不是跟鲁肃一起在船上品酒夜话,借得曹军的十万支弓箭吗?   
    虽然你会很伤心,但我还是要清楚明白的告诉你客观历史的真相:经历史学家的考证,诸葛亮他根本就没有制造过木牛流马;经现代科学知识的验算,也已经证明,如果诸葛亮的草船真的借成了曹军的十万支箭,由于严重超载,那么他与草船将毫无疑问地沉入茫茫的江中。   
    好啦,既然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下面就请诸位“诸葛亮迷”睁大双眼认真看看我骨头中挑鸡蛋似的炮制出的《诸葛亮的七宗罪》吧,就算你有心脏病或者高血压,这回我也用不着再担心了。   
    第一宗罪:嫉贤妒能,造成蜀国人才后继乏人。   
    俗语有云:“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说的正是蜀中人才难继的局面。作为主导蜀汉政权的诸葛亮、刘备集团中的头号士大夫,对造成这-可悲复可怜的局面,是难辞其咎的。   
    在首次北伐中,诸葛亮拒绝了魏延带兵五千出子午谷奔袭长安这一出敌不意、攻敌不备而进行奇袭的好建议,就是因为他嫉贤妒能的心理在作怪,而不是什么谨慎不谨慎的问题。五千人的军队,一点也不算多,就算失败了,损失了,也不过是九牛一毛的事。打仗嘛,那能不冒险的呢?如果采用魏延的战略战术,万一不幸真的成功了呢?这正是他所担心的。如果给魏延这样能征善战的刺头儿真的抢了头功,那么他诸葛丞相的脸面往哪里搁呀?他怎么能让他从没正眼儿瞧过的魏延去获得成功呢。在这种变态心理的作用下,魏延的忍辱负重,被诸葛亮看成是软弱可欺,时不时就以要砍他的头来对他发出生命威慑,一直对他毫不客气的进行挤压。作为托孤重臣之一的李严,也没能逃出诸葛亮嫉贤妒能的手掌心,被诸葛亮以种种借口远放都城成都之外数十年。其嫉贤妒能的红眼病症状,实在令人难以意想得到。   
    对于后主阿斗,诸葛亮提出在他离开成都进行北伐时,“要后主‘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的人选,无一例外的全部是荆楚集团的骨干,东州和益州人士一个也没出现。尤其是李严,作为这样一个和诸葛亮并列、‘统内外军事’、官拜尚书令的托孤重臣,在北伐这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军国大事上未能有一点说话的机会。而在诸葛亮不在成都的情况下,也理应是由他来主持朝政的,然而在诸葛亮要求北伐、安排北伐之后朝中主持工作人选的《出师表》的表章中,连提都没提他,不管从那个角度而言,这都是不正常的。”(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   
    第二宗罪:刚愎自用,为了扶持亲信,甚至不惜牺牲国家利益。   
    在首次选拔北伐先锋人选的问题上,诸葛亮充分表现出了他性格当中刚愎自用、用人不当的一面。   
   “建兴六年春,首场由诸葛亮筹划已久的北伐终于开始。”(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诸葛亮深谙兵法,难道他会对首战掉以轻心?赵云、魏延、王平等将领,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完全有能力守好像街亭这样的军事重地,但他为了给马谡迈上政坛累积政治资本,非要让专攻谋略学、缺乏独立带兵的作战经历的马谡去守至关重要的街亭。他的本意是让马谡立功,然后再以此为借口马上将他提拔到更重要的岗位上。   
    诸葛亮亲自提拔与之“过往甚密,又长期处于权利中心、熟知蜀汉军政事宜和局势的谋士”(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和亲信——马谡——作先锋大将。由于“马谡严重缺乏实战经验,结果导致诸葛亮所统帅的数路大军,被曹魏五大名将之一张郃,轻易于街亭一带先后逐个击破,从而使蜀汉政权这场由诸葛亮策划的首次北伐不但整个无功而返,而且还遭受了重大的损失。”(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首次北伐失利,“完全是源自于诸葛亮的刚愎自用。”(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诸葛亮在首次北伐中,将赵云、魏延、吴壹等宿将弃之不用、“违众拔谡”的举动,表明他是个一意孤行的人。   
    诸葛亮还保荐“将军向宠‘为督’,掌管京师的近卫军,对后主阿斗说,只要‘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而此前执掌皇室保卫的近卫军头领是刘备的心腹赵云,诸葛亮将其带走出征。”(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这样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在皇帝身边安插下了自己的亲信耳目。   
    题外话:“马谡当时并没有像外间广为流传的那样去诸葛亮那里请罪,而是在军败之后选择了畏罪潜逃一途,后被缉捕归案。在诸葛亮判其死刑后,还没来得及执行,就于狱中病故。马谡潜逃案还导致了与马谡关系很好的荆楚集团的另一骨干向朗(向宠叔父),因知情不报而被革职。”(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   
    第三宗罪:知人不善任,独断专行,排挤异己。   
    在大权独揽的“诸葛亮心中,他是始终将自己摆在一个凌驾于众人之上的位置上的”(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魏延是其中深受其害最突出的例子。诸葛亮不但不听他的伐魏好建议。而且还将他始终放在二线预备队中使用。这哪里有什么知人善任的意思嘛?   
    一直以来,孔明对魏延就有一种偏见。魏延向刘备归降时,诸葛亮居然根据骨相,就说他久后必反。只因为魏延后脑部位长得有点奇怪,就凭此这么荒唐的总不肯重用这个智勇双全的人才。魏延真的是一个不忠不义之人吗?其实不然。虽然魏延不断被孔明排斥,却仍踏踏实实地为蜀国效劳,屡建奇功:斩王双、战张郃、守汉中等都足以证明魏延是个不可忽视的、全攻全守型的人才。就只因为偏见,在街亭这样重要的战役里,魏延无法起到其作用。这样一个先锋级的勇将,唯一的用途就是被诸葛亮安排在接应的位置上等着去救人。充其量,诸葛亮不过是把魏延当成个师级野战医院的院长来使用罢了。   
    诸葛亮本人“也很清楚刘备安排李严和他共同辅佐刘禅的目的,是利用李严来制衡他。因此为了保证他对蜀汉政权的操控性,他是绝不会允许李严这样一个能在政治上对自己形成威胁的人,进入权利中心和掌握军事实权的。所以,他除了一直制止李严进入成都这个政治权利中心外,已经在开始北伐前又进一步地发动了削弱李严的实质性行动。”(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作为仅次于诸葛亮的尚书令,又是两名托孤重臣之一的李严,却只被他弃于远离权利中心成都、名不见经传的偏僻之地——江州。“这样实际产生的后果,就是导致象北伐这样大的军事行动,完全没有李严这个被刘备遗命“统内外军事”的托孤大臣说话和发表意见的份。”(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蜀汉前后三次北伐这样重大的行动,诸葛亮都没有一丝让与他并列为托孤大臣李严参与的做法”(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诸葛亮一直以来都在排挤着李严。   
    第四宗罪:自视极高,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说:“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又说诸葛亮:“杖二十以上亲决”。   
    诸葛亮在五丈原的军中自个活活累趴在地。说好听点,是忧国忧民,鞠躬尽瘁。说难听点,就是权力欲过于旺盛,舍不得放权给他人,欠缺优秀的人事组织和干部管理的能力。   
    大权独揽的诸葛亮,“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杖二十以上亲决”,“其负面效果就是直接导致蜀汉朝廷在一旦缺乏了象诸葛亮这样强势而又出色的政治人才以后,政治上整个统治机构出现了‘主闇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的局面,经济上则是‘经其野,民皆菜色’,对这样的后果,诸葛亮这个蜀汉政权的实际统治者、所有既定方针的制定者,应该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   
    第五宗罪:工于心计,喜好窝里斗;机关算尽,一切就是为了个人能顺利攫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   
    蜀汉政权内部的权利斗争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比如那个言过其实的马谡,本来是罪不至死的,但诸葛亮为了个人政治和权利斗争的需要,让马谡来承担起北伐失败的主要责任,更不惜让马谡做替罪羊,成为了他与李严、魏延等政治人物官场较量的牺牲品。诸葛亮借马谡的人头,成功地暂时摆脱了首次北伐失利之后所带来的军事和政治上的危机。这充分表现了他工于心计而又老于政治手腕,作为一名权臣在政坛上善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阴险狡诈的一面。   
    由此可见,“诸葛亮,作为一个在乱世之中奉行法家申韩之术的人物,其面目绝非象一直以来文人骚客们所描绘的那样谦恭,而是一个懂得时刻要牢牢把持权利和实力,关键时刻对任何人都绝不手软的政治家”(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   
    在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贸然发动襄樊战役。诸葛亮在这样的、可以名正言顺除掉关羽的大好机会来临之时,当然不会去提醒对战局“疏慢”的刘备。自个暗地里始终在关注战役进展状况的蜀军军师将军诸葛亮,在关羽面临着吴魏联盟的绞杀的紧急情况下,诸葛亮自始至终未发一兵一卒前往救援受魏军和吴军两面夹击的关羽,反而趁机借刀杀掉了这个不易驾驭又文武双全、有“五虎上将之首”美誉的关羽。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曹操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最后当关羽全军覆没之际,蜀军援兵也还是迟迟不至。襄樊之战,前后半年之久,蜀汉为何不派一兵一卒?令人感到困惑。早年,国学大师章太炎曾提出独特见解,他认为,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这道屏障而摄取更大的权力。故诸葛亮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假吴人之手除掉骄横跋扈、目空一切的关羽。章太炎的这个观点虽然只是大胆的猜测。但却相当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关羽一死,诸葛亮从此扫除了他攫取权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终于成为蜀国权倾朝野的一代开国丞相。   
    还有他鼓动刘备杀掉武艺与智力都不差的义子刘封,好让傻哩吧叽、容易控制的弱智昏庸阿斗刘禅上台接班。这也是乏善可陈的。   
    不仅如此,在临死之前,诸葛亮还要在毫无根据之下,留下杀死魏延的遗嘱,让素与魏延不和、为人狭隘、睚眦必报的真正小人杨仪逼杀魏延。用心之狠毒,由此可见一斑。   
    第六宗罪:忘恩负义,乘人之危,暗下杀手,逼死于他有知遇之恩的蜀国皇帝刘备。   
    “公元223年,蜀汉昭烈帝刘备连连遭遇了一系列重大挫折,东部咽喉重镇荆州在曹魏和东吴的夹击下被夺取,随即情同手足的心腹大将关羽、张飞接连身亡,他亲自带军出征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而归,最后终于在白帝城病故。”(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这里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诸葛亮不跟着刘备伐吴呢?   
    刘备病危之时,召远在成都的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我们知道,蜀汉政权的根基主要是由三个势力集团组成:占主导地位的刘备嫡系荆楚集团,前益州刺史刘璋时期的东州集团,本地人为主的益州集团。战略要地荆州的丢失,关、张败亡以及夷陵之战,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荆楚集团遭到了重大创伤。而在这个时候刘备又一病不起,当然会想到自己身没以后,这三者之间的矛盾和蜀汉政权的巩固问题,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对诸葛亮并不是完全信任和没有顾虑的。”(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既然以这样的方式将这话明白地说了出来,与其说是信任与托孤,不如说是一种先发制人的威胁策略,亦或者是无奈之下欲擒故纵的一种权谋。”(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   
    李严,在刘备攻取成都之前的“刘璋时期,就是东州集团中的佼佼者。自刘备入主成都以后,他在任上又屡次以少数兵力平定大规模的叛乱,充分表现了他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出色才干。相比较而言,诸葛亮此前在政治和外交上展示了他的出众能力,但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建树的机会,因此刘备很明智地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由诸葛亮照行丞相事,而李严则主掌内外军事,这样的分配正好能让二人互相制衡,以免有一方坐大”(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而对后主阿斗的权位形成过分的威胁。但“诸葛亮的性格和一贯的志向,使他并不愿意看见李严与他分享权利,甚至连李严进入政治权利中心机构所在的成都他都极端地不愿意。”(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   
    “李严还是‘统内外军事’这样一个相当三军司令的人物,这么一个‘统内外军事’、各方面都与诸葛亮并列的托孤重臣,于建兴四年春,诸葛亮找了个借口,让李严去了面对东吴的二线城市江州,依然没能进入政治权利中心的首都成都。远离统治阶层的各个官僚集团,其政治影响力就一定会越来越小,最后逐渐被人遗忘。他们两个照后世的称谓,乃是“顾命大臣”,因此从官位和政治地位以及权利分配上讲,都应该是基本并列的。但事实上自从诸葛亮扶刘备灵柩回成都之日起,李严就已经被撇在了一边。“(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   
    我还有好多疑问:刘备为什么回不了成都呢?是因为诸葛亮借镇守成都之机,以重兵对刘备暗地里施压,相要挟吗?夷陵之战过后不久,又病又恼的刘备为什么那么快就一命呜呼了呢?“在拥有刘巴、秦宓、谯周、许靖等多名出色的文、史学人才情况下,作为自承汉朝正统的蜀汉朝廷却依然‘国不置史’”(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是不是诸葛亮做了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才故意这样要“国不置史”?其目的何在呢?不能不叫人生疑。   
    第七宗罪:疯狂北伐,劳民伤财。   
    “诸葛亮发动北伐,固然有蜀汉政权在战略上的需要,但在面对着李严这样一个在军事上有很强能力、二名托孤重臣之一的政治对手,以及朝中另一批对他并不心悦诚服的政治势力时,还有着其个人在政治上的强烈需要”(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诸葛亮在北伐前并没有在军事上大展身手的机会,始终是在政治和外交上表现他的才华,刚刚结束的南征,由于对手是被视为蛮夷的少数民族,也并不能给他带来太多军事上的声誉”(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   “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及曹操之广”(苏东坡语), 况且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就一个劲儿地坐在那儿吃,撑死也吃不完。但是,想往外运,就很难有戏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可不是吹的。单是从汉中到天水就有四百里的羊肠小道。战役打响起,连后勤补给都跟不上,还争什么霸?复什么汉室?   
    在这种条件下,直接发动战争无异于飞蛾扑火。但诸葛亮是个战争狂综合症患者。他作为一国之丞相,非但不着力于再次恢复国力,反而年年不断地北伐,搞得连粮草供应都难。蜀汉毕竟没什么资本,这种疯狂的军事行动虽然强烈表明诸葛亮统一天下的决心,也符合他先发制人的战略,但却给蜀汉带来无以估量的损失。所以诸葛亮的五出祁山尽管“常使英雄泪满襟”,老实说,实在称不上什么壮举,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操之过急的将领穷兵黩武干的蠢事罢了。“北伐虽然是诸葛亮主动发起的,但街亭之败却犹如启动了一辆连他自己也无法使其停止的战车,使得他不论是否愿意,都必须跟着、而不是驾御着北伐这辆战车向前冲下去,将他此后的政治生涯和北伐紧紧地捆在了一起。连年出兵北伐,蜀汉已经出现了‘经其野民皆菜色’的景象,可见连年北伐对蜀汉经济造成的伤害之大”(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诸葛亮的北伐政策,当时身处社会下层的许多百姓是相当反感的,“从根本上百姓们总是厌战和期望和平的”(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连年北伐,耗尽了蜀汉的国力。诸葛亮亲自点定的继任者蒋琬和费祎两人,对北伐就压根不感兴趣,并且还都一致地长期压制要求北伐的姜维,尤其是他的第一任继任者蒋琬,十数年内一次也没真正发动过北伐。   
    当然,看人对事,都要一分为二。历史学家陈寿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将略为短”的评语还是比较恰当的。纵观诸葛亮的一生,“我们必须承认,诸葛亮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对蜀汉皇朝的忠诚令人感叹,然而作为一个周旋于政治、军事舞台上的政客和权臣,他绝不是一个没有缺陷和没有污点的人,一个历史的人是不可能完美的”(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诸葛亮作为蜀国丞相,曾参与制定过“联吴抗魏”的正确方针,也有过“隆中对天下三分”的雄才大略。“我们如果不是一味盲目景仰,而是客观地去看待的话”(摘抄自汗青写的《诸葛亮不过是个野心小人》),他的身上虽然有许多的优点,但也不能因此而否认他存在着的许多缺点。他是人,而不是神!毕竟美玉微瑕,人无完人。 今天,当我们面对历史时,只有敢于揭示癞疮疤一样的真相,而不是凭个人好恶来对缺点遮遮掩掩,我们的社会才会朝更正常的方面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yeJye~~凯杰 发表于 20-7-2008 19: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哇~真的假的。。那如此一说,诸葛亮不就是多谋小人一个??:yct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YANBONG

GMT+8, 25-4-2024 03: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重要声明:本网站是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本站对所有留言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用户不应信赖内容,并应自行判断内容之真实性。由于讨论区是受到「即时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即时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本站有权删除任何留言及拒绝任何人士留言,同时亦有不删除留言的权利。切勿撰写粗言秽语、诽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敬请自律。
Proudly hosted by
LinodeDigital Ocea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